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宁夏 陈树宁‖黄河之魂,陕北之情
文化
文化
2024-12-03 19:09
山东
陕北与宁夏相邻,虽地域相近,但文化特色却截然不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陕北人来贺兰经商定居,两地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十一”何处去?三秦大地,驱车盘旋三千里,馆驿飘零少人知,山险水稀。欲为一苍鹰,高原任飞去。千山万壑脚下过,人文圣地眼底收。心存感激。鹏鸟扶风九万里,但恨身无双飞翼,激情四溢。今年“十一”长假,我有幸受邀又一次走进陕北,亲身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安塞腰鼓和陕北民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车过黄河大桥,一路向东,进入盐池、定边,黄土高原的风光便扑面而来。千沟万壑、黄绿相间,山沟沟、山峁峁、山弯弯覆盖着低矮的灌木,间或点缀着坡地玉米和小片的树林。首站走进三边,就如同走进了民歌的海洋。在歌声中,能捕捉到陕北人内心的喜悦、知足与幸福,还能听到那“一声秦腔吼,可使八尺男子眼泪流,出嫁姑娘也回头,还会吓死山坡那头老黄牛”的喊破喉,挣破头的秦腔。 陕北人不喜欢掩饰自己的情感,外地人示爱时扭扭捏捏、掩掩藏藏,而陕北人则非常直接和本真。听“信天游”中的歌词:“口唇皮皮想你哩,头发梢梢想你哩,眼睛仁仁想你哩,舌头尖尖想你哩,浑身上下想你哩。”这样的歌词会让儒学家们看到可能会羞得蒙上眼睛,但陕北人不仅表达出来,还光明正大地唱出来,世世代代传承。这种性情是这片特殊土地孕育的产物。陕北人连说话都是高喉咙大嗓子,他们居住分散,沟畔山峁,隔沟听声不见人,不高声喊叫,远处的人家听不见。这性情难道不是地形孕育出来的吗?梦中神游秦北地,一座新城拔地起。铁路公路云中过,红色歌声夜里稀。平川渺渺游人远,宝塔婷婷向客低。飞鸟不知沧桑变,朝来暮去延河溪。延安是革命的圣地,自然也是红歌唱的最多的地方。一到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颂》和贺敬之的《回延安》自然回响在耳畔。滔滔延河,承载了民族的重负;巍巍宝塔,唤起了备受欺凌的人民;“窑洞大学”培育了一代治军治国的英才;土窑洞里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煤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红歌在这里广泛传唱,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从这里高高举起。延安的红歌多《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延安颂》《延安小调》《延安的夜》《延安的红太阳》《延安的山水》《光复延安歌》《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夫妻识字》《兄妹开荒》《抗大校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路军进行曲》等歌曲,在当时起到了激励人民、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至今仍被广泛传唱,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陕北有走不出去的黄土高原,但有能流传出去的红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相信大家对《东方红》这首歌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一首经典的、被大家广为传唱的红歌,但是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东方红》其实是由陕北的一首情歌改编而成,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东方红》背后的故事吧!最早它的歌名叫《你叫妹妹不放心》,是陕北的一首民歌,也叫陕北的情歌,表达的是一种牵挂之情。由于曲调朗朗上口,在抗战时期,这首陕北情歌又被改编为《白马调》,充分表达了陕北人民对抗战的激情和热情。1942年,陕北佳县的农民歌手李有源,因为党中央毛主席到陕北以后,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他由衷地感谢党中央和毛泽东,因此在这首《白马调》的曲调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又对歌词进行了改编。有一次移民搬迁的时候,他看到东方升起一轮冉冉红日,不由得脱口而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后来,这首歌就由佳县唱到了延安,再后来经过延安文艺工作者整理后,就成了我们现在广为传唱的经典《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从此,《东方红》也就成为了中国人民最重要的红歌之一。延安边上就是安塞。安塞人爱唱民歌,更爱玩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坡上,敲它个鼓声震天,尘土飞扬。此时,你看到的情景,就像刘成章《安塞腰鼓》中描述的一样:山坡上:—群茂腾腾的后生,—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急促暴烈的节奏,用白羊肚红腰带甩着,用激荡的鼓槌敲着,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就像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刘成章在《安塞腰鼓》中所描述的情景,展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陕北人爱唱民歌,王二妮、云飞一曲《圪梁梁》《赶牲灵》二强、老丁(丁文军)《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唱到了春晚。那些以王二妮、丁文军为代表,土生土长的歌手,唱起那高亢、悠扬的旋律,既有柔和优美的抒情,又有高亢激昂的直白,展现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这些民歌的节奏大多是强起的、工整型两句对称乐段,有一定的对比性,通过用比兴的手法,激发人们的联想及想象,使人们理解得更为简单、透彻。原生态的演唱风格,注重嗓音的自然性和音色的朴实性,使歌曲更加生动有力。安塞人性格是陕北人的一个缩影,如同安塞人打腰鼓,唱民歌一样豪爽,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快人快语,不拐弯抹角。唱起歌来,大开大合,千回百转,高亢苍凉。安塞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粗酿的稠酒,穿的是粗布衣裳,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吆喝。他们既保守,又开放;既粗犷,又心灵手巧;既老实,又圆滑;既吃苦耐劳,又贪图安逸;既安于现状,又躁动不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晋陕之间的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黄河流经此地,以巨大的力量泻入河谷,冲入深槽,顿时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壶口瀑布呈现出“水底冒烟”、“霓虹戏水”、“晴空洒雨”、“旱天鸣雷”、“山飞海立”等奇特幻景。《黄河大合唱》在这里更是显得格外雄壮,激励着每一个华夏儿女为民族而奋斗。站在壶口瀑布边,观黄河水流经此地,以巨大的力量泻入河谷,冲入深槽,顿时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呈现出的“水底冒烟”、“霓虹戏水”、“晴空洒雨”、“旱天鸣雷”、“山飞海立”等奇特幻景和宏达景观。此情此景听一曲,革命诗人光末然,音乐家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的灵魂会得到极大的震撼,仿佛那声音,就是从那河谷深槽中震荡迸发出来的,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当下,我们更应该用它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斗!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洗星海,感谢黄河,感谢壶口瀑布,感谢伟大的共产党!现在我们真的到了,必须常常用黄河大合唱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斗时刻。听《黄河大合唱》,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听《黄河大合唱》,你会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看黄河壶口瀑布,作家梁衡《壶口瀑布》用他那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与《黄河大合唱》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同构成了“黄河精神”双壁,成为不朽的丰碑。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黄河大合唱》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结束这次陕北之行,让我深深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魅力和人民的热情。陕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的旋律和激昂的词句,唤醒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怀,壶口瀑布用它磅礴,雄壮的气势,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冲向未来。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作者简介:陈树宁,工作三十四年,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宁夏贺兰县第四中学任教语文,专业论文多篇获区市一二等奖,爱好写作,在《南粤作家》《暮雪诗刊》《大雅散文》《齐鲁文学》等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多篇。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