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北宁故事》四个蓝色小字 ,关注公众号,加入铁路大家庭。
宁园遇险记
作者 周立柱
天命之年,遥思往事,半生平凡无奇,少有波澜。但唯有一事,铭心刻骨,永志难忘!只因那一次是我人生中最惊险危急的一次遭遇,那一次我险些丧命!但那一次也让我此生受益良多,从此奠定了我一生扶危济困,以助人为乐的做人准则。
那是四十年前了,上世纪1984年的一个夏天。我在距天津市河北区北宁公园不远处的张兴庄小学(现叫育贤小学),上小学三年级。
我母亲是宜兴埠小学教师,忘了什么由头,一个周日,母亲带我和小学一年级的弟弟到北宁游玩。
那时还没修中环线,我家住河北区张兴庄,必须坐6路公交车到北站旁的北宁公园西门买票入园。(现在这个西门竞还是原来的样子啊!)5分钱门票,要排很长的队。
是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宁公园,每到周日便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电视是十二寸黑白的,不象现在各种高科技的娱乐,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那是一个多么朴素的时代啊!当时也不是双休,是单休,每周只星期日休息一天。这一天人们最喜欢的外出娱乐活动便是去电影院和逛公园了。
我们母子三人进了北宁,园中扬柳依依,荷叶田田,满目青翠,处处葱茏,更有蝴蝶翩飞,青蜓点水,蛙鸣鸟啼,好一派夏日美景!
现在的宁园经2011年的整体修缮后,己变身为一座环境古典幽雅而不失高贵大气的纯粹观赏性的中式园林风格了。而我孩提时的北宁有动物园,游乐场,餐厅……实在是一个儿童的天堂!好多父母带着孩子在尽情游玩,我和弟弟更是你追我逐玩得不亦乐乎,好不开心!
小孩子不知道累,匆匆半日己过,妈妈累了,坐在儿童游乐场大象滑梯旁的一个长椅上休息。一时大意,没注意到我俩追逐嬉戏中越跑越远,己渐渐脱离了她的视线范围!
于是可怕的险情事故由此倾刻降临!
那一年北宁儿童游乐场旁新建起了一座缩微长城——数十米高怪石嶙峋的人工堆山上,横亘着一座百余米长,五六米宽的小长城。
所谓“小”,是与真长城相比而言,但放于一个公园中看来,此“长城”与人工堆山珠联璧合,浑然一体,高拔巍峨,雄奇壮观,实在颇具恢宏气势!
我和弟弟两个小男孩,极其顽皮,不知害怕,平常就喜欢登梯爬高,种种冒险。忽见此处比平时多出了一座假山长城,大是兴奋!欢呼雀跃,你追我赶,奋勇攀登,不消片刻己爬至位于假山绝顶的长城城楼处!鸟瞰俯视,风光无限,更是豪兴逸飞,无比激情勃发起来!
我俩大唱那时候万人空巷的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竞兴高采烈地在城楼里对打起来!嘶吼呼啸,拳来脚往,几个回合下来,弟弟不敌我的迷踪拳,忽然仓惶逃窜,我在后大叫:“东洋鬼子哪里逃!”奋力疾追。
他爬过一处矮墙,向山下奔去。我也越墙而过,猛追不休!假山上坑洼不平,乱石密布,根本无路,环境甚危!我两个小顽童,无知者无畏,只知玩的尽兴便好,哪去想什么危不危险。
追着追着,弟弟捷若灵猴般爬上了半山腰一块突兀而出状若平台的大石。现在想来那块大石的位置好不险恶!少半嵌于山中,大半凌空翘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人立其上,势若凌空!当真危险至极!而弟弟7岁,毫无危险意识,在上面又蹦又跳,手舞足蹈,连声叫嚣:“你敢过来吗?来呀,来呀,抓我呀!”
我10岁也是不知危险二字如何写的年纪。见他得意忘形气我之态我大怒,脚下加力窜蹦跳跃着冲那块凌空危石疾冲而去,眼见快要奔到石前,忽然间我只觉脚下一空,大概踩在了一个被几丛杂草覆盖的暗坑之中,坑虽不深,但足以将人绊倒,我一个踉跄,身体顿时失去平衡,向前猛地扑倒下去!此假山虽不太高,但山势陡峭,我一个前扑便再也收不住身,骨碌碌地如一个大雪球般飞滚下山去了!
山下全都是堆砌假山所剩的七棱八角的巨石!掉下山去一旦头撞尖石,我必是小命难保了!也是我命不该绝,不幸中的万幸是我恰恰一头扎在了两块巨石之间的一条窄缝中!
身体与地面的巨大撞击力,令我登时昏去!不知昏迷了多久,我在一片呼喊声中悠悠醒来。满脸是血,头昏脑胀,浑身骨头如散了架般一动也不能动,最严重的是我发现自己的右臂己拧做了一根麻花状,软绵无力地耷拉着!但是不疼!当时这右臂真的是一点也不疼!毫无知觉,麻木无感!
我被抱在一个叔叔的怀中,弟弟正在嚎啕大哭,妈妈也在抹泪,满面惶急,不知所措。
周围黑压压的围了足有数百人。
“醒了,醒了。”有人高叫着。
妈妈急忙抓住我的左手颤声问:“大成痛吗?”——大成是我小名。
我又发现自己左臂竞然一点没伤。当时也不知脑中在想的是什么,迷迷糊糊的也说不出话,只是摇摇头,失神的眼晴茫然地看着周围人群,恍若梦中。
“都怪我没看好你们俩呀”,妈妈痛悔自责不己。
那个叔叔说:“这孩子命真大,再偏一点就……”
一会儿另一个叔叔蹬来了一辆三轮车,冲我们招手喊道:“快上车!”没错,是一辆平板三轮车,当时汽车是很稀罕难找的,很多人以拉三轮车运输为生,叫做板爷。
大家七嘴八舌,出谋划策送哪个医院好。当时人们都没有叫救护车的意识,不象现在动辄叫车。最后都说伤的太重,只能去“反帝”医院,——也就是现在著名的骨科“天津医院”。
抱我的叔叔将我放上车,妈妈和弟弟也上了车,蹬三轮的叔叔一路飞骑。一会儿抱我的叔叔又从后面骑着一辆自行车赶来,一路护送我到了医院。
两位叔叔一直跟着忙前忙后,直到我的父亲闻讯赶来才离去。好在除了右臂粉碎性骨折外,身体他处并无大伤。
经过半年治疗,我的右臂竞完全恢复如初了。
这便是我儿时在北宁公园一段九死一生的经历。
现在是四十年后了。那座缩微长城的景点早己拆除,原址处建了一座静心亭。我己是半百之年,两鬓染霜,每当我再游宁园,从此经过,不禁总是心潮澎湃,热血上涌。不仅只为我年少无知时的那一段生命历险,更是为那救护我一路送医的两位叔叔,他们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劳碌奔走,仗义施援,他们助人危难,不求回报,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我终生都会深深地感激他们!更只愿我们的国人以天下所有品德高尚,助人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者为榜样,去帮助每一个我们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不要再为扶不扶摔倒的老人而纠结了,我只想问:谁家没有年迈的父母?谁人没有老的时候?我只想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义之所在,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礼义之邦的大国民所应有的传统美德啊!
我相信毛主席他老人家倡导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消失!这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华夏民族中必将永世留传,永放光芒!
岁月苍桑,世事变幻,多少往事飘散如烟,记忆中不留痕迹,唯儿时此一番北宁遇险,永铭我心!
这是1980年夏天我们全家在北宁钓鱼台前石桥的合影,左二是我,当年6岁。
《北宁故事》致力于发掘铁路历史,讲述铁路故事,传承铁路文化,凝聚正能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宁故事》,加入铁路大家庭。
联系我们:tjxzjf@163.com
xiuzhujunfe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