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冬季最适合进补
尤其是
“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
卤猪、卤鸭、酱鸡、腊肉”
不仅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口味上也是让人欲罢不能
而且还得选
“野生”的
毕竟“物以稀为贵”
但这两类肉真别吃!
小心被“虫”缠上
76岁牛奶奶(化名),人如其名,身子骨一直很硬朗。
退休之后就爱自己种点小青菜、红薯,每到要集中浇水和收获那几天,总把自己累得够呛。孩子们劝她想吃去菜市场买一点就好了,“这怎么能一样?自己种的都没用过什么化肥、农药,肯定更营养!”牛奶奶反驳道。
这半年来,牛奶奶最爱的菜地上却长满了草。因为她最近可太不爽利了,从三月开始几乎天天都在发低烧,时常还头晕,当地医院的医生跟她说是因为患上了系统性血管炎(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指血管壁出现炎症甚至坏死,持续发展会损害全身多个系统),所以才会有持续的低热现象。
医生开出的药吃了,但反反复复的低热却没有停止。半个月前,牛奶奶发现自己的眼睛也开始看不清了,吃东西甚至有刺痛感,各种不适症状也在加重。家里人赶紧领着她从丽水老家赶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入院后,主诊医生针对牛奶奶的情况不断调整血管炎的治疗方案,但这体温却始终无法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一直徘徊在38℃上下,难道还同时有其他疾病影响牛奶奶的体温?
主诊医生邀请了感染病科、血液病科、内分泌科等多科室进行了MDT讨论。看着牛奶奶反复的体温变化,考虑可能有未覆盖病原感染的可能性,“要不做个血液mNGS(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感染病科郝绍瑞副主任医师提议。
果然,抓到它了!牛奶奶的mNGS检查结果显示“刚地弓形虫阳性”。
弓形虫,学名为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细胞内寄生原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的一种寄生虫,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恒温动物, 引起“弓形虫病”。猫、狗等都是它的常见宿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普通人群中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8.2%【1】,也就是说平均每12个人中就会有1人感染。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感染了弓形虫后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但因为牛奶奶有血管炎,她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控制弓形虫的繁殖和扩散,体内的弓形虫逐步侵犯脑部、眼睛等,所以会有头晕、视物模糊等情况出现。”郝绍瑞副主任医师解释道,“除了自身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外,免疫抑制人群(如移植后、接受肿瘤化疗等人群)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脑炎、癫痫、精神异常等,而孕妇感染后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畸胎等。”
日前,在接受规范的抗弓形虫药物治疗后,牛奶奶波动了半年之久的体温终于回归了正常。
那是怎么感染上的呢?专家表示,对人来说,经常接触猫、狗等都宠物比较容易感染,比如接触带有虫卵的动物排泄物而感染,但最为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吃了未完全煮熟的带有弓形虫的动物的肉类。
牛奶奶一拍脑袋想起发烧前吃的那顿香喷喷的蛙肉,“郝医生,吃蛙会得吗?但它还是我自己上山抓的野生的,而且我处理得很仔细,应该很安全的吧?”
很多蛙类凭借其口感的鲜嫩爽滑,吃法多样,总让人吃完欲罢不能,但是它也极易携带各种寄生虫,比如很多人爱吃的牛蛙中就可能携带有曼氏迭宫绦虫,它的幼虫裂头蚴可以寄生在人身上,可潜伏多年并在全身游走,侵袭眼睛、内脏甚至大脑等,以及其他的吸虫、蛔虫、弓形虫等。
各类寄生虫往往寄生在宿主的消化道、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组织中,尤其是“野生”的,由于食物来源复杂,更易成为各种寄生虫的宿主。所以牛奶奶很可能在捕捉、宰杀或是烹饪过程中,被野生蛙携带的弓形虫感染了。
为避免各类寄生虫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或不吃这两类肉。
野生动物由于其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携带多种未知的寄生虫。避免食用任何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以降低感染风险,而且捕杀部分野生保护动物更是违法的。所以千万别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在“被感染”和“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不少人喜欢“非全熟”的肉,这类肉虽然口感好,但也最容易把寄生虫吃进去。比如未煮熟的牛肉和猪肉中,可能含有牛带绦虫幼虫、猪带绦虫幼虫,一旦感染轻则使人腹胀腹痛,重则使人失明、癫痫发作。
水产品也是寄生虫爱待的地方,很多淡水虾蟹等体内可能含有肺吸虫和肝吸虫,光凭酒和醋根本没法杀死,所以生吃或者烹饪不彻底时同样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即使是蔬菜,也有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比如荸荠、茭白、莲藕等水生蔬菜表面也可能会附着有寄生虫的卵,所以在食用前也需要清洗彻底,最好煮熟后再吃。
参考文献:
【1】 Dong H, Su R, Lu Y,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genotypes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food animals and humans (2000-2017) from China [J]. Front Microbiol, 2018, 9: 2108.
本文专家
本文通讯员:感染病科 沈晓敏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看过来
嘿,亲们
我们悄咪咪开了一个小号
想倾听你在就医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想诉说我们对医学前沿的思考
想给你看医院里一幕幕人生百态与酸甜苦辣
想邀请医生展望医学发展的湛蓝星空
这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小号
也想做你的心灵树洞
约吗?
本期封面:
往期推荐(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