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医警协作模式,护助学子化危为机——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享

学术   2024-08-28 20:02   北京  

基本情况


小A,男,本科生,因生活挫折,产生情绪风暴, 出现强烈自杀想法和自杀尝试行为。学校第一时间发现危机,迅速采取家庭、学校、医院、公安部门多方协同联动的合作式干预方式,历时4个月,最终帮助小A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工作过程




1.前危机阶段:预警·支持·连接资源
时值暑假,小A因生活挫折情绪反应强烈,学校得知情况后开展以下工作:
(1)辅导员谈心谈话
辅导员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与其谈心谈话20余次,累计时长640分钟以上;倾听、接纳其情绪;指导其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读书等调节情绪;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
小A在辅导员建议后预约学校暑期线上咨询。共计咨询3次,咨询师开展倾听、共情疏导情绪,评估危机;建议辅导员将小A列入重点关爱学生信息库并汇报学院、联系家长。
(3)联系家长建议就医和亲子关怀
辅导员主动联系家长,建议加强亲子关怀并就医。家长在辅导员建议下带小A就医,诊断为中度抑郁,建议住院治疗。但小A不同意住院且没有服药。辅导员再次联系建议遵医嘱。


2.危机阶段:联结·干预·就医
返校后小A情绪非常不稳定,并且出现自杀高危行为。学校在此阶段开展如下工作:
(1)成立工作小组、召开专家研讨会和专题工作会
一是成立工作小组。由学生处副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心理中心主任、辅导员组成工作组。辅导员每日汇报动态;校院协同制定工作方案并讨论具体操作方法;心理教师实时指导家长沟通和辅导员谈心谈话。

二是召开专家研讨会。小A第一次住院治疗康复效果不佳,自杀危机未解除。学校在此期间召开第一次专家研讨会,邀请精神科专家共同研讨工作方案,达成进一步联系家长、尽快再次就医的共识。

三是召开校领导专题工作会。小A危机期间,提出退学要求,学校就此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主持,教务处、法律事务办、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参会,达成暂缓退学申请、尽快联系家长到校并就医、保持辅导员与小A联络的工作意见。‍

(2)谈话与沟通
一是辅导员谈心谈话,确保安全,保持联结。在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下,辅导员每天耐心与小A谈心谈话,累计谈话时长超过600分钟,确保生命安全,每次均反复获取学生安全承诺后方挂断电话。
倾听学生诉说,表达对其情绪的接纳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真诚与关心。

二是心理中心主任危机会谈及心理支持。共计进行三次面对面交流:

第一次为危机访谈。小A出现自杀尝试行为后,由中心主任、原咨询师、辅导员一起开展危机会谈,历时近3小时,进行心理危机评估和干预。评估发现,小A自杀意念强烈,有多次自杀尝试行为,且已通过网络缓解自杀恐惧,风险等级极高。

第二次为小A夜间返校,心理中心主任尝试介入。会谈持续约半小时,主要开展危机评估、获得当事人不自杀承诺、表达温暖和关心。

第三次为就医手续办理过程陪护。小A第二次就医住院前检查、等候过程中,情绪反应强烈,中心主任亲自到医院陪伴,倾听、接纳情绪,表达关怀,直至其在病房安顿下来。‍
(3)家、校、警协作就医
鉴于小A自杀风险的严重性,学校多次联系小A家长,请求其到校处理相关事务;同时始终与警方合作,保证生命安全。家长、学校、警察三方两次合作开展就医工作。
第一次,由于危机访谈显示小A自杀风险很高,经小A父亲同意,由警察和医生合作将小A带往医院住院治疗。但据小A后来反映,此次住院治疗期间,小A大多数时候未按医嘱服药,导致未取得应有治疗效果。
第二次,第一次住院治疗失败后,经专家研讨、学校专题办公会讨论,在征得家长授权后,学校、警方第二次合作将小A送往专科医院就医。
经多方沟通合作,第二次就医取得较好疗效。


3.危机后阶段:跟踪·成长
第二次就医出院后,学生休学至复学期间,开展以下工作:
(1)辅导员谈心谈话,跟踪支持
在小A休学期间及返校复学后,辅导员与其定期沟通,了解其学习生活动态,给予情感和学习生活关怀。
(2)心理咨询,帮助危机后适应和成长
第二次住院出院后,应小A要求,心理咨询主任与其开展5次线上咨询。经评估,小A整体情绪平稳,不再有自杀想法;计划休学期间适当自学或通过网络课程保持学习状态,说明小A已总体上度过了危机,并且从危机中获得成长。
(3)社区医生回访支持
小A出院后,社区医生定期与其沟通,了解和指导其康复和适应。





工作效果




认知:从非理性到理性
小A在心理危机状态下存在较多不合理认知;经过系统性干预治疗后,非理性认知得到较大改善,对原来执着的事情认为不那么重要了。
情绪:从暴风骤雨到风平浪静
历经几个月的情绪风暴之后,小A经医院评估,情绪稳定,符合出院标准。出院后远程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评估小A情绪总体平稳。复学至今也总体稳定。
社会适应:从退学、退缩到积极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危机状态下小A曾学习、社交均较为退缩。据辅导员反映,复学两年多来,小A坚持健身,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学习成绩稳定,积极就业。







案例特色




1.以生为本

学校党委副书记亲自到现场看望学生,指导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在学生出现危机信号时,迅速组建专门工作组,采取一切有力措施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在学生提出退学请求的情况下,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暂缓退学申请,全力保护学生未来。这些都是学校以生为本育人特色的生动体现。
2.协同育人

校院高度协同,心理中心和学生处入驻学院,现场指导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方式;校内学工、保卫、后勤、法务等部门实时联动;

医校协同,保持家校医沟通,帮助科学施治;学校与属地公安民警高度协同,实时沟通动态,确保当事人生命安全。
3.科学干预

始终保持心理中心参与,保障方案和方法科学性;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法律事务专家、精神医学专家意见,进一步保障了各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术突破及创新




1.实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处置中法律与伦理的平衡与坚守
小A风险等级极高但拒绝就医,学校遵循法律优先的原则,与家长、警察合作帮助该生就医,但心理中心主任陪同办理住院,给予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事人的痛苦体验。

小A出院后主动预约心理咨询,表明其对心理中心有较好的认同感,说明在坚守法律与伦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2.采取阶段模型和任务模型相结合的危机干预技巧

在前危机阶段、危机阶段、后危机阶段采取不一样的工作措施,同时把握心理危机干预的深层原理,贯穿始终落实评估、保障安全、提供支持3个连续任务,以及建立联系、重建控制、问题解决、后续追踪4个焦点任务,形成了可推广的校园危机干预有效操作机制。

3.建立多学科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协作干预模式

从实践需要出发,探索形成一条医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专家研讨,心理学全程专业指导,家庭、学校、医院、公安多元协作的干预模式,对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作者 | 刘老师 | 某高校心理老师



END


校园心理教育与危机干预研究
校园心理教育与危机干预研究,隶属于朗心心理研究院,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预警防控,与学校共建幸福平安校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