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山东 张金平‖我和小人书
文化
文化
2024-12-06 18:59
山东
某天,去县图书馆看书,看到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头挨着头,挤着争着看一本连环画。可能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那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劲儿,甚至就连图书馆闭关的极高的提示音都没打扰到他们,直到管理员善意的提醒,他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看小人书的情形来。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那时条件差,吃穿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买书或玩具了,那简直是极度奢侈的想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记得我七八岁时,跟父母去赶集,我既不要吃的,也不要玩具,总是拽着母亲的衣角,去乡供销社买本小人书。我买的第一本小人书,好像是八分钱,名字叫“普通老百姓”,描述的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退休后过着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故事(现在想想,结合当时的记忆,这个老将军可能是甘祖昌老将军)。买回来后,爱不释手,一遍一遍的翻看,小心翼翼,怕弄坏弄折,喜欢的不得了,甚至睡觉都搂在怀里。 还有一次,可能是帮着家里干什么活(记不太清了),母亲奖给我几毛钱,好像是三毛(那时候对于我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拿到钱后,那种高兴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第二天,我就央求父亲带我去供销社,买了一本希腊神话故事,名字好像叫“宙斯和伊俄”(一本希腊神话故事),那可是我盼望已久、一直舍不得买的连环画。买回后,我就津津有味的看起来,甚至忘了吃饭和作业。对待它,简直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甚至睡觉时都要把它搂在被窝里,生怕它丢了似的。家里的仅有的几本小人书,只有这两本是新的,自己买的。其余的几本都是别人看够的,送给我的。要么掉了封皮,要么被撕掉了开头或结尾的几页,但我也是视为珍宝,足够爱惜。那时,更多的是去发小家看小人书。发小的爷爷、姑姑都在县城上班,听说他爷爷还是个什么局的局长,家里条件比较好,他家的小人书也特别多,足足装满了两个纸箱,对于我和其他小伙伴来说,只有羡慕。好在我俩关系不错,他允许我到他家去看书,但不能带出门,更不能损坏和弄脏,这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一进门,我就趴在地上,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翻开,如饥似渴的看起来,那种幸福和满足感,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经常看起书来,忘记回家吃饭,甚至有几次,母亲找上门来,我才极不情愿的离开。那时的小人书,画面是黑白的,只有封面是彩色的,大致是64开的纸张,纸张的质量并不好,都是普通的印刷用纸,上面是黑白画面,下面是几行的文字,基本上没有拼音。价格也相当亲民,一般在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题材大都具有很浓的时代特色。时间来到九十年代末,物质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我也大学毕业,结婚,生子。由于小时候养成看小人书的习惯,我也经常光顾书店和书摊,给孩子买些连环画。现在的连环画,大都包装精美,基本是彩印,所用纸张也比较厚实,还有的标注了拼音。大部分都价格不菲,一本动辄十几元、几十元,个别成套的,成系列的,上百元的也不在少数。现在,很多家庭为了孩子不惜“斥巨资“购买大量书籍。一本本,整齐的摆放在书架上,甚至有的家庭书房里有好几个书架,还真有点汗牛塞屋之势。但是真正沉下心来读书的,又有几人呢?包括大人在内,尤其是孩子。成年人空暇时间大多在刷视频,看抖音;而孩子,不是看动画片,就是玩游戏,甚至作业都懒得做,仿佛这些都成为主流。(当然,也有很多家庭都有爱好读书的好习惯,这里没有全部否定的意思,只是说明一种现象)结果是孩子们过早的带上了近视镜,而脑袋里空空如也。例如:在个别小学的班级内问起你最熟悉的运动员、科学家等,都哑口无言,一片沉默。这不能说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和失败啊!清代作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一文中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我也在此借用这句话勉励当代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珍惜时光和优越条件,沉下心来,专心读书,成就不一样的自己。作者简介:张金平,男,山东高青县人,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喜欢阅读中外名著与写作。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