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我跟师弟书逸是先结识于工作,后溯缘于罕中。大约是2000年年初,我工作于宁城电视台,对门就是组织部电教中心。每天早上对面的屋里都会传来一个浑厚且带有磁性的男中音在打电话,即使是一段普通的对话也带着诗的节奏,很是悦耳。直到有一天在走廊相见,人也很养眼,有精神且充满活力。后来,一言半语的交谈中,得知毕业于罕中是校友且在罕中工作过,于是从新闻同行延伸至同校挚友。
率真、激情、爱心,那时的他应该40多岁了,依然单纯得像个大男孩。在他的世界里,很多人和事都是非黑即白,从来不模棱两可,尖锐且自带锋芒,很多现象在他一针见血地分析下都瞬间瓦解。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他都满含深情,浑身上下永远充满激情。为学生,是罕中小荷文学社早期创始人之一;为罕师,是学生追捧的明星偶像;为仕途,是襟怀坦荡有所作为的公务员;为创业,是勇立潮头敢打敢拼的的企业家。
一路走来,率真结识益友,激情影响同仁,爱心遍洒社会。
作者简介:杨书逸,原名杨树毅,曾在八里罕中学读书6年,教书6年。初中、高中都是从罕中毕业,曾任学生会主席,《小荷》文学社副社长、总编辑。1989年从赤峰师专中文系毕业,又回到罕中教学,任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1995年调至宁城县教研室任高中语文教研员,1996年调至宁城县委组织部,曾任电教中心主任,县委正科级组织员,2011年调至宁城县总工会任副主席,2015年11月辞去领导职务,2016年创办赤峰题车杨公考学校并任校长,喜欢写作、旅游、摄影、收藏,热爱公益事业。
2023年8月29日,曾经的《小荷》人——我和刘秀江、梁振环,每人向母校八里罕中学捐款十万元,其中我定向捐给《小荷》文学社,用于《小荷》刊物的印刷、奖励等费用。捐出的是我们创业打拼的血汗钱,也是浓浓的罕中情,《小荷》情。
可能会有人问,《小荷》是什么?罕中校园有池塘吗?有荷花吗?其实,罕中校园既没有池塘也没有荷花,却盛开着一支独领风骚、光彩夺目的文学刊物《小荷》!
记得1984年10月1日,正值国庆35周年,在语文组前面的板报橱窗里,展出了几十位学生的散文和诗歌作品,在第一面橱窗上,用彩笔画的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上面落了一只灵动可爱的蜻蜓,让人马上联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橱窗征文立刻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围观和赞叹,这支娇美脱俗的荷花立刻惊艳了罕中校园!
策划展出的几位青年教师,当初并没有想到这次展出会在罕中校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和巨大轰动,心怀梦想的他们倍受鼓舞。于是,在一个秋意渐浓、月色如水的晚上,以刘允同老师为首,召集孙吉柱、赵春林、郭建全几位青年教师,还有能写善画的高二学生苏燕新聚在一起商议,决定在罕中成立一个文学社团,创办一个文学刊物,名字就叫《小荷》。《小荷》由语文组书法家王懋老师题写刊名,心灵手巧的李凤良老师用木块雕刻刊名和荷花图案,征文,组稿,校对,排版,插图,印刷,然后分拣,装订……师生们流水作业,一气呵成,他们几个人挑灯夜战,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本本油墨飘香的《小荷》在罕中横空出世,灿然绽放!老师和同学们争相传阅,好评如潮!记得第一期《小荷》扉页上印着冰心在诗集《春水》中的名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这句话多么令人激动,令人振奋啊!
能成为《小荷》文学社社员,能在创刊号上发表一篇作品,在当时那是无比自豪的事情。其中就有我的一篇小诗《黄叶》,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小荷》的问世,激发了太多学生的写作热情,稿件像雪片一般纷纷飞向语文组,一发不可收拾。我当时正读高一,写作热情特别高涨,几乎每期《小荷》都会刊发我的作品,我因此而成了《小荷》名人,成了《小荷》的中坚力量。其中《我的同桌》被发表在赤峰《作文报》上,《童年趣事》被作家石羽老师编进《作文例话》一书。同年二班同学孙吉民因为《校园的波斯菊》发表在内蒙古《这一代》上而蜚声罕中校园。
我还清晰记得几位指导老师的笔名:一丁(刘云同)、小荪(孙吉柱)、源源(赵春林)、芳源(郭建全);有趣的是,我和姜文君也分别起了笔名,我叫山峦,他叫山恋。我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正值风华年少,可谓壮志凌云,豪情万丈。
二
1985年放暑假前夕,《小荷》再一次轰动罕中校园,《小荷》在《语文报》主办的全国校园刊物评比中荣获“春笋”奖!每个学校有一名老师和学生将受邀参加在山西太原和大同举办的夏令营。在学校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校长朱彤升当即拍板,让四位青年教师和苏燕新同学都去!这无疑是对《小荷》师生们的巨大鼓励!在那个年代,有机会出去一趟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多少人梦寐以求和羡慕不已啊!
在那次夏令营上,他们见到了许多全国著名作家,如杜鹏程、王汶石、路遥、肖复兴、韩少华……等等,他们请作家们题字、合影留念。到现在我还记得路遥的题词:“历史、现实、未来,都在我们的视野之内。”
在篝火晚会上,苏燕新同学载歌载舞,把内蒙古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人们的喝彩与赞叹,成为他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在攀登西岳华山时,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刘允同老师坚持不乘索道,徒手爬上了陡峭险峻的华山,让人钦佩和感动!
《小荷》文学社经常举办夏令营采风活动,那时出行很不方便,罕中只有一辆大卡车,我们只能坐在后面的敞车上。有一次游打虎石水库,登喇嘛洞山,返程时正赶上下小雨,苏燕新领唱《风雨兼程》,大家欢声笑语,兴致勃勃,一点也不觉得累。还有一次去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那是我出门最远的一次旅行,游览了中国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金碧辉煌、各具特色的寺庙建筑群,还登上了既像大棒槌又像大拇指的磬锤峰,登高俯瞰,承德市景尽收眼底,真是大开眼界!尤其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荷花,更是让我欣喜不已。湖里大片大片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娇羞欲语,芬芳四溢,这自然地让我们联想到《小荷》的封面图案,也顺口吟出了杨万里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燕新是《小荷》文学社第一届社长兼总编辑,我和姜文君是第二届,姜文君任社长、副总编辑,我任副社长、总编辑。当时最为自豪的是,我俩共同编辑了一期全国范围征稿的《小荷》,我俩通宵达旦选稿审稿,却乐此不疲。至今还记得我在“卷首语”中写的一句话:“旧世纪瑰丽的结束语,将由我们写出;新世纪伟岸的里程碑,将由我们树起!”
《小荷》是盛开在罕中校园的一朵奇葩,影响深远。以刘允同老师为旗手的《小荷》,成为了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了罕中人的一种特殊记忆,这种记忆,励志而美好。在《小荷》的成长历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小荷》精神,那就是“拼搏,奋斗,创新,奉献。”《小荷》精神是罕中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罕中精神的最好诠释。《小荷》凝聚和影响了一群《小荷》人,《小荷》也塑造和成就了一群《小荷》人。众多《小荷》人,因为《小荷》的浸润和滋养,考上大学乃至走向社会之后,都变得出类拔萃,堪当大任。
于池、魏振水、周向阳、李再军、苏燕新、杨凤屹、刘秀江、周向敏、姜文君、吴昊、胡忠军、苗永新、李晓东、姜晓平、刘梦萍、梁振环、彭祥、王晓东……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让罕中校园熠熠生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有为,成为行业精英和中坚力量。他们以《小荷》人而自豪,《小荷》因他们而骄傲。
如今,无数《小荷》人可谓灿若繁星,艳若桃李,已经遍布祖国各地。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中央部委领导,有的成为了作家诗人、专家教授,有的成为了著名企业家以及行业的领军人物。于池、魏振水、杨凤屹、苗永新、胡忠军、彭祥等在国家及省市机关担任要职,姜文君成为重庆市著名国企董事长,吴昊成为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迟占勇成为全国知名闪小说作家,我所创办的赤峰题车杨公考学校已经成为行业标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八十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时代,苏燕新、刘秀江、梁振环等并没有如愿考上大学,但幸运的是,《小荷》这所大学培养和历练了他们,《小荷》精神激励他们在逆境中锲而不舍,他们艰难起步,白手起家,最终事业有成。苏燕新曾任县教育局秘书,宁城高级中学团委书记,宁城职教中心副校长;刘秀江,1999年创建中正集团,旗下控股5家企业,成为行业翘楚;梁振环,2005年10月创办宁城佳讯传媒公司,从小广告报纸做起,成为宁城传媒行业领军企业。
几位创办《小荷》的老师们,虽然在后期都离开了他们挥洒过青春和热血的八里罕中学,但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刘允同老师曾任宁城县四道沟乡副乡长,四龙中学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10月,曾作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代表,参加中国残联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江泽民、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孙吉柱老师曾任县委组织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城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县委办副主任,县委督考办主任,县委保密局局长。赵春林老师曾任天义三中团委书记,宁城县高中语文教研员,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推广与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执行组长、核心专家,赤峰学院客座教授,赤峰市教育专家工作室首批教育专家。郭建全老师,曾任宁城县高中语文教研员,全市学科带头人,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党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几位老师的关心与帮助,在老师们温暖羽翼呵护下快乐成长。因为《小荷》,与几位老师结下一生之情谊,我是何其幸运何其幸福啊!
四
我与《小荷》有着特殊的情缘,1989年我从赤峰师专中文系毕业之后,又回到罕中教学,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我的人生履历中,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因为工作调动,刘允同、孙吉柱、赵春林三位老师相继离开罕中,郭建全老师虽然还在罕中工作,但因健康问题,也无暇顾及,因此,《小荷》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我没有忘记,自己曾是《小荷》人,我有责任重新扛起《小荷》这面大旗,重振《小荷》雄风,让《小荷》在罕中校园重现生机,重新绽放!
在征得语文组赵庆广、皮振寰、郭建全老师和校领导同意之后,我下决心让《小荷》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第一步,征集稿件,第二步,排版印刷,但这次排版,是电脑排版,这次印刷,是套色胶印。而且封面也变成了彩印。在《小荷》历史上,这是一次划时代的飞跃!
征集完稿件,排版最重要。根据时任宁城县高中教研员宁武杰老师的意见,排版印刷交由县教研室印刷厂来完成,但排版是个硬功夫,也是慢功夫,当时苏燕新在县教育局工作,我请他帮忙,他二话不说,欣然应允,全情投入,一页一页地设计,每一个栏目,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插图,都反复推敲,毫不含糊。当时负责电脑排版的王绍泓老师的敬业精神也令人感动,他总是以极大的耐心配合我们。我们连续工作了几个深夜,他说我和燕新是他所见过的最用心最认真最有思想最有创意的编辑。
新版《小荷》倍受关注,时任县长吴永新题字勉励,在罕中师生中也产生了巨大反响,大家竞相传看,踊跃投稿,又掀起一股创作热潮,给罕中带来勃勃生机。
学生万丽敏的作文《树下》,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作为辅导教师,我和万丽敏一起到上海参加颁奖仪式和夏令营,还受到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漪的亲切接见。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时任教育局局长张谦老师(我在罕中读初中时,他任罕中党支部书记,并兼任我班的政治老师,教我们《社会发展简史》)得知此事,亲自掏腰包,给我拿了二百元钱,作为我们往返上海的路费。
我和语文组皮振寰老师还举办《小荷》号外个人作品展出,刘建华、张笑魁文学作品展,尹兆瑞、王占明书法展,卢明华、郑晓东绘画展……这些展出,极大激发了他们的个人兴趣和创作热情,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刘建华现在是专业作家,张笑魁是军旅画家,卢明华是专业画家,王占明现任赤峰市住建局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郑晓东现任宁城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五
薪火相传,赓续前行。《小荷》人一直坚守这片荷塘,李云祥老师虽然身体抱病,仍然热情不减,秉持《小荷》精神,为《小荷》施肥浇水,注入活力,让《小荷》在罕中校园花鲜叶茂。
正值仲夏,荷花盛开,在这荷香四溢的季节,我们不能不想起《小荷》的创始人之一,《小荷》旗手刘允同老师,他一生心系《小荷》,为《小荷》倾注了太多心血,他在退休之后,组织了多次小荷人聚会和《小荷》年会,微信群“天南地北小荷人”一直在分享互动。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植下的《小荷》永远不会枯萎。
真希望罕中校园能辟出一方池塘,里面植满荷花,每当夏季来临,池塘里荷叶如盖,荷花亭亭,荷香淡雅悠远,恍惚中,罕中每个学子都幻化为一株小荷,刘允同老师正在群荷簇拥中向我们微笑……
此时,我仿佛听到了古乐声起,有人在大声吟唱《汉乐府》中的《江南》;我仿佛看到了那幅唯美的画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想,“江南可采莲”中的“江南”可否改为“塞北”或者“罕中”呢?
✿今年是母校建校70年,从即日起,我们应众多校友之心愿推出线上《我与罕中70年》系列栏目。介于之前我们已经推出《永远的罕中》感怀系列文章,本次征稿不限题材,以我和我的亲人在罕中的时间为线索,随意码字,散文、诗歌、辞赋、随笔、小说、书法、绘画均可。其间也可附上捐赠母校的书法、绘画、篆刻牌匾和有价值的收藏文物图片、捐助想法等。我们将择机、择时以合适的方式转达给母校并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