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急到心衰要多久?关键时刻看“中国制造”

健康   2024-11-07 10:03   浙江  

安装上人工心脏1个月后,宋阿姨(化名)终于可以下床了。

她扶着助行车,小心翼翼,缓缓挪动。一群白大褂环绕着她,汇聚的目光里,有鼓励、有欣慰。他们知道,宋阿姨的步子虽慢,但每一小步,都是在远离死神,走向健康。

患病多年,试遍各种办法

今年57岁的宋阿姨是慈溪的一位中学老师。20年前,她开始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从那时起,她与心脏疾病展开了漫长的抗争。从口服各种药物,到安装心脏起搏器,各种治疗方法有的完全没有效果,有的则是暂时缓解了症状,但没过多久,病情又会反复。

宋阿姨当了一辈子老师,但由于身体不争气,在退休前好几年,就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讲台,只能改去学校图书馆,干一些相对轻松的活儿。

2023年7月,由于病情加重,宋阿姨第一次来到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找到了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赵海格主任医师。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这是一种近似绝症的重症心脏病,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恶性心率失常,威胁患者的生命。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尽早进行心脏移植手术”,赵海格主任医师告诉宋阿姨和她的家属。

尽管一直在积极进行各种药物治疗,但在此后近1年里,宋阿姨的心衰症状反复发作,身体状况持续恶化,出现了心源性恶病质。

2024年7月,当宋阿姨再次来到浙大一院时,她已经2个多月无法下床,体重降至30公斤以下,身体极度虚弱。

两难之间,做出最佳选择

经过全面检查,宋阿姨属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摆在她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接受心脏移植,或者安装人工心脏。

一般来讲,人工心脏能够替代左心室功能,但如果患者左、右心室功能均已严重受损,则更适合进行心脏移植。

检查结果显示,宋阿姨右心室功能不全、三尖瓣重度返流,按理说更适合接受心脏移植。但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细心地发现,她的群体反应抗体(PRA)呈阳性。这意味着,如果进行心脏移植,宋阿姨的身体会有很大概率产生排异反应。贸然移植,后果不堪设想。

两难的选择,摆在了医生和患者面前。

此时,宋阿姨心衰一再发作,常规药物已不起作用,而且无法排尿,只能通过血透勉强维持。

病情等不得,手术刻不容缓。为确保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制定尽可能精细周全的手术方案,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主任医师率领的手术团队进行了反复论证,并紧急邀请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线上会诊讨论。在对宋阿姨心脏各部分尤其是右心室功能进行精准评估后,最终决定为她实施“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植入+三尖瓣成形术”。

鉴于患者病情复杂,体征很差,手术难度高、风险较大,马量主任、赵海格副主任率领的手术团队经过充分准备后,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成功为宋阿姨安装上了一颗国产人工心脏,并针对三尖瓣大量反流进行了瓣膜修复。

术后14天,宋阿姨顺利从ICU转回普通病房。随后,针对体重过轻、营养状况较差等情况,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助理郑骏楠副主任医师、范舒雅主治医师,及陈霞护士长护理团队,会同康复科、营养科专门为宋阿姨量身订制了康复方案。经过1个月的悉心照顾,她的体重逐渐上升,而且能够靠自己的双腿站立走动。

人工心脏,带来新的希望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工心脏,可能还停留在科幻小说的桥段里。但事实上,随着相关技术和工艺的快速进步,人工心脏早已投入到临床使用,并已经从一种过渡性治疗手段,转变为可以供患者终身使用的长期治疗手段。

宋阿姨的主管医生郑骏楠副主任医师介绍称,心力衰竭,是目前呈增长趋势的心血管重症。而受供体数量、配型几率、移植技术、排异反应、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并不适于进行心脏移植。当前,国内约有70余万例重症心衰患者,但每年只有700例左右患者能够接受心脏移植。

“人工心脏的出现,为很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赵海格主任医师表示,由于人工心脏是医疗工业制成品,因此患者无需等待配型合适的供体,随时可以进行植入手术。这一点对于危重症、急重症患者格外重要。此外,安装人工心脏的患者,也无需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而且,经过我国相关行业、产业、企业不懈的技术攻关,国产人工心脏不仅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完全可以媲美国外顶级产品;在一些关键的技术参数上,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未来,“中国制造”的人工心脏将给宋阿姨一样的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当然,人工心脏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例如,安装人工心脏的患者需要长期抗凝;缆线从体内穿透皮肤连接到体外电池,会形成永久性的创口;电池的充电、维护和携带仍不够便利等”,马量主任强调,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各种治疗方案,并不存在优劣高下之分。患者究竟适用于哪种治疗方案,必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方能做出最佳选择。建议存在相关病症的患者,及时前往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以寻求全面、精准、定制化的评估和治疗。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本文专家

本期封面:

往期推荐(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致死率100%,最近进入高发期,唯一有效方式是……

网传多做CT会致癌?专家:是,又不是……

浙大一院
​这里能预约专家、取报告,还能随时订阅查看专业科普文,有态度、有温度、有趣儿、有用,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