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陕西 南星‖像核桃一样活着
文化
文化
2024-12-11 19:53
山东
![]()
在我的故乡,一道道山沟里、一面面山坡上、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旁、地头、坝墙边、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遍生着一棵棵的核桃树,它普通又特殊,崇高而珍贵。那一棵棵的核桃树,无论是高大挺拔的,还是低矮分叉的,它们的枝枝桠桠都向四周努力地伸展着,以巨大的力量托起一片片绿。绿色的花,绿色的叶,绿色的果实,一串串绿、一片片绿、一颗颗绿,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染绿了故乡的山,染绿了故乡的地,染绿了故乡的河,染绿了故乡人的生活,造就了故乡的绿水青山!那一棵棵核桃树,像钢铁巨人,在故乡矗立。当春天来临,经过一冬严寒的淬炼,核桃树的枝头开始涌动起春的气息。只见枝头顶端微微冒出两簇嫩绿的孢芽,当芽孢出落成新叶,在新叶的根部就有像触角一样的东西随叶而发,不过几日的光景,那触角一样的东西就有寸把长满满的挂在核桃树的每一根枝头之上。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条未成熟的谷穗,绿莹莹的享受阳光的温暖,它们就是核桃树开出的花,又叫核桃枸。核桃花虽比不上其它果树开出的花那样鲜艳夺目,招蜂引碟,但它那略带苦味儿的淡淡的清香却沁人心脾。大概六七天之后,满树的核桃枸就蔫了,落了核桃树的叶子与核桃花同发,起初绿绿的有点像香椿的叶子。羽状的叶子,一根茎葶上对生着三对或四对椭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叶子,茎葶顶端的一片为单生。当核桃花飘落之后,一颗颗绿色的嫩核桃就缀满枝头。一颗颗绿色的小嫩核桃,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颗颗绿宝石。但在乡亲们的心里,一颗颗小嫩核桃远比绿宝石要珍贵得多,因为,一颗颗绿色的小嫩核桃里蕴含着乡亲们的生活希望。盛夏,核桃开始有了半仁,青皮包裹着的硬壳也开始坚硬起来。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故乡迎来丰收季。放眼望去,圆润饱满的核桃挂满枝头,煞是喜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漫山遍野不时传出竹竿敲打核桃的清脆声音,乡亲民们忙着捡拾、装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故乡核桃素以粒圆壳薄、果仁饱满、香脆可口的优良品质享誉全国。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咳嗽,腰脚重疼,心痛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核桃油清香味美,亚油酸含量高,是高级食用油,可作高级油漆、清漆、肥皂、美术颜料、油墨的配剂和高级润滑油,还可治疗烧伤、烫伤。在乡亲们的眼里,核桃就是擎天柱,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一种不屈不饶的品格,是一种给人希望的精神。洛南,深山藏清气,核桃果飘香。洛南种植核桃,历史悠久。据《洛南县志》记载,核桃早在2000余年前的汉代就已广泛种植。唐代已是“果之甚者,莫如核桃”。北宋《本草衍义》中记有:“核桃风发,陕、洛之间甚多。”1958年,毛泽东主席曾作出批示:“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作为商洛核桃的主产区,洛南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核桃种植遍地开花。1979年洛南核桃产量猛增至674万斤,核桃产量位居全国第一。1983年全国核桃品质评比中,洛南核桃荣获全国核桃优质产品称号,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时至今日,在洛南县古城镇蒋河村,一棵树龄达500余年的“中国核桃王”依旧苍劲挺拔,见证着洛南核桃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历经千年休养生息及沧桑岁月洗礼,核桃已经成为洛南县最具价值的人文符号。从20世纪90年代起,洛南纷纷利用退耕还林、林木良种补贴、扶贫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大力推广核桃种植,积极开展核桃品种的引进和选育。红仁核桃仁色鲜红、营养丰富、口感油香,每公斤红仁核桃的市场价在200元以上,是普通核桃价格的10多倍。户户都栽核桃树,人人都花核桃钱,成林成片的核桃成为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乡亲们用核桃树上的“金果果”,换来了新房,换来了摩托车、农用车、轿车……随着核桃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核桃的生产、深加工水平也得到快速发展。洛南以“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胆识建成了全国核桃交易中心和西北核桃物流园,洛南核桃先后 “乘坐”商洛—欧洲专列、搭乘中欧国际班列、搭乘中欧班列“商西欧”专列,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欧洲大陆,常态化进入国际市场。核桃已成为洛南农业产业的一棵摇钱树。在洛南,每家每户都有核桃树,而贩卖核桃,靠剥核桃仁挣钱的人大有人在。一个漫长的冬天,一条条沟壑,一个个集镇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它像一个巨人,张开大口,把全国各地的核桃吐出了,剥成核桃仁,又吞进肚中。冬日里,天刚蒙蒙亮,父亲和母亲就拉着架子车,冒着凛冽的寒风去收核桃。西到蓝田,南到商州、北到华州,百里开外的村庄,都留下父母亲的足迹。他们出门带着窝头。饿了,讨碗煎水,泡着窝头吞下。收核桃的时候,能多买就多买,能多装就多装,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推着上千斤的核桃上一个又一个坡的,一定是拼尽全身的力气。拉回家后顾不上歇息,用冷水浸泡少许后,全家齐动员,敲核桃的敲核桃,捡核桃仁的捡,没黑没夜,为的是尽快剥出核桃仁,赶逢集卖个好价钱。遇到核桃仁价格欢实处,为了多挣点钱,父亲和母亲负责在外收购核桃,爷爷领着我们姊妹5个在家剥核桃仁,就不去再上学了。剥核桃仁的过程虽然又苦又累,但剥核桃毕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几年下来,我们家不但盖起了大瓦房,还购买了三转一响,过上了让人们都羡慕的好日子。父亲几乎走遍了洛南的村村落落、沟沟岔岔。走遍了大江南北,从架子车,到三轮车,到小型货运车,再后来的火车运输……,从初期的上门收购,到后来合伙开门市部,再到后来单独多店经营,父亲的“核桃事业”在越做越大,家里日子红红火火,让人眼气。父亲说:“自己富了,不算啥,乡亲们都富了,那才叫富!”于是,父亲带着乡亲们走南闯北、购核桃卖核桃,还成立和核桃专业合作社,鼓励乡亲们入股分红。父亲以诚信待人,持之以恒,结识了众多核桃朋友们。父亲凭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很快赢得了市场认可和乡亲们的尊敬,吸引了许多核桃种植户前来交易。父亲的核桃合作社的社员由当初的4户发展到968户,覆盖洛南16个镇办150多个村,年销售额达2亿元。乡亲们到县城、省城购房居住,成为“山上有产业、城里有事业”的“两栖”农民。又是一年核桃香,核桃好似满天繁星挂满枝头,时光渐次推进,核桃也逐渐饱满,压弯了枝头,有的已经裂开了缝,小核桃已经迫不及待的脱壳而出。看来,乡亲们又要大干一场了!人,来到世上,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活一天还是活一年,必须像核桃一样活着。默默隐匿在自然中,自由, 快乐,真实,坚韧,喜悦,悄悄地把生命活得饱满而极致。作者简介:南星,陕西洛南人。已在《美文》《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延河》《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上百万字,多篇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类经典选本、课外读物、中高考模拟试题。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