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广东 段正山‖感悟“子曰”(之二十二)

文化   文化   2024-12-04 19:34   山东  


感悟“子曰”(之二十二)

文/段正山

争什么争?
人类是地球上最好争斗的动物,人类的发展史,便是争斗史。这种争斗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吗?本文不做评论。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就好吗?在此鄙人想说一二。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讲到“君子无所争”就是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强调的是君子不争。
这使我想到老子讲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讲的是,“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为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呵护大家。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二位智者贤人讲的思想是一致的,不争。
孔子还举了一个例子,“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如果有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咱们集中先说这个“争”。
君子之间,当然可以争论。为某一思想见解或某一学术观点,可以探讨,可以辩论,可以争辩,理越辩越明嘛,这是正常的,应该的,孔子之后的百家争鸣,便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好气象,令人欣喜的好景观。
但这不是孔子所言的“争”。孔子不赞成乃至反对的是“争夺”“争斗”。
有的人总喜欢好斗争勇,不给自己找个对手较量一番就不舒服,好似唯有争斗,才能激发自己的才智。事实上,争斗的结果往往两败俱伤,即使自己一方胜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残八百。有时还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跟对手整了个你死我活,最后却让别人得了好处。傻不傻?蠢不蠢?历史上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君子不争,首先是心底放正。求的是人间正道,或者自己一往无前,独自赶路,或者有志同道合者相伴同行,不给自己制造敌手,更不去设计假想敌,不对别人怀有恶意、敌意。
另外,君子不争,心态平和,更喜欢内省自悟,强壮、壮大自己,练自己筋骨,开自己心智,养自己正气,扬自己功业。不跟人去争高低大小之名头,高低大小自有公论;不跟人去争得失荣辱之好处,得失荣辱不是自己伸手就可得。往往是,越是去争,去夺,越得不到,得到了也会失去,还会落个贻笑大方,为天下人不齿,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孔子举的射箭比赛一例,平心静气,彬彬有礼,和善友好,比得惬意,赛得优雅,无戾气,无火气,无恶气,不好吗?非得有火药味血腥气就好?我们是人,应该为人的进化而努力,而不是为张扬兽性去厮杀。
前一段无意看到一则趣闻,中国著名作家余华写了一篇自己心仪的散文,题为《山谷微风》,直接向他的好友著名作家莫言的公众号“两块砖墨讯”投稿。
我一看到这个消息,扑哧笑出了声,这两位老顽童又在闹着玩儿呢。凭余华之功力和大名,此散文投给那家著名报纸杂志发表不了,一定喜得一笔不菲稿费,莫言“两块砖墨讯”公众号,有一定影响力,但毕竟不是天下皆知,还不一定有稿费。余华投稿,二位老友互学互赏,一次笑谈而已。当然人家二位是老友,不争,也没什么争的。可看看这些年咱们文坛上有多少有名的、没名的所谓作家就因为莫言获了个诺贝尔文学奖,那脏水,那脏话,那脏活,赐给莫言有多少,不禁想说,有这功夫和工夫,自己创作点像样的东西不更好吗?争什么争,害什么害?哈哈哈!
争什么争?是你的,不争也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白争。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强加”二字不好说
孔子曾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了“恕”。内涵深刻,极有见地。
可《论语·公冶长》中记载的一段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却又给了我们别样的思考。
一次,子贡好像带着一种情绪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意思是:“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不就是“恕”的意思吗?
可孔子却给子贡泼了一瓢凉水,说:“赐也,非尔所及也。”
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孔子为什么给子贡泼凉水呢?
因为“强加”二字实在不好说呀。
先说“别人强加给你”这个问题,你若要拒绝,这还真得需要看看对方是谁,这个东西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对方给你的是完全违背天理、仁德的东西,对不起,不管是谁,你都可以马上拒绝,这都没得说。
可对方是国君或上层大夫,权力和势力在那儿放着,给你的东西又不完全是什么坏东西,只是你不喜欢,你真的要坚决拒绝吗?
如果对方是你的父母,你的老师,给你的东西,虽然你不喜欢,但还真是好东西,你怎么拒绝?
子贡是位商人,如果对方是你的合作伙伴,利益攸关,有个东西人家要给你,你怎么拒绝?
再说那句“不强加别人”,往往你想强加给对方的都是你喜欢的并且认为是好的东西。比如对待你的子女,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你真的会随孩子所愿,他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他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吗?再比如对待你的下级,你的所有要求都没有强加的意思吗?还有你的合作伙伴,你敢保证没有丝毫强加对方的东西吗?
这些都不好说。
因为子贡所言,没有谈及前提和对象,没有前提和对象,泛泛而言,便没了针对性,所得结论也就不成立。
而且子贡所说的这段话,似乎有负气之嫌,好像是在某种特殊的情景之下,子贡情绪激动,说话讲到那儿了,一时兴起说的,似乎没有仔细认真思考,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轻佻之嫌。
进而言之,知道“强加不强加”之理,与能不能做得到、做得好,这是两码事,知与行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说说,和真的去做,同样是两码事,说容易做难呀。
所以孔子对子贡说:“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当然这是善意的提醒,提醒你这两件事不容易,你要慎重对待;这里还有鞭策的意思,我说这些事不能做到,希望你能做到;当然还有激将的意思,我说你不能做到,看你能不能做到!
其实孔子也是在提醒、鞭策、激将我们所有人,“强加”“被强加”这些事,我们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适宜的对策为好。
坦荡,不忧愁
现在经常有人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那意思是说,君子内心坦荡,小人斤斤计较。其实这么解释有误。
此句出自《论语·述而》,原句是: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讲的这句话,前半句大家讲得没错,关键是后半句,“小人长戚戚”,“长”,不是经常,是长久的意思。“戚戚”,不是斤斤计较,是“忧愁烦恼”的意思。
这么解释更符合原意,也更有内涵。
君子,有志向,站得高,看得远,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说话铿锵有力,办事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不喜欢藏着掖着,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就怎么,心底无私天地宽,行走世间自然坦荡,无愧无悔没什么幽怨。
而小人不同,只因心中有个“私”字作怪,眼睛始终盯着利,耳朵始终在捕捉着“好处”,整日偷偷打着小算盘,算计着小九九,琢磨着怎么得好处、如何能够占便宜,好些话不能说出口,得憋着;好多事,说一套做一套,还得不断变角色,换台词,为了一个谎,还要扯二十个谎,面具准备一大堆,还时时担心穿了帮,出了丑,圆不了场,挖空心思,机关算尽,你说累不累,你说难不难,这心里能安然了?睡觉能安稳了?能不忧愁烦恼?
要说,小人烦恼都是自找的,欲望大,能力小,只想多得好处,不肯弯腰实干,只会玩伎俩,耍把戏,时刻提防,天天自我折磨,到头来常常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竹篮打水一场空,误了自己,害了自己,毁了自己。不好,不好。
还做个君子好。尽管君子要自律,要自省,要自悟,要多付出,多让步,还不免吃亏,受委屈,被误解,可毕竟君子光明正大,在阳光下走,做事敢摆在桌面,不怕鬼敲门,不担心饭里有毒,特别是睡觉不怕做噩梦,一个问心无愧,心里敞亮,站立有根,迈步有力。
不去做小人,不去生闲气,不去自寻烦恼,多好。
助人法则11条
一直以为“帮助”是个褒义词,助人为乐嘛。读了孔子说的那句“君子成人之美”,对帮助的理解又进了一层,帮助人,能成全他的好事,更有美意。
再看后一句“不成人之恶”,即不助长别人的恶处。这是从反面说的,帮助也不可乱来,帮人做坏事就不可。于是我对“助人”之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如此一来,如何“助人”,真还需要细思量。助人也应该有个法则。
法则一,自己强大。这是助人的前提。帮助人,物质或精神两种。你若助人,你得先在这两方面有足够实力,至少不能太差。拿钱,你的手里至少有余钱;囊中羞涩,就不好出手。出主意,你至少脑袋够聪明,拿出的招数够灵光。你若实力不足,只能出面问候、安慰一下,也算帮助,但空着个手,不免尴尬。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从小奋发有为,成年后能在社会上立足,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除了丰盈自己生活,也是为帮助他人在做准备。
孔子也是在国君赏赐了他粮食后,他才拿出一部分接济了身边的乡人。
法则二,要看对象。父母有困难,孝字当先,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这没的说;兄弟姐妹,亲情在那儿,必须伸出援手,无可非议;朋友之间,友情可贵,应该出手相助,不可躲藏。但人际关系毕竟有远近亲疏,不可能人人事事,你都倾心竭力慷慨解囊,谁有困难你都去帮。
这就需要分清对象,分清类别,因人因事,轻重缓急,而做不同的对待。
公西赤受鲁国国君之命出使齐国,孔子接受冉有的请求拿出一些小米周济公西赤母亲,但不同意给得太多,因为公西赤乘的是肥马拉的香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裘,雍容华贵。他到任之后,一定有能力使他的母亲过上美满的生活。多余的粮食,是用来周济人们急需的,而不是给富人富上添富的。
而原思担任孔子的管家,孔子却故意多给他粮食,原思说给得多了,推辞不要。孔子知道他家的穷亲戚多,故意多给他的意思,是让他帮助一下他的穷亲戚。
区别对待,是务实的,也是明智的。
法则三,量力而行。你有多大实力,你使多大力气;你有多大能耐,你用什么办法。帮助人,不可意气用事,你是人,不是神,即使有万般善心好意,也绝不可超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去做事。否则,必会给自己乃至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法则四,适可而止。不是自私,而是要从实。只有有了自己,才会有别人。你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活正常,才能去帮助他人。咱们普通百姓,不是实质意义的慈善家,能力有限,助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即可。始终不停,没完没了去帮一个人或许多人,而让自己陷入困境,不足取。救急不救穷,不是没道理。
法则五,时机合适。人家生活正常,你忽发慈悲,硬要帮人家,这样不太好。人家过得比你都好,你去帮人家,你不显得自己可怜?人家最需要的时候,你伸出温暖的手,才是最合适的时机。这种帮助才有实在的意义。
法则六,方式适当。一位乡下老父亲来到城里儿子家,儿媳完全是好心,当着许多亲朋的面拿出三千块钱拍给老公公,以表孝心,可老公公很难受,有当面受辱的感觉,也很生气,死活不要这笔钱。方式不当嘛。助人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让对方体面地接受。这钱儿媳为什么不私下单独悄声给老公公呢?助人方式不当,可能适得其反。
法则七,恰到好处。孔子喜欢凡事讲适宜,助人也如此。二十五年前,我想出版自己的一部散文集,可我苦于没有门路,我们当地的作家协会主席雷鸣先生知道后,主动帮我联系出版社,还自己掏腰包拿出五千元钱帮我垫上了印刷费。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令我终身不忘。雷主席对我的帮助就叫恰到好处,意义巨大。助人最好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法则八,灵活多样。只要你有心,帮助人的方式很多。可以出钱拿物,可以精神激励,可以出谋划策等。两个年轻人是好朋友,其中一位要过生日,这位朋友家境不好,手里没钱,拿不出像样的礼物,他就带着树苗和铁锹,给朋友种了一棵树,以表心意。这棵树渐渐长大,这份礼物一直见证着他们的友情。甚至对于陷入困境的人,少些物质帮助,多些精神激励——激发起了他的斗志,会产生更大的内在力量,若能启发或创造一些做事的机会,这样的帮助更有价值,对人的影响更大。
法则九,不可乱来。这就得用孔子那句“不成人之恶”的话来说了。帮助别人,其实有个隐形的前提,一定是他做正当事遇到了困难,如果他干的是坏事、恶事、有违人伦、违法乱纪的事,我们是不能帮助的,这点很重要,否则会引火烧身,助纣为虐,害了对方,也害了自己。不正义的事是不能两肋插刀的。
法则十,不可过火。凡事皆有度。助人,要看对方实情,切记“碗恩斗仇”的古训——送送人一碗米救急,人家一直记着你的恩;有的人你给人家一斗米,而且不止一次,有一次没给,你就成了人家的仇人。助人助出仇人,不值,也可悲。
法则十一,不求回报。这很重要。助人,心态一定要放平,不求感恩,不求回报,不为沽名钓誉,不求掌声鲜花荣誉,统统不需要。助了人,就转身走,就忘记此事,心里一丝都不存留。否则,就成了包袱,就会不平衡,就会纠结,甚至动摇自己的初心,不好。
助人法则11条,可能言辞上不怎么高大上,但皆为鄙人肺腑之言,仅供参考。
这个“优”字作何讲?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很有名,千百年来被人传诵。
学习就是为了做官,人们把这个“优”字理解为“优先”的意思。
从古至今,多少学子就是崇奉这句话,并把它当做人生信念,苦苦读书,科举考试,一旦中举,踏上仕途,当官做老爷,享不尽荣华富贵,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之。”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似乎就是读书人最终和最佳的出路和归宿。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便是明证。
过去如此,现在许多年轻人大学毕业首选报考公务员,不也如此?
步入仕途,吃皇粮,捧起铁饭碗,旱涝保丰收,保险。特别是就此一步步当上官,当上管官的官,自是越来越风光,光宗耀祖,威风十面。
人们把这个重要思想的帽子戴在了孔子身上,自是有人赞美,有人批判。
赞美也好,批判也罢,本文暂先不论。咱们还是先弄明白“学而优则仕。”这么解释究竟对不对。
我们还原一下历史的真实。
据《论语·子张》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人家的那个“优”字,当“有余力”讲。那意思就明白了。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是:“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这话有两个意思:
其一,强调为官者要重视学习。做官的本职工作搞得不错,还有余力,不要去干别的,而要去抓紧学习。学习也是为了让你把官做得更好。比如孔子弟子子贡、子路、冉求等,国家需要,就去做一阵子官,实践一下跟老师学的从政为官的思想和理念。过一阵子,不想做官了,再回到老师身边学习一下。
其二,强调学习到了本领若有余力可以为官。为官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必然归宿。换句话说,你的道、德、才、学、勇等修养不够,才干不济是不能去为官的。一次,孔子让弟子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历史误会了孔子,一,那句原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他的弟子子夏说的,当然子夏的话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也没什么错。二,子夏所言是两句话,不是一句,很辩证,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人家的意思。
好了,回到我要说的意思上。子夏所言是正确的,学习与做官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我们当照此而为。
我们误解的那个意思——“学习就是为了做官”,是极为错误的。错了几千年,已经过去了,咱没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从此切莫再这么以为了。
学生学习别总想着从政做官,更不可想着做了官贪污腐败尽享荣华。那思想可要不得。
学习,就是为了学习,就是为了使自己成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若有可能,在某一或某些方面成事,进而成才,实现自己的梦想,对社会有所贡献。
即使有所成就,在社会上有所地位和名望,也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嘛。
这么解释这个“优”字,心里舒服多了。
作者简介:段正山,我国“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自能作文》教材执行主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演讲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7部。有大量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著名杂志转载,一些作品被选为中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指导中小学生3900多人次在《青年文摘》《作文通讯》《东方少年》《新作文》《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少年报》《语文报》等全国著名报刊发表创意作品。指导在职教师出版个人作品集,指导社会青年在《人民日报》《文汇报》《科技日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三联生活周刊》等著名报刊发表作品,指导大二学生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现定居广东深圳,专门从事作文教学研究、推广以及私人定制写作指导。对《论语》有一定的研究。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