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国人扩大免签政策,受益最大的是韩国人,据说大批韩国青年在周末涌入上海。这让上海人很高兴。
韩国青年大吃一顿西瓜啥的,回去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上海街头没有豪车”。
这让上海小哥不服,大家自发把豪车开上街头,只为让韩国人开开眼。平时睡觉到下午的家伙们,大早晨就出门,甚至要排班,早班如果迟到了会被队友骂不爱国。
这事和爱国肯定没什么关系,我倒想起一个老梗来,小时候看过《西游记》车迟国斗法。
唐僧师徒和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赌赛,其中一项是隔空猜物。
皇后赵丽蓉把一物件放进柜子里,孙悟空让唐僧说:“破烂留丢一口钟”。
国王大怒:“和尚无礼,敢笑我国无宝?!”
人家鹿力大仙说了,分明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啊。
上海小哥给韩国人看豪车,其实就是“车迟国心态”。虽然这是吴承恩虚构的故事,但这是人之常情。人都不会容忍被对方瞧不起,名利贪嗔痴,和尚也难免,何况上至国王下到贩夫走卒的我们尘世间人?
不过,“车迟国心态”不应常有,因为那样太俗了。
成龙刚刚出名的时候,演电影挣了钱,买了大金链子大金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刻意手拄着下巴,时不常还晃一下手腕,可惜朋友们没人在意他的劳力士。
待到他拍完《A计划》,火遍了亚洲,他到日本去,日本影迷用人墙搭成大大的A字。成龙想搞一个基金,帮助需要的人,结果日本人说,在日本,没有穷人。
这让成龙深受震撼,一个人的富裕,不值得炫耀;一个国家没有穷人,才是最大光荣。
越是刚刚有了钱,越是希望别人知道,越是希望他人承认,这一点中西方概无例外。我记得莫里哀笔下的喜剧,有个暴发户身上挂了好几个钟表,中文语境下,这叫乍富小民,东北方言叫嘚瑟,更广泛的民间语言,叫刚吃了几天饱饭。
物质财富是最容易失去的,昨天豪掷千金,今天一无所有,这是社会的常态;大清国也曾经很有钱,据说GDP曾经世界第一,但那有钱是极少数人,而且很快也穷了。
这个世界上豪车只是极少数人的玩物,但是文化底蕴、开放包容、友善仁爱,却是人人所有;金银财宝只是财富的物化,科学与文化才是财富的源泉,更是永远的财富。世界上发达国家,哪一个不是科学与文化的昌明?
中国进入汽车时代不过20年时间,实在太短了。所以前些年一个小小的剐蹭,在街上吵翻天,没别的原因,心疼。现在呢,下车看一眼,各自走人。
炫富也是一样,前些年人们极端看不惯炫富,什么江西周公子之类的玩闹,现在谁正眼瞧他们一眼?
炫富是越来越没意思的事,无聊加空虚,到什么程度呢,除了钱,别的都没有。这是另一种贫穷。而且是穷到根上,穷到骨子里了。
上海是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之后,韩国流亡政府的所在地,韩国的民族独立运动,曾经得到孙中山等进步力量的帮助。这解释了为啥韩国人对上海情有独钟,那不止是距离的优势。
韩国电影《暗杀》,就有上海的情节,全智贤在玫瑰花中射出的子弹,那镜头令人瞠目结舌。
所以给韩国人看豪车,只是欢乐的游戏,第一不必太当真,第二肯定须臾过去,上海小哥,完全有能力给韩国人展示一个更加美好的上海。
海派文化,豪车只是不起眼的低配,相当于车迟国的乾坤地理裙,建议此后给外国人看看高端的上海文化、中国文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