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有一类特殊的庙:师公庙。有的地方叫狮公庙,但实际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方壶岩下的福坪、荣阳两个村,有鳌头境、长兴境和张庄境三个师公庙,祀盘谷的三位师公:江七、江八、江九。详见《江氏三兄弟:张圣君舅舅》。
师公庙
其他乡镇也有师公庙。梧桐的坵演、盘富和三富;清凉的三隔垅、富泉的力华、长庆的下埔、大洋的棋杆七星,都有师公庙。
有些地方没有单独建师公庙,而是把师公供在村庙里面,比如梧桐后溪的后元宫、嵩口梧桯的大王宫、洑口梧村张地的拱桥宫、同安上坊的龙兴堂、红阳的杨魁宫,以及大洋明星的仓园宫。
师公是一种职业,不是名字。所以,不同的师公庙,供不同的师公。有的师公连名带姓,如杨叶狮公、林感师公、郑法敬天师;有的只有号,比如湄溪师公、鸿禁师公、文武师公;更多的只有姓,名字已不可考。比如马狮公、谢师公、洪师公、黄/郑师公、陈/萧师公、陈/周师公;有的更笼统,比如四姓师公。
师公:体制外力量
师公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民间的法师。师公生前为村里驱邪,保境安民。去世以后,村民把他当做村落保护神供起来。正因为如此,师公一般是地域性的,香火限于本村范围。少数师公,会随着人口外迁而带到外村。但从永泰情况看,跨区域的师公很少见。
和尚和道士也做法事。和他们相比,和尚和道士都是体制内的,而师公则是体制外的。体制内的有固定寺院、宫观,而体制外的并无固定住所。可以说,师公是法界的个体户、游击队,他们是草根力量。
利基市场:师公的服务项目
寺庙、宫观一般提供综合化的全套服务,师公只提供专项服务。寺庙、宫观既做法事,也要讲经说法;师公则业务单一,不做不是民间刚需的讲经说法,只做老百姓刚需的驱邪服务。
即便同是法事,也有差别。寺院、宫观会做一些公益性的公共祈福法会,而师公基本只做私人法事,常见的有小孩过关、求子、求财、求平安,主要围绕治病驱邪、祈愿还愿。师公来自草根,所以贴近草根,都是一些平民百姓的刚需。
仪式感:体制外竞争策略
因为师公是个体户,不如体制内有一套强大的后援体系,在市场竞争上,师公只能出奇制胜。
师公的民间仪式追求视觉冲击力,讲求酷炫的效果。如果说体制内多唱“文戏”,体制外的师公偏爱“武戏”。比如闾山法坛有的布置“十三洪楼”,还有“上刀山、下火海”那样惊险的类似杂技表演。
除了仪式的视觉冲击力,师公还在法器上下工夫。配备各种形状各异的法器,比如龙角、法鞭、法印、铃刀、麻蛇。师公综合运用道具、音乐、奇怪的动作来营造法场气氛。总体上说,体制外更注重包装,而体制内相对保守。
师公的仪式通常有血祭。民间仪式常杀鸡来祭祀。大型仪式,有的用大型家畜鲜血。血祭直接调用人本能对血的恐惧,民间仪式就需要制造震慑效果。
还有一点不同,体制内禁用乩僮,而师公常要借助乩僮。乩僮降神,要请神附体,不免有各种惨烈表演,比如割舌刺血、香火洗脸、抖香抱炉。这些仪式,体制内会斥为野蛮、不开化,可是,因为它的神秘和血腥,更有助于宣扬神威,能增加百姓的敬畏之心。
小结:草根的力量
体制外没有很强的靠山,得凭自身实力打市场。所以,体制外的机制更灵活,体制内看不起、不愿做的,体制外都愿意接单。另外,体制外在仪式、道具上更愿意创新,师公更懂得草根心理,更贴近市场。所以,千百年来,尽管有庞大的体制内队伍,体制外的师公仍游刃有余,千年香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