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人说清华大学80%毕业生出国不归。1月3日,清华大学微博说,2024届清华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9.6%,近十年,清华毕业生平均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0.5%。“清华人”小程序显示,在所有填写了所在地的认证校友中,当前所在地是中国的约占91.7%。数据很清楚,但是如果不澄清,那么80%这个荒唐数字就植入一些人脑袋里了,想清除,多少年都清不掉,即使你有真实的数据。至少有十年了,清华,北大等学校一直被攻击,什么“北大学生是给外国培养的”,“清华是美国人才储备大学”,“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全都被他们拿来出国用了”,“培养汉奸卖国贼”。这本是一个常识推断,假如北大清华80%的人出国不回来,国外消纳得了吗?这些人去的可不是索马里卢旺达。还有,相当比例的文史哲专业、社会学政治学专业、艺术文化专业,到国外找什么岗位就业?但这样的造谣中伤,最是“动人”,对一些容易患上“受迫害综合症”的人来说,最合胃口。于是这个流量加持下,一些自媒体的胡编乱造,就让很多人义愤填膺了。这几年“抹黑”这个词很常见,按我的理解,一些别有用心的老外抹黑,倒也可以预见,但仔细一想,自己人的抹黑,恐怕更不可忽视。别的本事没有,在给自己人挖坑构陷、在互相伤害内卷、在动辄挥舞道德大棒方面,有些人是相当内行的。骂自己的大学、骂自己的企业、骂自己的运动员,无一例外,都可以用“汉奸”两个字,即可即可。毛星火们就是这样诞生的。奇怪的是,对这种典型的反智主义、招摇的愚昧,企业不说话也就罢了,运动员不敢发声也可以理解,可作为启迪智慧的大学,竟然也不发声。这不是不屑回应,这是一种怯懦。文明躲着愚昧,愚昧就大行其道,招摇过市,向更加愚昧的路上狂奔。清华这次做得非常好,拿事实说话,虽然这种话晚了好多年。我周边北大清华人很多,有留学回来的,也有直接就业的,他们都是各单位的骨干,是行业翘楚。没啥不服的,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就是有天赋,这一点张雪峰说得对。至于工作以后的成绩,那要看个人努力和人生机遇,北大清华也不能保证一辈子好风凭借力。出国再回来有什么不好,近代以来,学成归国的人,无论文理,都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一条明显的规律,必须先文后理,没有思想的现行,技术没有用武之地。再一想,即使不回来,也不过人才的正常流动。再过20天,海外华人迎春节的新闻就会充溢着喜气洋洋,大家不是一样都自豪?难道过完年,就又开始大骂海外人才不回来报效祖国了?这心跳的剧烈波动,不是容易抽风吗?要知道,海外人才一样可以为祖国作出贡献,杨振宁、李政道都是小例子,其他例子不举。将来有一天,老外争相留在中国工作生活,那我们就相当厉害了。还有呢,现在北大硕士考公务员当城管,北清硕博应聘苏州中学老师,天津环卫化粪池技术管理要求本科生(这属于给排水专业,不是掏粪),这样的就业环境,还有哪些岗位能让北清毕业生从容选择?反智才是给国家抹黑,愚昧才是给国家抹黑,这种反智愚昧的言论危害之大,无法想象,它只能拉低全民的智商,让一加一这种常识也成了深奥的难题。大学只注重提高还不行,作为社会责任,大学还应兼顾普及,这种普及,用一个微博就可以做到的事,应该多做。1996年批莫言,真相是什么?刘白羽看了莫言的书没有?
毛星火用一篇小学生作文,声讨“崇洋媚外的文坛”
揭穿毛星火的愚昧:胡适帮助袁世凯称帝卖国?这历史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