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广东 段正山‖感悟“子曰”(之二十五)
文化
文化
2024-12-10 19:39
山东
劝谏,旧时是指臣子对君主进言规劝,后泛指规劝上级或长辈改正错误。看明白了,这劝谏,可不是件容易事,首先你得有胆量,得有点不怕得罪人、不怕人家翻脸甚至着急了还得有点不怕死的劲头。这还只是个前提。仅有胆量还远远不够,你还得有两把刷子,得有智谋,和使出智谋的艺术和技巧。孔子在《孔子家语》中交给我们五种劝谏之法,先来听听——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其一,谲谏。谲,有诡诈、狡诈之意。谲谏就是委婉而郑重地规劝。你面对的是位高权重、高高在上甚至还是不可一世的主儿,你一见面,直奔主题,咣咣咣,就粗着嗓子,放炮,你这不是找倒霉呢?优孟原先是楚国的歌舞艺人。身高八尺,富有辩才。他听说楚庄王有一匹极喜爱的马,竟给它穿上华美锦绣做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画栋的房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没想到马因得了肥胖病死了,楚庄王要臣子们给马治丧,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安葬大夫的礼仪安葬它。周围近臣劝止他,认为不能这样做。可庄王下令:“有谁敢于因葬马的事谏诤,就杀死他。”这楚庄王够混,够蠢,可他是楚庄王呀,谁敢违逆他的命令?于是,他一走进殿门,就仰天放声大哭。庄王很吃惊,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珍爱的,凭力量巨大的楚国,有什么得不到的,却按照大夫的礼仪安葬它,太微薄了,请用安葬君主的礼仪安葬它。”这话照楚庄王的逻辑,似乎没错呀,可又觉得哪儿似乎藏着什么意思。庄王说:“怎么做?”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内棺,有花纹的梓木做外椁,楩、枫、豫、樟各色上等木材做护棺的题凑,命令士兵给它挖掘墓穴,以至年迈体弱的人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代表在前头陪祭,韩国、魏国的代表在后面守卫,盖一座庙宇,用牛羊猪祭祀,拨个万户的大县供奉。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呢。”前面说得神乎其神,极尽夸张,傻子都能听着不是味儿,最后一句点明了,大王轻视人重视马,人不如马嘛!楚庄王不是傻子,很快听明白了,说:“我的过失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吗?这该怎么办呢?”优孟趁势出手,说到:“让我替大王用对待六畜的办法来安葬它。筑个土灶做外椁,用口铜鬲当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光作衣裳,把它安葬在人们的胃肠里。”优孟说话果然幽默,不就是杀掉马吃肉嘛。当时楚庄王就派人把死马交给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别让天下人长久传闻这件事。楚庄王吃马肉,是为了遮自己曾经的丑。优孟够聪明,兜一个圈子,采用夸张的手法和归谬的技巧,让楚庄王自己看到自己所做所为的错误且急着去改正。劝谏成功。其二,戆谏。戆,是憨厚刚直的意思。戆谏就是刚直地规劝。戆谏,竹筒子倒豆子,直来直去呗。技术含量低,风险似乎大。不过你得看是谁跟谁。你人微言轻,既没过硬背景,又没特别关系,还戆谏,你不是自找倒霉?公元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婴以绳系颈,拜倒于刘邦的青骢马下,整个咸阳城为他敞开了。刘邦和手下进城后,面对着秦宫的富丽堂皇,无数的奇珍异宝、如云美女,哪里受得了这个诱惑,急欲享受胜利者的“红利”。在众人狂欢皆醉中,樊哙则直入后宫,把陷在温柔乡的刘邦拉了起来,急切地劝道:“大哥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就想作一个富翁啊?眼前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您还是赶快返回灞上,不要留在这里了!”樊哙力谏刘邦还军灞上,避免了与后到的项羽40万大军潜在的冲突。为后来楚汉之争获胜,最后夺得天下,走了一步好棋。晚年的刘邦因病重不再见群臣,造成朝政停摆。樊哙再次直接推门闯宫,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担心皇上身体,担心皇上被赵高一类的宦官蒙蔽之类的话。樊哙憨态十足的表现,竟让刘邦哈哈大笑起来,并重新恢复接见臣子。人家樊哙是谁?樊哙是刘邦沛县的老乡,年轻的时候起,便认了刘邦当大哥,一直唯刘邦马首是瞻,刘邦起事之后,樊哙鞍前马后追随,纵横驰骋,南征北战,作战勇敢,斩将夺旗,为刘邦当上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人家二人那是铁关系,樊哙来一家伙戆谏,刘邦欣然接受,便是自然的事情。别人可不敢乱来啊。还有那位唐朝有名的“谏臣”魏征,干预并且能够直言相谏,那也是有条件的。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就问他:“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羞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看出来了吧,一者皇上李世民自身有胸怀;二者,还有他的皇后枕边风吹得正,帮助他心存正直。其三,降谏,就是低声下气地规劝。低下身子,低眉顺眼,柔弱样子,慢言细语,而又入情入理去打动对方,此法也不失高明。历史上“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就是此法极好的说明。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吐他一脸!”左师公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呢,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触龙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人土就托付给您。”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触龙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还有人在的吗?”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还有人在吗?”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左师公触龙以自己的儿子做比,又拿赵太后女儿与儿子对比,尤其强调让长安君赴齐国作人质是为国立功,娓娓道来,以柔克刚,使太后一步步退让,只好最后同意作罢。其四,直谏,即直截痛快地规劝。既为直谏,当然需要有勇有谋,这是根本。而且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严明利弊,尽管难免犯颜,令对方不快,但权衡左右,明智者也是会欣然纳谏的。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刚就任主政大夫的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力。他的同乡人说:“那些每天都吃肉的人在那里谋划,你又去参与什么!”曹刿说:“吃肉的人鄙陋不灵活,不能作长远考虑。”于是入宫进见庄公。曹刿问庄公:“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会服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曹刿回答说:“一点诚心也不能代表一切,神明不会降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探明底细,但必定合情合理去办。”曹刿回答说:“这是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表现,凭这个可以打一下。打起来,请让我跟着去。”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展开战斗,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打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了。”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行了。”就追击齐军。曹刿回答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的情况难于捉摸,还恐怕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所以才追逐他们。”这就是有名的“一鼓作气”的来历。曹刿直谏,陈清大小得失进退荣辱,并经过指挥实战而取胜,实证了自己直谏的正确。庄公岂能不服?其五,风谏。《说苑·正谏》作“讽谏”,意为以婉言隐语规劝。孔子最后还强调了一句:“吾从其风谏乎。”意思是说:“我愿意采用婉言隐语的方法来规劝啊。”《孔子家语》上就记载了这样一件孔子“风谏”陈惠公的事情。陈惠公要扩建城池,在凌阳筑造一座高台。高台还没有建成,因犯法而被处死的就有几十人,又将负责筑台的三名官史抓起来,将要杀掉他们。正在陈国的孔子听到了这件事,便前去请见陈惠公,两人一同登上高台观望。孔子感叹道:“美哉斯台!自古圣王之为城台,未有不戮一人而能致功若此者也。"“好壮观的高台啊,自古以来,圣王建造高台,从来没有不杀一个人而能有这样大的功绩啊。”陈惠公听了之后,感到很羞愧,回去之后匆忙赦免了被抓的那三名官吏。过了一会儿,陈惠公来见孔子,问道:“过去周修建灵台的时候,也杀过人吗?”孔子答道:“文王之兴,附者六州田。六州之众,各以子道来。故区区之台,未及期日而已成矣中,何戮之有乎?夫以少少之众,能立大大之功唯君尔。”“周文王兴起的时候,天下九州之中前来归附的有六个州,六州的百姓都像子女敬爱父母一样前来做事。所以,区区一个灵台,还不到一个昼夜就建成了,哪里会有杀人的事情呢?能够用如此少的人,却能有如此大的功效,恐怕只有国君您能做到啊。”孔子用委婉的隐语成功地规劝了陈惠公不要靠杀人去建高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也是很好的例证。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其实,仔细品品,无论孔子还是邹忌,尽管都使用了婉言隐语,整个讲话中还是有“直”的成分,只因其所言都是出于公心正义,为对方好,所以便获得规劝的成功。孔子概括的劝谏五法,我们当视实际情形,对方人品境界以及你与对方的关系而选定,方法适宜为最好。作者简介:段正山,我国“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自能作文》教材执行主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演讲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7部。有大量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著名杂志转载,一些作品被选为中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指导中小学生3900多人次在《青年文摘》《作文通讯》《东方少年》《新作文》《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少年报》《语文报》等全国著名报刊发表创意作品。指导在职教师出版个人作品集,指导社会青年在《人民日报》《文汇报》《科技日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三联生活周刊》等著名报刊发表作品,指导大二学生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现定居广东深圳,专门从事作文教学研究、推广以及私人定制写作指导。对《论语》有一定的研究。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