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名泰,却不太平。永泰历史上曾发生惨绝人寰的灭乡事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人口锐减
县志记载,永泰人口历史上有三次锐减。
一是宋元之交,从宋代的二万多户,减到元代的一万五千多户,人口下降四分之一。
一是元明之交,人口从元代的一万五千多户,下降到明初的不到七千户,近乎腰斩。
一是明代前叶,从洪武十四年(1381)的近七千户下降到景泰二年(1451)的一千二百户。短短七十年间,永泰人口减少超过百分八十。这意味着,每五个永泰人,有四人死于非命。
第三次人口下降比例最大。如果说前两次很可能是改朝换代的战乱所致,那么第三次呢?
无妄之灾
第三次灾难,永泰纯属躺枪。祸并不起于永泰,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明正统十三年的邓茂七作乱是永泰灾难的罪魁祸首。《万历县志》记载:
正统十三年(1448),邓茂七扇乱沙县,其党西击永福,所过无少长尽屠之,邑遂残破。
邓茂七之乱
邓茂七是江西南城人,后迁居沙县。因高额佃租和沉重税课,邓茂七抗租不缴,并杀死官兵,聚众反抗。正统十三年,邓茂七在沙县陈山寨杀白马祭天,自号“铲平王”,宣布造反。
邓茂七起义后,附近贫民纷纷响应。乱军迅速攻占沙县,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万余人。邓茂七的战略是“取延平、塞二关、据八闽”。
邓茂七兵分两路。一路是闽南方向:迭克德化、永春、安溪,直下重镇泉州,活捉知府熊尚初。一路是闽西方向:由将乐、连城而至上杭,还北取邵武等地。邓茂七之乱波及福建省大部分地区,永泰不能幸免于难。《福州府部纪事》:
英宗正统八年戊辰,邓茂七作乱于沙尤、福州,山贼攻劫诸县,残罗源、古田、永福、闽清,死者不可胜计。处州贼乘乱入连江,福州戒严避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第一千四十四卷)
兵灾
万历县志记载,邓茂七“作乱福州,山贼因之攻劫诸县。永民死者不可胜计”。永泰人东躲西藏,并编写歌谣:"今日躲东岭,明日躲西溪,饥寒我自忍,何以掩儿啼?"
乱军所到之处,对百姓施加各种酷刑。《尤溪县志》记载一个火烧活人的案例:
宗篆,十九都人。兄宗宽,正德间为沙寇,邓茂七党所执。宗篆计脱其兄,以身代,贼怒以棕索穿其足,曳锯之不屈,以棉缠其手十指灌油焚之,又不屈,死无完肉。
叛军放火焚屋。《福州府志》记载:
陈氏,吴孟恭妻。年二十适孟恭,甫二月孟恭疾,将死,谓陈曰:吾大父早世,赖大母守志以鞠吾父,吾父亦早世,又赖吾母鞠吾。今吾殆不起矣,汝能不辱吾大母及母乎。陈泣曰:诺。孟恭殁,遗腹殇,陈苦守无二。正统间,邓茂七反,火其居家荡然矣。卒奉姑终。孟恭大母梁氏,母陈氏。
邓茂七队伍攻入连江,连江惨遭洗劫。《连江县修城记》写道:正统间,矿冶桀雄,承邓茂七之乱为邑害。此后剽掠村墟,钞公积者辄有之。《福州府志·艺文志续编》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