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已经煞尾,观众没有一个离场,全都沉浸在《世间始终你好》的主题曲中,这首大气磅礴的乐曲,已经是《射雕》的象征。静听到最后一个音符,然后整部影片只剩下这首交响乐,我费力想了很久,总算把情节凑齐了。先说好的地方。徐克对“侠之大者”的把握是精准的,到位的。历史,历来是王侯将相的历史,揭竿而起的陈涉,司马迁也列为“世家”,而老百姓的事迹在哪里?没有位置。于是司马迁写了《游侠列传》,给民间那些“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的小人物立传,他们扶危救困,成了倾倒天下大众的英雄。侠文化,是对社会不公和虚伪法律的反抗。电影中黄蓉说:“所谓江湖,就是三分面子,五分恩怨”。可见剩下那两分,大概就是做点好事,这样的侠太小了。“侠之大者”是要“为国为民”的,不能止于好勇斗狠,但是怎样为国为民,这就复杂了。金庸的武侠观,或者说金庸笔下的“大侠”,全都是心肠柔软的人。洪七公、萧峰、郭靖、令狐冲,这些顶尖高手,手握各种各样的大杀器,但他们全都是止战的,是和平主义者。金庸的“为国为民”,从来不是为了皇帝,他对皇帝从来竭尽嘲讽之能事,他是“为民”,如果没了这一点,大侠干脆成为大将军好了,郭靖不也曾经是成吉思汗的西征元帅吗?将军只能导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大侠不会;心硬手狠,适合坐在 朝廷,大侠干不来。电影对这一点是把握到位的,郭靖是宋人,他义无反顾保卫大宋,但是他也救了成吉思汗性命,因为他不想看到草原四分五裂,生灵涂炭,这叫“大侠”。他还救了安答拖雷和师傅哲别,这叫“重义”,尽管他们是战场上的对手。然而整部电影对“侠之大者”的阐释只能说是蜻蜓点水,将近150分钟的电影,绝大部分游离于这个主题之外。《射雕》在艺术构造上不如《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但是为什么这部小说影响最大,就是因为它有着宏大的背景,靖康之后,宋、金、蒙古对峙,家国情怀,兄弟情义,儿女私情,人物命运始终有着历史纵深感。今天的年轻人一定想不到,从前人们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启蒙,竟然是从金庸小说开始的。《侠之大者》主要改编自原著中的第36到40回。郭靖为什么会从一个憨厚质朴的傻小子,成长为“侠之大者”?我以为金庸笔下,只有郭靖最聪明。如果说天赋,郭靖简直就是个“学渣”,但是郭靖最有智慧,他自幼在草原长大,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的成长始终贯穿着家国情怀。他自幼逃亡的身世,江南奇怪对他的教导,洪七公的满身正气,连黄老邪都有着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节,这些都不是武功,却分明又是传输给郭靖的“内功”。小说的根本逻辑,是一个傻小子如何成长,如何接受生活的淬炼,最后领悟到“为国为民”的过程。金庸小说写了百端人生,只有《射雕》有着这种宏大叙事。然而《侠之大者》没有专注于这种领悟,它好像妄图把整部小说都塞进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电影演了四十多分钟,出现了洪七公教郭靖降龙十八掌、江南七怪讨厌黄蓉、欧阳锋抓住黄蓉逼抢《九阴真经》、一灯大师给黄蓉疗伤、江南七怪被害、郭靖离黄蓉而去等等桥段,好像生怕大家接不上情节一样。终于到了成吉思汗大营,华筝公主在吃醋,黄蓉在躲着郭靖,郭靖却在大营中表演功夫,另一边欧阳锋一直想抢夺《九阴真经》,然而却只是派了两个小喽啰刺探一下,自己就是不进去。而此时成吉思汗大军正在跟金兵对垒,大战一触即发,但就是不发,只让这三人反复躲猫猫。原著“大军西征”“从天而降”“锦囊密令”这三回故事极为紧张曲折,郭靖担任征西元帅讨伐花剌子模,黄蓉为了躲避欧阳锋进了郭靖大营,她成了郭靖背后的军师,一边三擒欧阳锋,一边教他《武穆遗书》,可以说战争的大场面、武侠功夫、郭靖的快速成长、黄蓉的足智多谋,一样都不缺,徐克为什么一样都不用?郭靖灭了花剌子模,为了阻止成吉思汗屠城,直接和大汗起了冲突,这是郭靖成为“侠之大者”的关键一环,可以说君子豹变,全系于此。徐克为什么也不用?待郭靖得知蒙古大军要趁机攻宋,大汗逼死母亲,冲突达到了顶峰,郭靖对是非善恶有了更深度的思考,这是人生观定型的时刻,影片表现极为潦草,匆匆让李萍自杀了事。电影让发了疯的欧阳锋突然跑出来,要取成吉思汗性命,这太生硬了,简直全无合理性。给人感觉,是一个疯子的偶然,才救了大宋百姓。因为没有他,郭靖也就没有保护成吉思汗的逻辑了,只有硬打,可是郭靖不是哪吒,打不过啊!这个责任看来只能怪编剧了,但是全片风格的平庸又该归谁呢?大漠黄沙,金戈铁马,场面都还不错,可是降龙十八掌大战蛤蟆功,加了一大堆特效,感觉那空中盘旋的龙,蛤蟆功发出的罡气,那电光石火崩石裂空,应该出现在《哪吒2》中。当年徐克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竹梯大战那种硬桥铁马的刚猛又飘逸、凌厉又内敛、拳拳到肉却又处处彰显仁义、动作与电影主题严丝合缝的美学,一点都没有了。原著中成吉思汗要死了,郭靖和拖雷两个差点拼命厮杀的兄弟一同回到草原。成吉思汗说,我所建的大国,从国土中心向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靖儿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郭靖说:“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凛凛,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人多未必算是英雄”,“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这是金庸的“武侠观”“英雄观”,可惜金庸缺席了,徐克也老了,我们今后还能在银幕上再看到吗?评《哪吒2》: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是他有一百种方法整死我
1996年攻击莫言的这句话最荒唐:请看今日竟是谁家天下?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受奖演讲:有罪的草帽,到底什么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