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道——我的流金岁月

文摘   2024-11-02 13:53   天津  


点击“北宁故事”几个字或长按二维码(在文章最后),即可关注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可阅览往期校友文章。



忆往昔流金岁月.瓷房子.张连志(上)


忆往昔流金岁月.瓷房子.张连志(下)

         

张连志,24中74届学生。一生致力艺术、慈善、收藏。
现在“瓷房子”博物馆任馆长。

     建国道——我的流金岁月

              作者   张连志


       不少朋友们可能都知道,除了收藏,我还是个戏迷。在国内最著名的北京人艺也有不少朋友,因此也有幸看领教过那部著名的《甲子园》的精彩。近日,咱这业余演员也有幸诠释了一把“甲子园”的故事,不过是和另一群普通人、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一起,是线下版、生活版。

       我们欢聚在一起,是为了共同庆祝到今年整整六十年的同学情谊。从七龄开蒙、课桌上划线不许对方过来的小学童,到如今六十七、还能老当益壮、聊发少年狂。回眸一甲子,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感慨与感恩。

       我们或许朱颜改,但心中的如海师恩和同窗情谊,依然如初,从未变过。


回忆的酒——忆往昔,曾少年


       我和同学们的童年,那就是天津版《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从小玩到大的这一片地界儿,解放前是全世界唯一的意大利租界,因此也留下了意大利本土之外唯一的成片意大利建筑。在这里的一栋栋小洋楼里,曾经居住过梁启超、曹禺、冯国璋、李叔同等近现代历史上的名人,伙伴们经常结伴在这里玩耍,这片地区独特的人文氛围,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的恩师冯骥才先生原著《神鞭》、还有我的好朋友陈宝国老师主演的同名电影,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全国,让中国人都知道了“天津卫的孩子都有个贱名”。说起来不好意思,这玩意咱小时候也有一个——傻子。这“傻子”是奶奶起的,那时候迷信呀,觉得傻子没人要,能留得住。

       还好,“傻子”不算傻,不仅正常上了小学,还因为从小喜欢朗诵、擅长跳舞,挺出息地被老师选中、加入了就读的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小学的校文艺宣传队。那时候,师生团结一心,排出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有舞蹈、歌舞剧、话剧。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文艺宣传队也斩获了很多奖项。因为水平高、又有紧挨着天津火车站的地利,我们的宣传队经常被指定担任光荣的迎宾任务。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半个多世纪前风靡全国的话剧《一块银元》,就是在上级工宣队倡导下,我校师生共同努力排练演出的成果。我在表演领域上的启蒙恩师、宋宏祥宋老师出演男一号王小龙,孙玉文老师扮演地主老财,孙淑珍老师扮演母亲,我在其中扮演童男。至于我的小搭档、“童女”穆宁,最终走上专业道路,从人艺到军艺,再到表演艺术的“国家队”——中国国家话剧院,塑造了几十个经典角色直到退休。


《一块银元》话剧合影


       当时岁月,少年赤诚爱追梦,对于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发光的种子。虽然由于特定历史原因,从小热爱表演、舞蹈等艺术的我,却和专业艺术团体多次失之交臂。 

       但咱也问心无愧,能于六十载漫长的岁月里不忘初心,从《少奇同志1949在天津》《红旗谱》等电视剧,到《重整河山待后生》《锁王》《一代人师严修》《津门三少爷》等大电影,也算在自己从小热爱的领域小有所成。


       2020年,我在《津门悬案之消失的女人》里演了回民国天津最后一任法院院长,结果咱一个业余选手,蒙评委们厚爱,还拿了回第十六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具突破男演员奖”。您说多哏儿吧!


十六届中美电影节获奖海报


       不过更让我骄傲的,还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荣誉演员的身份。话剧,那就和烧制瓷器一样,每一次都无法重来,每一次都是崭新的,因此最难也最珍贵。至于家乡的这座艺术圣殿、中国四大人艺之一,我小时候做梦都想登上这块郭振清、马超、路希们开创的,鲍国安、陈道明、李秀明们起飞的舞台。老了老了有幸在这里,出演根据恩师冯骥才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改编的同名话剧作品《俗世奇人》,还有老朋友刘晓庆女士挑班的《风华绝代》,上天如此厚我,连志何德何能。


       老话说,熟不讲理。一见面同学们也拿我打岔:你这戏演了不少,可不是“张老爷”(《风华绝代》),就是“张县长”(《红旗谱》),疫情后排了个《俗世奇人》,倒是一人演了好几角,官越当越大,可还是落后旧势力的专业户啊。

       老铁们,扎心了啊,都知道当年咱出身不好,别的再好也进不了专业院团,人家愿意带咱玩、有的演就不错了。不过,正面人物咱也演过啊:《江湖笑面人》里那记者是不是有情义?《生死十七天》里的公安局长是不是有担当……

       回首过去,感谢青春,正是那段难忘的经历,让我不断前行、最终圆了自己的文艺梦。


岁月的书——恩师教,受益深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我始终铭记着那位对我影响至深的启蒙恩师——宋宏祥老师。

       他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使我受益匪浅。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除了前面的军艺79明星班成员、国话一级演员穆宁,同学们中还有傅铭华和田耘等考入部队文工团、奉献才智和年华的。他们的优秀成就,无疑是对宋老师教育工作的最好肯定。


与老师、同学聚会合影


友谊的歌——岁月赠,水长流

       看着前两天六十年同学聚会的照片,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同学之间的友谊,真诚纯洁,无需华丽的辞藻修饰。我们之间六十年的友情,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变迁。每一次相聚,都是岁月给予的珍贵瞬间。那些曾经的青涩年华,如今已成为心中最美的回忆。


与老师、同学聚会合影


       忘了哪部动画片说的:人与人的邂逅总是充满了神奇。比如我的老同学王建华女士和我,小学、初中、高中,我们不仅都被分到同一所学校、还都分在了同一个班级,更有幸初中时被老师分到同桌。尽管时光荏苒,那段回忆依然让我感到温暖亲切,如同阳光般洒满心田。


我和老同学王建华女士


       同桌的你,这次不远万里从美国回来和我们相聚,真好,真感动。以后也希望你常回家看看,每次都上我的瓷房子坐坐……你放心,我再也不给你划道、不准你“过来”了,你想啥时候过来就啥时候过来、想过来多少就过来多少……


真挚的祝福——愿君安好,百岁无忧

       

最后,我想说

虽然我们已无法回到那个时代

但这份情谊将永远铭刻在心间

“日有小暖,岁有小安。”

愿我们都能珍惜现在的时光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也祝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能够

平安喜乐、顺遂无忧、越来越好!

    

本期编辑:宋宏祥


  《北宁故事》之“母校情深”专刊,纪念你的金色年华,倾听你的人生感悟。

欢迎投稿,欢迎留言。期待你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宁故事》。

投稿邮箱:tjxzjf@163.com

微 信:xiuzhujunfeng             y15602054837


已无更多数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




北宁故事
人文-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