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会·肾临其境|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CKD,可稳定eGFR

文摘   2024-09-27 07:00   四川  
读新会·肾临其境


肾病二科

吴梦竹 博士(导师:李明权教授)

2024.09.25


一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背景


1、现代医学治疗的局限

虽然新药SGLT2i、DPP-4、GLP-1等阻断RAS,具有肾脏保护和抗蛋白尿作用,但肾功能逐渐下降的残余风险会导致肾衰竭。

2、多数中药研究证据有限

目前中药在糖尿病 CKD 方面的证据有限,因为队列代表性不强,随访时间短(中位数:24 周),患者流失率高。

3、采用半个体化中医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

本研究设计了半个体化中医辅助治疗, 于 2015 年启动,旨在将中医服务与传统糖尿病 CKD 治疗框架相结合,采用循证、以患者为中心和疗效驱动的方法。观察周期48周。

4、旨在研究现实有效性

评估在糖尿病 CKD 患者中,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的+个性化添加的中医治疗方案在稳定 GFR 和UACR方面的现实有效性。

研究设计


01
研究类型

随机、标准医疗护理对照、评估者盲、平行、多中心试验

02
研究对象

148名来自门诊的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从香港公立医院系统的三家专科(肾病学/糖尿病学)和三家普通(初级保健)门诊的常规随访中招募。

(1)纳入标准

①年龄为 35-80 岁;患有 2 型糖尿病约 5 年;重复测量 eGFR 为 30-90 ml/min/1.73 m2 约 3 个月;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CR 为 300-5000 mg/g,间隔约 3 个月,连续重复采集早晨第一次排尿样本);稳定使用抗糖尿病药物和 ACEi或ARB 约 12 周。

(2)排除标准

①其他类型的糖尿病;非糖尿病 CKD;肾移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药物不耐受/吸收不良;肝功能紊乱或无法控制的泌尿道感染或无法控制的血压(>180 / 100 mm Hg);怀孕;进入前 30 天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03
中医证型诊断方法

基于证型的诊断算法

04
干预措施

标准医疗 或 标准医疗+额外半个体化中医治疗方案

03
随机化、质量控制

信封随机、其他(药物质量、发放方式、结合标准护理的随访)

05
结局指标

在随机分组后的第 6、24 和 48 周评估结果。

主要结果:研究期间 eGFR 和 UACR 变化的斜率。

次要结果:终点 eGFR、UACR、血压、生物化学、生物标志物以及伴随药物变化(抗糖尿病药物增减)、专科转诊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06
随访时间

研究结果


1、基线情况

在2015年7月3日至2019年10月9日期间,共有148例患者被随机分组(附加中药71例,对照组77例)。

添加中药与对照组:表型亚组1(29对36);亚组2(15对9);亚组3(18对19);亚组4(4对5);第五组(5对8)。

各组间基线人口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但中药附加组吸烟史较长。

平均年龄为  65+9岁。

45名(30%)参与者为女性。

平均eGFR为56.76 +17.5 ml/min / 1.73 m

平均UACR2,753+19 mg/g。

主要分析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周(IQR, 47-49)。

干预组中位中药摄入量为44周(IQR, 34-48)。

141名(95%)参与者的前瞻性终点主要结局测量值可用于分析。

117人(79%)参与者完成了完整的48周研究方案。

2、主要结果

 eGFR变化斜率附加中药组和标准治疗组的分别为22.0(95%可信区间[CI], 20.1至23.9)和24.7 (95% CI, 22.9至26.5)ml/min / 1.73 m2的参与者,中药组下降幅度较小,组间比较差异(95% CI, 0.1至5.3;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UACR变化斜率分别为0.88 (95% CI, 0.75至1.02)和0.99 (95% CI, 0.85至1.14),组间比较差异(0.89,95% CI, 0.72 ~ 1.10;P = 0.28),无统计学意义。

3、次要结果

 eGFR终点值附加中药组和标准治疗组组间比较(95% CI, 0.1至5.3;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终点EGFR高于标准治疗组。

UACR终点值两组组间比较(0.88,95% CI, 0.73 ~ 1.06;P = 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血压、生物化学、生物标志物(炎症相关和纤维化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血清 TNF 受体 2 终点水平组间比较(95% CI, -1268.4至-248.9;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NF受体2的百分比变化与估计的GFR变化呈负相关。


在敏感性分析中排除以下极端数据点后,关联仍然稳健:

1)TNF 受体 2 水平百分比变化超过 100%(n=140,β=-0.143%,p=0.002);

2)eGFR 变化超过 -50%(n=139,β=-0.138%,p=0.002)和 +30%(n=138,β=-0.128%,p=0.003)。

凝血指标、住院、专科转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低血糖的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zard ratio=0.21, (95%CI: 0.06 to 0.71)   p(Cox)=0.01,中药组低于标准治疗组。

采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胰岛素抵抗进行事后分析,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变化。TyG指数=Ln(空腹甘油三酯(mg/dL)*空腹血糖(mg/dL)/2)。TyG指数与HOMA- IR指数相关。

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终点TyG指数的调整均值(± SE)和组间变化的估计差异。预先设定的时间点(基线、6周、24周和48周)。采用线性增长模型,假设线性。

结果:无论基线是否使用胰岛素,TyG 指数变化的总斜率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添加中药组TyG指数水平均显着降低.

4、联用药物情况

在研究期后的第一次常规随访中(中位数:59 周;IQR,55–63),19 名(27%)中药附加组的受试者和 33 名(43%)标准治疗组的抗糖尿病药物剂量较基线有所增加、组间比较(-16%, 95% CI, -1 to -32; P(x2 ) =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不良反应

各组间的SAE、全因死亡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中度至重度高钾血症和AKI的发生率具有可比性。

11名接受中药治疗的受试者出现了11例严重不良事件,导致按照协议中止干预。接受标准治疗的11名参与者中有21例严重不良事件。

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添加中药与对照组)为严重高钾血症(血清钾6.0毫摩尔/升或住院)(2对3名受试者)、住院呼吸困难(0对3)和肿瘤(1对2)。每组各有一名参与者死亡(三支血管疾病导-心脏骤停)。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添加中药与对照组)是低血糖(4对11名受试者)、高钾血症(3对6)和呼吸困难(2对4)。

与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的低血糖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为0.21;95%可信区间为0.06至0.71;p(Cox)5±0.01)。

经历过低血糖症的参与者发生抗糖尿病药物增加的事件比率(n=5 of 15(低血糖),33%)相比,没有经历过低血糖的参与者发生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增加的事件比率(n=47 of 133,35%)。从统计学角度(P(x2)5±0.88)和临床角度来看,低血糖症与抗糖尿病药物使用量的增加无关。也就是排除了此对低血糖症的影响。

6、亚组分析

亚组分析显示,治疗效果与亚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论





2型糖尿病、2-3期CKD和蛋白尿严重增加的患者,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的中药治疗48周后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稳定了eGFR。




肾气十足
这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为广大肾友创建的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可了解我科专家坐诊信息,肾病二科的开展的各种活动和讲座动态,还会定期推送有关肾脏病科的科普好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