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母亲、意大利市长入驻小红书,崇洋媚外到宾至如归,为啥无缝衔接?
文化
2025-01-17 07:50
北京
![]()
小红书在43个国家成为下载榜首,这个数据还在增长,微博上说,已经在87个国家登顶。马斯克的母亲来了,中国网友没有特别感觉,一些反对马斯克的外国人嚷嚷,我该如何屏蔽她?意大利市长也来了,意大利的市民,竟然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连线了市长热线。中国网友对外国人的到来,采取了欢迎、友好的态度,双方问工资,问医疗,问假期,问消费,开启了对账模式。然后人们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在幽默程度上、在对生活的热爱上,跟老外毫无二致。我却想到了一个问题: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涌入,从前那些崇洋媚外、文化入侵、文化渗透、文化汉奸、洋奴哲学、行走的五十万、境外势力、资本家,等等声音,怎么全都不见了?要说大资本家,马斯克的老娘,那是货真价实,怎么没有人如见到洪水猛兽一般惊恐万状,或者愤怒声讨,要求把她赶出去?唯一的解释,上面这些词儿,都是最近几年,少数人赚取流量的工具,他们的工具箱中,翻来覆去,就是这些玩意。唯一的解释,人与人之间,没那么多对立,那些词根本就是找不到事实的口水。人们心里记的词汇,和他行为,往往对不上:行为会出卖人的脑袋。比如崇洋媚外,1980年,中学生穿喇叭裤,被骂崇洋媚外;1985年,青年姑娘穿着牛仔裤露出曲线,被骂崇洋媚外;2024年春节,为梅西香港之行说话,被骂崇洋媚外;春节刚过,上海苹果手机店门前连夜排队的人群,被骂崇洋媚外。可见到底什么是崇洋媚外,很多人取决于心情,明白人决不会轻易用这个词来攻击他人。如果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崇尚科学,崇尚美,崇尚现代,崇尚世界化,那只能是对的,应该的,必须的,必然的。百年前陈独秀给中国人请了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无非就是上面这句话。毛星火也在高兴,他认为这是美国人对抗美国政府,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了,可喜可贺。他是不是放松警惕了?这时候,他怎么不担心文化入侵、文化渗透了?中国文化愿意走出去,但苦于语言平台,有些交流障碍,如今外国人来了,毛星火们一定想不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影响老外,输出我们的文化,反而一个劲儿地担心什么文化入侵、一个劲儿地采取防守姿态?其实毛星火们心里只记得那几个词儿。百年的中西交流,如今我们的衣食住行,和西方几乎完全一样。所谓现代化,就是世界化。而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字,这些文化内核,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一个生日蛋糕,改不了长寿面,这些根本就无法被入侵。小红书几乎在一周之内,实现了国际化,这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影响力之大。有人看出了一种影响力,比如微博上说:“反映了中国力量的崛起,这次是软实力的崛起,科技文化力量的崛起。你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确实很强大,我的生活其实也并不差,从全球看。”从小红书联系到国家力量,虽然有些拔高,但是有其道理。我同时看到了另一方面的影响力:从美国一家,为什么迅速蔓延到43国,直至87国?这说明了英语作为地球上最大一宗语言的影响力,当它和另一大宗汉语交流的时候,立即会成为国际大热点,如果长时间持续,那影响力将是全球的。如果再换一个角度,美国的影响力能小看吗?美国人迁移,让许多国家闻风而动,实事求是地说,恐怕谁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中美、中西、中日中韩的民间交往,从来都没有太大障碍,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早就到了,文化的交流融通是水到渠成的事。这说明过去有些人施加了障眼法,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臭鱼烂虾,敦刻尔克都不知道在哪的人,整天胡说八道;而毛星火一边为小红书高兴,一边仍然在大骂崇洋媚外。民间文化交流,可以超越其他形态。有些人的荒谬,是不看作为“人”的形态。现在小红书在全球的人气飙升,给中外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寻找各种方式超越语言障碍,解决那一丁点文化差异问题。据说特朗普想让TikTok存续,如果这样,那么进来的外国网友会走吗?我以为小红书有吸引力,这是作为中国的吸引力,既然有这样的特色,那就留住嘛。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