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的烟火气息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写下的名作《问刘十九》。后人认为这是史上最温暖的冬日诗作,温暖了一千多年,邀请中带有温暖的人文情怀,温暖了无数人。
刘十九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是洛阳城里的一名富商,白居易在仕途路上很不顺利,一贬再贬,这位朝命官便在此时与刘十九结识并成为了知已好友,他们一起下棋,一起喝酒聊天到天亮。
“唯共蒿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可见诗人与刘十九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大雪即将降临的夜晚,火红的小火炉上,新酿的醅酒香味四溢,诗人能不邀好友浅饮几杯。
年少时总是向往诗和远方,想要游遍山海湖泊,当岁月的年轮己刻上了鬓角时,岁月里的烟火生活才是内心所向。
冬日的暖炉有一种别样的诱惑,这种充满温暖和宁静的冬日生活气息自小烙在心里是难以忘却的,小时候的冬天天气异常的寒冷,整个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积雪不化。那时候家家都生有一盆木炭火取暖,一家人坐在热炕上围着一盆炭火,煨茶烤馍馍,把金黄的玉米面甜馍烤成金黄一层一层的剥着吃,爷爷有喝罐罐茶的习惯,祖母有积攒木炭的习惯。一杯酽茶,一片金黄的牙牙甜馍是冬日最温暖可囗的美食,吃完后爷爷便掌着水烟锅吧哒吧哒的吸着水烟,祖母便用砂锅热上酸菜,馓上一锅馓饭,馓饭馓熟了,砂锅里的酸菜也沸腾了,满屋里热气腾腾,烟火味浓。
踏着厚厚的积雪,穿着祖母和母亲缝制的棉裤棉袄,行走在冰天雪地到隔河相望的峡门小学去上学,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节奏声,手里提着一个自制的小火炉和同伴结伴同行,一行行脚印和飘逸的浓烟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还有一根树枝在厚厚的积雪上留下的字迹和稚嫩的绘画。或把洁白如玉的雪捏成雪球追逐打闹的场景,至今回想起来令人留恋不舍,回味无穷。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在这样的环境中,看着飞舞的雪花抢着抓雪片吃雪花的场景,充满了童年生活的天真和好奇,就像冬天的雪一样纯洁清雅,雪是冬天特有的礼物,也是丰收丰产的保障,“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下雪了,人们都聚在一起下棋打牌升级,聊天谈新闻,围着大人们听故事,看老年人撵线,围着一个录音机听一段秦腔名唱是七八十年代农村最普遍常见的过冬的生活场面,也是最美最温馨感人的生活方式。
九十年代末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蜂窝煤的出现代替了木炭过冬取暖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做饭。小女出生的那一年正是寒冬季节,在巿医院产科妻和小女安全度过了一个星期,出院那天雪花飞舞,寒风凛冽,在建三当老师的二妈亲自把妻女穿戴整齐,招呼着坐上了市交通局胡叔叔开的北京吉普轿车,妻的二哥娃的二舅把家里的蜂窝煤炉子拿到了石马坪,行至店镇又买了蜂窝煤一同回家。
整个冬季这个蜂窝煤炉帮了我的大忙,母亲给我们做饭,给妻熬粥,经常有热水给娃洗尿布,妻说这是她母亲亲手制作的炉子,是用一个铁水桶改制的,妻的母亲我的岳母一位我从没有见过面的老人家,她亲手制作的炉子后来在寒冷的冬天为她的外孙女服务了。
这个炉子曾一度成为我们家过冬的主要取暖方式,只是从没有煨过罐罐茶,家里除了爷爷没有人喝罐罐茶和吃水烟的习惯。我也很长时间没有看到爷爷曾经吃过的水烟锅了。
离开热恋的故土已有好长时间了,冬季的古城也没有小时候寒冷,一到冬季屋里烧个炉子取暖做饭,方便快捷,实用省时,在烤箱里烤馍馍,烤鸡蛋,烤红薯,吃火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啥煮啥,红红火火,香辣过瘾,三鲜味浓,暖意融融,冬日的寒冷和凛冽,在这暖炉中渐渐消散。
冬至前的天气,早上出门灯火通亮,晚上下班依然是灯火阑珊,加上纷纷扬扬的雪花,整个世界一片银装素裹,山川湖泊,高楼大厦掩映在夜幕下的雪景中,在这样的环境里,站在西大桥上的霓虹灯下,展望雪中的古城,有一种别样的韵味,飞舞的雪花在天空降落,穿梭于行人与车流的缝隙里,飘逸到高楼和树枝上,风雪绕着树木和高楼情意缠绵,山河恋上了雪花一层又一层相依相偎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冬日画卷,伴随着天润桥上空的那缕腾空升起的浓烟把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古城的冬日夜晚在洒落的雪花中格外的宁静和幽深。只有下班的人们赶往回家的路上,去享受那烟火可亲的温暖和美好。
那一缕从供热公司的烟道上升起的炊烟,是古城冬日里特有的风景,是温暖千家万户家人闲坐烟火可亲的映射和缩影。
甲辰年孟冬完成于公园小学
作者简介:侯石代,男,甘肃天水人,文学爱好者。自二0二三年六月开始在《秦州微刊》上发表《诗圣光环照耀店通面(店镇)》,《家乡的洋槐花开了》,《找不回的年昧》,巜南沟河,家乡的河》,《农家小院里的端午情》,《丫坪梁上故事多》,等四十余篇散文。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