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北宁故事》四个蓝色小字 ,关注公众号,加入铁路大家庭。
五九年国庆·旧杂志曝光了
铁路那些事
作者 崔石平
笔者最近在天津市1959年10月出版的期刊《群众歌声》中,发现当时天津铁路竟有一支“铁路职工歌舞团”参加了天津市建国十周年职工文艺汇演。
该刊物的封面照片,就是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演出大合唱《高举红旗向前进》的演出剧照。
尽管照片只显示了舞台的一部分,仍能看出这个大合唱的规模不小:合唱演员有四排,我数了数,仅露出身影的男演员就有38位;女演员35位。
他们都很年轻,穿着白衬衣。女青年多数扎着大辫子,个个笑容灿烂。像是男声部正在唱,她们充满信心等待着。
合唱演员的前面还有一个西洋乐队,坐了至少三排。估计阵容也不小,因为吹单簧管的就有两位。
封底共三幅照片,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占了两幅。
天津市1959年10月出版的期刊《群众歌声》封底
一幅是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李绮独唱《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这首歌是歌唱家郭兰英唱响的名曲,选自歌剧《刘胡兰》。
李琦敢唱这首歌,说明她的嗓音不凡。从照片上看,她的相貌、服装也很像郭兰英,一条大辫子荡在胸前,散发出青春的魅力。身后有不少的民乐伴奏,拉二胡,吹笛子,弹扬琴……演出效果肯定不错。
李绮50年代演出剧照。
资料显示,李绮1952年在铁路局电影放映队工作,因为喜欢唱歌,被推荐参加了天津铁路系统的文艺汇演,并一曲成名。不仅获得优秀奖,还被调入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歌唱演员。
1959年她被选入天津市歌舞团,《一道道山一道道水》依然是她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之后,她在歌剧《刘三姐》中饰演刘三姐,在《南海长城》、《白毛女》等歌剧中也担任主演。
据李绮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来津视察时,因李绮是天津歌舞团的台柱子,便被指派前往天津干部俱乐部大门口迎接毛主席。
当毛主席和李绮握手时,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激动地向毛主席汇报自己从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被选拔培养为专业歌舞演员的情况。
李绮教周总理唱《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在晚饭后的娱乐活动中,毛主席还邀请李绮一起跳舞。这一幸福的经历令李绮终身难忘。
另一幅照片是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演唱的《跃进事迹上了报》。画面上有多位演员,有的穿铁路制服,有的穿连衣裙,像是车站或列车工作人员千方百计提高服务水平,赢得了旅客的赞扬。大家一同庆贺其事迹得到广泛传播。
无疑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表演唱,歌舞团的同志们可以生动表现铁路职工的高尚品质。
该刊物还登载了天津铁路职工创作的两首歌曲:一首就是职工歌舞团演唱的大合唱《高举红旗向前进》。幺品仙作词,王文礼作曲。据说王文礼曾是天津铁路机务段的一名工人。
歌词如下:
“高举红旗!红旗在前面飘,战斗的号角响彻云霄,先行的铁路工人们,象挡不住的江水波涛。哎嗨!嘿嘿嘿!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掀起了增产节约的新高潮,啊……前进!前进前进!前进前进!力争上游争分夺秒。”
“铁路职工心一条,集体智慧比天高,挖掘潜力创奇迹,增产节约办法好。哎嗨!嘿嘿嘿!任何困难也挡不住英雄汉,我们有党的好领导,啊……前进!前进前进!前进前进!力争上游争分夺秒。让人民列车多拉快跑!”
从这首歌的歌词和演出阵容看,它似乎是一个多声部、很有动感和气势的大合唱。歌词内容来自火热的现实生活,又紧扣“为国民经济当好先行”的时代要求,正需要以这种形式来表现。
七十年代,我有幸在天津铁路文化宫直接欣赏过王文礼编排的一些节目(那时他可能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长),觉得水平确实很高。据说八十年代,王文礼、幺品仙等多名文艺骨干成了天津铁路文化宫领导干部或部门负责人。
另一首是《我们的祖国永远是春天》。车志虹作词,王文礼、孙介人作曲。歌词有三段,第一段如下:
“(男领)太阳出来红满天,(男合)江山万里百花鲜,啊!(女领)可爱的祖国锦绣的河山!(女合)条条巨龙乘东风,时代的列车,跨过长江越过高山,奔向远方。满载人民的希望,奔向远方!(齐)勤劳的人们,幸福的人们,我们的欢笑,赶走疲劳。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我们有无穷的智慧驯服自然!”
1959年9月,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参加了天津市庆祝国庆十周年职工文艺节目演出,《我们的祖国永远是春天》这首歌既颂扬了祖国的巨大变化,又抒发了铁路职工决心为国为民再创佳绩的豪情壮志。它与前面那首《高举红旗向前进》是大合唱的姊妹篇,后者不仅拓宽了主题,而且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场面更加雄阔壮丽。
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所参演的节目,从期刊上登载的照片的数量和位置来推断,它们均获得了较高的评价,总成绩名列前茅,给天津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充分展示了天津铁路职工崇高的思想境界及艺术水准,在天津铁路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这次参演的节目,有的可能是为了庆祝国庆演出而专门准备的,但“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这个组织大概已经存在了一定时间。因为天津铁路局自解放初就对职工文艺活动高度重视、大力扶植,使其逐渐有了雄厚的基础。
天津市的好多艺术家如王莘等,更是长期深入铁路站段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1950年4月至1951年,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第一本以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期刊《工人文化》中,几乎每期都有天津铁路作者创作的文艺作品。
1950年第3期,竟有天津北站夏景贤写的革命故事、天津检车段宫正的先进人物特写、天津机务段马桂林的快板词等三篇内容!
阿凤、董乃相、滕洪涛、闫桂芳等铁路作家的文章更是屡屡成为《工人文化》的开篇或压轴之作、而且常常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天津日报》、《天津文学》等中央和省市报刊发表,在天津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在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深入开展基层活动的背景下,天津铁路系统几乎每年都组织大型文艺活动,从各站段选拔、集中文艺人才进行排练及演出并不鲜见。
另外,李绮的成长经历也可佐证,她当时所调入的“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应该是在天津铁路系统历次职工文艺汇演的土壤上绽开的绚丽之花。
可以说,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天津铁路职工的文艺水平一直在天津市属于上乘,“天津铁路职工歌舞团”起到了重要的孵化和示范作用。
《北宁故事》致力于发掘铁路历史,讲述铁路故事,传承铁路文化,凝聚正能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宁故事》,加入铁路大家庭。
联系我们:tjxzjf@163.com
xiuzhujunfe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