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
你知道我们的身体
有多少根血管吗?
这个问题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思考过
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下
我们体内的血管总数约为
250亿根
长度约为9.6万公里
某飘飘奶茶说
他们一年卖出去的奶茶,把杯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1圈
那么咱们血管连起来可以绕地球2圈半
像水网一样遍布我们全身的血管有什么用?
那是提供血液流动代谢的管道
为我们全身输送营养物质和能量
所以血管很重要
而对尿毒症患者来说
血管≈他们新的“肾”
因为他们的血管要专门做一个通路
(动静脉内瘘)
将全身的血引出体外
经过透析器把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过滤后
再回输到体内
这个通路也叫做“生命线”
今年38岁的吴姐(化名)
想要把自己的“生命线”故事分享给大家
这是她与尿毒症斗争的第12年
也是离死亡最近的一年
“我的人生真的很惨。”吴姐说起自己的人生,叹了口气。她是浙江人,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是半盲,比她小6岁的妹妹则在小学五年级时被确诊为精神疾病。看似全家最健康的吴姐其实一出生就被诊断患有严重贫血。从小她的血管就很细,化验都得从脖子的大动脉采血。因为严重贫血,吴姐身高停止在148厘米。也因为严重贫血,她的肾长期缺血。26岁那年,吴姐被确诊患上尿毒症,从此开启了长达12年的血透生涯。“我时常会想,我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吴姐常常会想,老天让她得尿毒症,是不是想让她死掉解脱算了?直到吴姐碰到了一个男生,那个男生不介意吴姐的家庭,也不介意吴姐是个尿毒症患者,毅然牵起了她的手走进婚姻的殿堂,组建了新的小家。“我找到了活下来的意义。”说到这,吴姐笑起来了。灰暗的生活被爱点亮,她要努力活下来,不再去思考“生存,还是死亡”的天问之题。正常的肾功能是把血液的毒素以及水分及时排出体外,而尿毒症患者的肾失去了肾功能。所以,尿毒症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排毒”。而这个“排毒”过程需要一个通路——动静脉内瘘,也就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蒋主任,我的上腔静脉闭塞了。”前不久,在老家医院血透的吴姐打电话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副主任蒋华副主任医师。这十二年来,蒋华一直是吴姐“生命线”的守护神。吴姐一周三次的血透都在老家医院进行,不过一旦“生命线”出现问题,她都会第一时间求助蒋华。这种几乎“下意识”的举动背后,是吴姐对蒋华无条件的信任。“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很容易出现血栓,因为长期的血透会让血管病变。”蒋华表示,吴姐先天血管条件就差,所以她的“生命线”问题自然比其他患者多,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是要命的。的确,吴姐这次碰到了“要命”的问题。她的上腔静脉和左右头臂静脉完全闭塞,而上腔静脉是上半身最大的血管,连接着心脏。也就是说,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堵住了,大量的血液堆积在上半身和脑袋里回不来,只能挤着通过细小的侧支血管流到心脏。这让吴姐气喘、头晕、动不动就晕倒。“赶紧来我们医院”,蒋华清楚,这次可不是电话里就能说清的问题,于是让吴姐赶紧来到了浙大一院。
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蒋华发现,由于经历过多次的透析导管手术,吴姐除了上腔静脉完全闭塞,下腔静脉也存在重度狭窄。换句话说,她全身最重要的血管都出了大问题。这让蒋华皱起了眉头。摆在吴姐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开胸手术或介入手术。血管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肾脏病中心的科室专家经过多学科会诊后,认为开胸手术是“修理”吴姐血管最好的办法。但对存在很多尿毒症并发症且血管条件极差的吴姐来说,开胸手术的风险很大,很有可能上了手术台就无法下来。而如果选择介入手术,吴姐能相对安全一些,但如何在极差的血管条件下完成手术,则是对医生的严峻挑战。肾脏病中心血管通路团队在蒋华的带领下,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多次修改手术方案,决定为吴姐做介入手术。最终,蒋华带领团队里的杨浩医生和王旭亮医生,以及在手术室、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合作下,整整耗时10个小时,为吴姐做了中心静脉再通+多支架置入+支架开窗手术,并在手臂上搭建了一根人工血管内瘘,不仅打通了她全身最重要的血管,还为她重塑了长期血透的通路,治好了数年来愈演愈烈的气喘、头晕症状。
“我很感谢蒋主任,他不仅是我的救命恩人,还是这12年以来的‘心理咨询师’。”在吴姐心里,蒋华的安慰和鼓励一直是让她努力活下去的动力。手术后,吴姐很快回到了“正常”的日子。尽管作为尿毒症患者,她的“正常”,依然会比健康的人艰难许多,但说到对今后生活的希望,吴姐爽朗地笑了。她说,他们是低保户,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肾移植。但这几年,家人和浙大一院医护人员的爱,让她逐渐“长”出了满满的求生欲。2022年,吴姐登记排队了肾源。肾移植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式,可以使尿毒症患者回归至正常生活。如今的她,正努力地过好每个今天,也憧憬着更好的某个明天。本文通讯员:肾脏病中心王旭亮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