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在宁城教育界,他颇有些传奇色彩。每年的高考之前,各学校经常会把他请去做考前动员,学生们经过他的疏导,总是会像打鸡血般劲头满满,把才智发挥到极致。他的名字叫赵春林。
他本不是罕中人,1984年2月,时任八里罕中学校长的朱彤升老师把他“挖”到了罕中。就这样,乘风沐雨,他在罕中这片沃土上长成一棵大树并带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当时正值罕中二次创业,高考成绩一路过关斩将的同时,更突显在学校面前的矛盾就是,教学改革缺乏突破。校领导得知他是师范院校的高材生且在课改方面术有专攻,硬是向教育局把他要了过去。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果然不负众望,主推的语文课改,把罕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到了新的高度,让罕中语文教学教改先进性闻名遐迩,成为一种广为推广的经验模式。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将宁城的“高效阅读”模式推广到全国各地。现在,他仍奔波于全国一些课改实验区进行课题培训,为新课改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力量。
他是罕中走出的优秀教师,他有一种浓浓的罕中情结。《春歌丛台上》饱含激情的叙写了他对罕中的眷恋,展现了他搞课改、抓教研的执着精神,让读者分享了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不怕艰辛、自得其乐的奋斗历程,也体现出他敢攀教研高峰,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
赵春林【左】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组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
作者简介:赵春林:曾任宁城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教研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高效阅读研究与推广”课题组执行组长、核心专家,全国高效速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快速阅读常务理事,《中华作文》杂志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心出版社《作文》杂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赤峰市“五一奖章”“劳动模范”获得者,赤峰市“教育专家工作室”首批教育专家,赤峰学院客座教授。发明高效阅读“五指复述法”,创建“高效文本解读程序”等。主编《高中语文高效阅读与解读训练教程》、《中学语文记叙类文本精读策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高效阅读通用训练教程》策划兼第一副主编,自2006年起代表课题组先后到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川近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实验区(校)开展课题培训。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研员、优秀语文教师等。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这是诗圣杜甫《壮游》中的句子。杜甫年轻时壮游齐赵纵鹰搏鸟,纵马驱兽,轻裘肥马,自在逐梦,正是青春罕中的真实写照。
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的屋檐瓦楞间流泻着急急的雨瀑,破旧而窄窄的西小门的两扇木门每天被无数学子滚烫的手轻轻抚摸,办公室前没有围栏的老井和井口上面的辘辘感受着清晨或夜晚学子们脚步的匆匆,操场指挥台上的垂柳、校园东墙边耸立的白杨和灼灼其华的榆叶梅伴着学子们青春的律动。
教室里个性张扬文韬武略的师性挥洒,办公室地上面红耳赤激烈交锋的笔痕划过,办公桌前学生质疑问难不休缠斗的剪影惊鸿,课堂上同学们纵横捭阖谈古论今的豪气冲天。
李文宪老师的嗓门冲天阵,张玉涵老师椅子上的右腿弯如弓,老侯的锄头王玉的钟,街里的烧饼顾家的店,村前那清歌逐浪的河水,还有北山坡顶那郁郁傲雪的松……
这便是我的八里罕中学,被无数罕中学子和老师魂牵梦绕深情礼赞的八里罕中学!
我没有机会到八里罕中学读高中,却有了一个到八里罕中学教书的机会,这是何等的幸运与荣光!
1984年2月26日,刚刚走上讲台半年的我被朱彤升校长要到八里罕中学教语文。八里罕中学堂堂名校众人仰视,我一个连两年都没读满就师专毕业的无名小卒如何教得了县内一流的学生,如何圆得了学子的大学梦?我的梦又在哪里,是什么?
朱校长找我谈话。他说,听说你在宁城蒙古族中学搞教改,效果不错,你就放开手脚大胆干。
八里罕中学真是一所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的学校,下了晚自习大家点着煤油灯挑灯夜战,早起的学生能够看到教室里晚归的灯光。同学们勤学苦学,更有学校领导的殷殷期待,我这个当老师的自然就像上足了的发条,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师专读书时,我曾订阅过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学习》,其中1983年第6期刊登的上海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教改的一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马上,我在我的两个班尝试起了“茶馆式教学”,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通过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喜爱。随后我又尝试“单元教学”,将一个单元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捆绑阅读,比同较异,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这一举措得到主管教学的付玉明副校长的肯定,他鼓励我要坚定不移研究下去,干出成绩。乌丹一中的崔凤义校长带领语文教师来听课,付校长安排:“听赵春林的课!”一节《包身工》,得到崔校长一行的高度认可。“随文写作”也是我的教改内容之一,学习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我们写作《家乡景物记》,我把两个班的40篇优秀作文刻印成集,发给全体同学,同学们欢欣鼓舞。校领导看到我这么努力,经常在校会上点我的名,给我鼓励。还有大家常挂在嘴边的小荷文学社,那是在1984年10月的一个夜晚十点多,在语文组办公室,由刘允同、孙吉柱、郭健全和我共同发起成立的。说到底,小荷文学社也是应语文教学改革而生的产物,学校有一次为小荷文学社斥资200元,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换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40000元,至于组织文学社成员到打虎石水库采风,到承德避暑山庄揽胜,举办小荷文学社北戴河夏令营,还有我们四名教师和苏艳新参加山西“黄河笔会夏令营”,那都是需要相当资金投入的,而朱校长却在这方面毫不吝惜,全面助力。
每个人都希望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是罕中给了我们共同的沃土。罕中的教学管理是开放的,初中高中一体化的教学管理体制为打造优质教育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罕中的教学风气是开放而多元的,单就语文组而言,黄国荣老师开展“歌诀教学法”,孙吉柱老师单枪匹马试用人教社《阅读》《写作》分编教材,李文宪老师开展“情景写作”,老教师王懋擅长书法研究并出版个人专著等,这些极具风格的个性化教学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1986年第一轮高考,当时语文考卷120分,我所任教高三四班的学生刘国柱语文高考成绩101,5分,三班陈国友98分,分列全县第一、第二名,所教的两个班高考平均分也力超群雄。
教出好成绩!罕中,这温暖而深厚的摇篮里,我的初梦筑成了。
1986年秋季开学,我从高一再出发。
校领导对我的语文教学改革寄予厚望。自86年起,学校先后派我到承德、北京等地参加国家级语文教学研讨会,聆听朱德熙、黄伯荣、魏书生、宁鸿彬、陈金明、张寿康等国内名家的学术报告。这一下,我教学改革的眼界宽了,站位高了,决心更大了。“茶馆式教学”、单元教学、课前演讲、阅读课、手抄报、自编杂志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呈现出显著的“大语文”特色。我积极参与赤峰教育学院李敬尧教授的“导学式”教学实验,学校还邀请李教授到校跟踪指导一周。我又向安徽芜湖一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老师学习“点拨法”教学,将武汉六中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老师的“学习语言”教育思想融入教学中。有播种就有收获。我的教改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还得到宁城县教研室魏瑞主任的肯定和赏识。1987年9月,我被学校推荐评选为赤峰市中小学教改先进个人,魏瑞主任带我去赤峰出席表彰大会,我在会上介绍自己的教改经验。时任赤峰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厚德夸我为“赤峰市的魏书生”。会后,赤峰教育学院院长李建民教授带领校长进修班40余人到八里罕中学考察,专程观摩我的语文课,研究我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充足的底气、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达和深邃的思想让李院长一行大为震惊。市内一些名校教师陆续到八里罕中学听课观摩。学校又邀请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会刊《作文报》记者黄晓梅亲自到八里罕中学采访,用整版的篇幅,图文报道了我的语文教学改革盛况。
那时,搞课改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甚至被有的人公开阻挠。张晓旭校长无论在私下还是在公开场合都给我鼓劲,为我排除干扰。考试好比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每个课改项目的含金量。1989年第二轮高考,我所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平均分超过全县平均分10分。我是1989年秋季调到县进修学校高中部任教的。皮振寰老师告诉我,学校计算完高考成绩后,张晓旭校长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说:“还是赵春林干得对!”
教出新高度!罕中,给了我一双慧眼,让我有了勇气和雄心;给了我一个坚强的背,让我逐渐变得坚定而无畏!我的梦开始有了硬度和成色。
课改的步伐不会停止。1997年我走上了高中语文教研员的岗位。我又回到那熟悉的校园,回到那心心念念的地方。当时,执掌八里罕中学的于洪君校长正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在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语文组长皮振寰老师正在带领语文组的同仁们开展读整本书的实践研究,教师把读整本书课程化,集中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时间组织研读《花季雨季》、《三国演义》、《文化苦旅》、《围城》等书籍,伴随着阅读而生的语文课内外活动也轰轰烈烈。赤峰市教研室宁志凡主任高度重视,两次组织专家到罕中进行考察研讨,他希望罕中语文成为赤峰的典型。我结合自己在罕中教改的体会,积极参与到相关课题的研究中来。经过研议,各位专家将相关的理论由最初的“语文课内外活动”提升到“拓展语文空间,加强语文实践”的高度,但总觉得不尽人意。我人微言轻,但还是小心翼翼地提出“全方位语文实践”的命题,获得一致通过。我和研究团队重新梳理,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实践理论与操作体系,提出了“在实践中增知,在实践中练能,在实践中育智、在时实践中修身”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新目标。2000年4月22日,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鸿苓教授、副理事长陈金明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饶杰腾教授与市科委等专家在八里罕中学举行现场鉴定会议,专家组一致认定“该项实验完全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普通高中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在国内高中语文教学领域具有创新性,居领先水平”。2000年的高考,八里罕中学文理科语文高考成绩双双名列赤峰第一且遥遥领先。2000年6月6日,我携语文实践的教学理念,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优秀课观摩大赛,一堂《风景谈》斩获总分第一名,荣获一等奖。此后,我先后在北京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交流“语文实践”研究理念和做法,于河北承德中语会举办的全国历史名城教学展示会、天津“中国语文百年论坛”等讲坛上介绍课题研究成果,好评如潮。这一教学理念比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实践”提前了20年左右。这个课题研究的成功,于洪君校长居功至伟。作为校长,他宏观调控,微观推动,语文组的课题会、校县市的研讨联席会,建展室,审报告,请专家,于校长心思缜密,精心部署,使这个课题成为可与山东高密一中“语文实验室”项目比肩的国内领先的研究课题。
研出好成果!罕中,给了我一双长长的舞袖,可以让我的思绪临风飘举;给了我一双壮壮的力足,可以让我的豪情空谷传响;给了我一双硬硬的翅膀,可以让我在想象中踔厉奋发。我的梦开始有了底气和峥嵘。
基于此,我和辛德才老师开展了“中学生发展语言”课题研究,理念超过“学习语言”,试看新课标中的“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基于此,基于此,在教育局和教研中心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率领全县众多一线教师将中小学语文“高效速读”课题发展为“高效阅读”。试看新课标中的阅读速度、详细性复述、创造性复述、简要复述、转述以及浏览、略读、快速阅读、精读等等要求,时至今日,还没有更好的教学策略,而我们在2004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国内领先的成果。2010年《人民教育》刊登《大漠绿洲---内蒙古宁城县高效阅读教育工程纪实》,2011年15-16期《人民教育·高效阅读宁城专号》在国内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读书万卷,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成为那个时期语文教育的最强音。宁城的高效阅读研究成果的火种播撒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我也成为全国高效阅读课题组研究与推广工作的的核心专家与执行组长。
罕中,给了我最早的学术启蒙,给了我最大的研究勇气,给了我最美的成长空间,更给了我自信的教育底色和发展信念。
而我,只是罕中这棵参天大树上微微小小的挂满露珠的一片叶子。
从罕中走出去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总有一种情,缠绕着,牵挂着;总有一颗心,惦记着,盼望着;总有一席话,絮叨着,祝福着;总有一个梦,在罕中的摇篮里微笑着,陶醉着……
她的背,她的肩,她的手,她的怀,她的情,她的心……
无论是谁!
曾经将一颗青春的心安放在那里,那颗心便成长为一棵青春树,高高地矗立在那里了。她深情的瞩望着校园,眼里饱含着感激的热泪。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好风凭借力,人生好文章!
✿今年是母校建校70年,从即日起,我们应众多校友之心愿推出线上《我与罕中70年》系列栏目。介于之前我们已经推出《永远的罕中》感怀系列文章,本次征稿不限题材,以我和我的亲人在罕中的时间为线索,随意码字,散文、诗歌、辞赋、随笔、小说、书法、绘画均可。其间也可附上捐赠母校的书法、绘画、篆刻牌匾和有价值的收藏文物图片、捐助想法等。我们将择机、择时以合适的方式转达给母校并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