走近敖鲁古雅|玛利亚索的后人们 【2】传承

文摘   2024-07-18 08:54   内蒙古  


讲述|鄂温克狩猎部落的故事【2】

驯鹿守望着森林,她守望着驯鹿,一个部落的人们守望着她。


因为她,我们知道了敖鲁古雅;因为敖鲁古雅,我们听到了一个住在大森林里的部落故事。

 


   

有一种“永远”看不见,却能时时刻刻被我们感受到。此刻,走在敖鲁古雅的小镇上,这种感觉就特别强烈。

这个鄂温克狩猎部落小屋,是尤塔辞去工作后开设的敖乡文创工作室,屋里琳琅满目地悬挂、陈列了她和姐妹们的手工作品。



尤塔:我目前做得还不是很好,姥姥四女儿家的姐姐制作得更细致。


看得出,虽然接受了新文化的教育、熏陶,祖辈遗留下来的习俗、观念,依然在鄂温克孩子心目中根深蒂固。



尤塔:鄂温克女孩必须会做手工。鄂温克没有成人礼,鄂温克男孩的成人礼就是会打猎,会打猎了就能养活家,撑起门户,就是一个合格的鄂温克汉子。鄂温克女孩得会做手工,会做手工了就能给你的男人、孩子缝制衣服。手工做得好,就意味着能找一个好婆家,我们这一代手工做得最好的就是四姨家的姐姐和一个叫何其涵的表妹。

说这些话时,尤塔的眼里闪烁着柔光,那柔光像一缕清风,瞬间引领我走进了一个部落的乡愁之地。2022年,玛利亚索去世后,中国使鹿部落的最后一位女酋长谢幕了。他们的子孙在驯鹿的路上还能走多远?我在尤塔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尤塔:我们这些新一代鄂温克孩子跟老一代人们比,可能不会纯粹地保持完全在山上生活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我们更愿意回来,去坚守自己本民族这样一种文化责任。我自己就是从小在大兴安岭长大的一个鄂温克孩子,大兴安岭给我的那种宁静与安然,是其他地方不能给与的。当然,在山上生活一定很艰苦、很寂寞、很孤单,还要面临一些自然界的危险,但是哪,有一种想起来就很揪心的情感拽着我们,让我们踏上走回森林的路,我想这就是信念吧。我们愿意回来把这个民族责任担下去。


2003年刚搬下山来的时候,老一代鄂温克人曾经有一些迷茫,那是一种留与去的文化冲击,老人们怕孩子们下山了,学习了文化知识,再也飞不回山林。但是,山林里的孩子们除了森林下的草地,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们更想知道那五光十色的天空下,除了草地还有哪些更神秘的东西。2008年,尤塔毕业回到了山林,陆续的,姐姐、弟弟们学习了语言、会计、兽医后,尽管有的专业和饲养不对口,还是选择慢慢地回到了山林。这个时候,鄂温克老人们的眼里是放光的。玛利亚索的子孙们还在养鹿,而且走出去的子孙们在回归的路上,又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


尤塔:现在无论是生活条件、饲养技术都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牧民点老人们住的撮罗子变成了板房车。冬天搬家用的驯鹿变成了拖拉机,有了太阳能,有了电,不用点蜡烛了。更好一点是我们出去学习了文化知识,比如兽医,再回来饲养驯鹿,驯鹿有了病我们就得心应手,知道怎样用药医治,而不是慢慢祈祷等待。



想必,天上的玛利亚索一定在欣慰得看着她的子孙们,因为,她的担忧, 正在被她的子孙们慢慢化解。而她的理想,正在子孙们身上,向阳花开。


       尤塔:以前姥姥总会说,以后你们不养驯鹿了,请你们把驯鹿放生。咱们这个边界线、国界线是给人设的,不是给驯鹿设的。驯鹿能按着自己的意图找到回家的路。很唯美的一句话,不要让驯鹿的血流进额尔古纳河,让驯鹿回家!

 


   
“每一个昨日都值得再现”
    
投稿/合作邮箱:2968298002@qq.com
点这里,让我知道你在看!
     

昨日再现
那些匆匆流年, 以为渐去渐远。 偶尔有风吹起, 依然《昨日再现》。 构成: “路见拾’遗’”~博主行走笔记; “昨日回声”~“声”动过往时光; “微”炉夜话~灵魂相近的人煮字疗殇; “永远的罕中”感怀~“永远”有多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