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恋爱婚姻——《百味》节选

文摘   2024-08-30 10:37   天津  


点击“北宁故事”几个字或长按二维码(在文章最后),即可关注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可阅览往期校友文章。






    我的恋爱婚姻——《百味》节选

                作者  刘嘉祥


         一、不像恋爱的恋爱

    我们的恋爱生活,表面上很像那微波粼粼、平静无声的湖水,而内心世界却又像那鸟语花香、阳光灿烂、生机蓬勃的春天。

    在这样美好的一段生活历程中,又出现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异于常态的事情。如今回忆起那些不同寻常的往事,总是会感到些许欣慰……


    当时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和女方的相识,是由我的老同学给介绍的。老同学叫张莹,在市立师范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中,因为她是我的入团介绍人,所以我们无话不谈,因此她对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她给我介绍的女方,是学生中少有的共产党员,学校就因为她品学兼优而让她提前半年毕业,并把她留在学校(天津市女二中)工作,担任校长秘书的职务,跟张莹一起工作了一年左右,彼此之间,自然十分了解,关系亲密,相互信任。所以张莹认为我们两人条件相当,就想为我们介绍一下,希望促成我们之间的美好姻缘。



天津五十七中学(原市立女二中)


    见面相识之后,我们彼此的初步印象都很不错,很有些"一见钟情"的意思。但是因双方工作负担都比较繁重,无法更多见面,只能在每周六晚上挤出一些时间相见。


    谈恋爱期间我们除了相互介绍一些自己的家庭情况之外,谈得更多的是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这与一般人谈恋爱有些不同,大多数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都要谈到一些很实际的生活问题,像家庭人口、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是否和公婆住在一起等等,更主要的还是在一起谈情说爱,比如讲对方的优点给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爱慕之情,或是谈一些彼此的性格爱好,下次见面到什么地方去约会、去玩、去看电影、去品尝美食等等。而我们在一起不像谈恋爱,倒像在一起办公(因为我的工作量太大了,每天都要争分夺秒似的不肯放过一点空闲)。




    见面后,我抓紧备完课或是改完作业,勉强剩余一些时间,算是我们亲密交谈的"宝贵时光"。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对恋爱过程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例如:恋爱双方一定要做到"诚信"二字,要做到坦诚相见,不能隐瞒任何重要情况。工作和生活的摆位要做到工作第一、生活服从事业。对待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尊敬,关爱,尽到孝心。

    吃苦和享受的问题:不依靠家长,要靠自己奋斗,先吃苦后享受,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敢于破旧俗立新风、不与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同流,对那些有害无益的做法要有敢于抵制的勇气,以及能否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同心同德同甘共苦,携手共同克服困难,力争百年偕老,如此等等。

    此外,我们还在恋爱期间做出了一般人认为异常的行为:

在恋爱过程中,我没给女友买过任何一件礼物,只是看到她的父亲爱喝酒,我给她父亲买过两瓶酒;因看到她的家里生活比较拮据,我给了三次补助生活的费用,每次十元。那时我的月工资为50多元,给自己父母20多元,余下的20多元是我一个月吃饭买书等全部的费用,给女友家里10元后,自己就仅剩10多元,其中买教学必需的参考书来自学,花费是很多的,虽然想多给一些,却实在无能为力了。不过,女友的父母也从我的一举一动看出了我这个穷孩子的真心实意了。

    我们没在饭店吃过一次饭,更没到过茶馆品品茶香,进咖啡店感受下咖啡浓郁的美味。每次在她家见面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备课或批改作文,因而相互谈心的时间很少,所以我们表达感情的知心话,很多都是用日记的形式来交流的。这样,就节省了许多时间。当我们在互相交换日记的时候,看到彼此在日记上写出来的那些"直白",诚挚而热烈的内心真情,那是我们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


    表面看来我们之间的来往不像在谈恋爱,尤其不像是在热恋。但是年来的相处,亲切而真诚地深入交谈以及通过日记的情感交流,我们相互之间不仅有了全面了解,而且感情也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了,心也紧紧连在一起了。

    在1956年的暑假里,我协助天津市教育工会组织教师到东北旅游,在大连市的书店里发现一份甚为明显的广告,大意是向青年朋友介绍两本书:一本书是《性的知识》,另一本是《避孕常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式由国家的书店发行的关于"性"方面的科普书籍,这份醒目的广告特别提到是向广大青年朋友推荐的。看到以后我立即意识到,这是国家就婚恋问题开始向青年们进行正面教育的强烈信号和重要手段!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这两本书买了下来。回到旅馆抽暇一看,果然是两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好书。于是我立即用书信方式告知了女友让她也立即去购买,好好阅读,因为好书如果脱销了,一时缺货就看不到了。


    回天津后,见到了女友,问及了看这两本书后的感受,她很大方也很快地回答我:"挺好,很有收获,明白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事。"于是,我们借这个机会,讨论了一些书中涉及的我们理解不透的问题。此时,对于性的问题,彼此已能敞开心扉,共同探讨,并进一步谈到了我们的婚姻问题。难得的是,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如:在结婚前,我们把两性关系作为一条红线,严格约束自己,恋爱期间要严格控制自己,不能有两性关系,更不能有婚前同居、未婚先孕等超越"红线"的情况。

    婚后先不急于要孩子。事业第一,工作为重,把工作基础打牢一些之后,再考虑孩子问题。不多要孩子,两个孩子为宜。一旦结了婚,就要忠于对方,终生相守,永不变心,白头偕老。

    大约恋爱一年之后,我们之间的感情温度进一步升高,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了,于是,我们开始筹备了结婚的有关事宜。

    此时,我们二人的心里都是甜甜的,一个是信心满怀望美景,一个是桃花含放笑春风,共同期待婚后幸福生活的到来。

    

    如今回顾起我们的恋爱过程,若与周围亲朋们相比,的确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经常带着女友去旅游,或是吃吃喝喝,或是到处玩乐,尽情享受恋爱期间的所谓甜蜜美好的生活;或是为了女友欢喜,给女友购买了很多的金银钻戒或者是各种贵重的饰品,以及名牌的服装、鞋、帽、手包等等,藉以赢得女友的欢心。

    若与这样的恋爱方式比较起来,我确实显得过于木纳、呆滞,过于不通人情世故,甚至于太有些"低情商"、不懂事了。但是由于我们在恋爱观方面都把对方的人品素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且相互接触的过程都感到对方的情真意切、诚实可靠,所以我们终于赢得了最为珍贵的爱情,并且为未来美好的婚姻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我们共同总结的一句话就是:交朋友、找对象,一定坚持人品第一!金钱买不来真心,物质也换不到真爱!



天津耀华中学


    二、打破陈规陋俗的结婚过程

    结婚,按照当时社会上一般情况下不可缺少的几个环节,应该是:婚前要有"婚纱照"等结婚纪念的照片;男方要准备好像样的彩礼,女方要准备好体面的嫁妆;要举办一个像样的结婚仪式,把双方父母和众多的亲朋好友都请来,聚在一起,请一位司仪来主持仪式活动,新郎新娘要行隆重的拜堂大礼;要请一两位摄影师负责照相:新娘要有漂亮的婚纱或者婚服,要有伴娘陪护,还要有一两个拉着婚纱的小女孩儿;新郎要穿上像样的礼服,还要有伴郎相伴。

    此外,两个洒花的小男童也是不可缺的。仪式过程中,还要有互相赠送富有纪念意义的戒指。

    这个仪式程序之前要向亲朋好友发送请柬,要准备多少桌饭菜等等。而参加婚礼的宾客们要带来钱财或者实物礼品,名为"随份子"。饭后要闹新房,把新郎新娘折腾得丑态百出,狼狈不堪。

    但是,我们见过不少家庭虽然当初结婚时显得很富有,很隆重,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十分美满,甚至走向家庭的解体,严重的还会出现各种悲剧。为此,我们鼓起勇气,大胆地进行改革,彻底地移风易俗,顶着压力,在结婚前仅仅做了这样几件事;

    (一)把正式的结婚照以及显示漂亮的婚纱照完全免掉。

    (二)双方家庭免除各种物质的来往,包括男方的彩礼,女方的陪嫁,以及结婚前的各种礼仪、礼物等等。

    (三)对亲朋好友,没发任何请柬,不准备请客吃饭,拒收各种钱物或各种礼品,彻底防止因我们结婚而给两家以及亲友各家带来经济负担。

    我们所做的事,仅有以下几点:

   (一)办理了结婚登记的法定手续;

   (二)买几件必须使用的家具,像写字台、两把椅子、一个衣柜、一个床铺。另外还买了几件生活必需的洗漱用品等,仅此而已。

   (三)向各自的单位领导说明情况,婚礼不大办,不声张,买些喜糖发给同事们吃吃,只邀请了平时关系特别密切的同事晚上来家中小聚一下,热闹热闹,就算代替了结婚仪式。

其他的"繁文缛节"都省略了。


    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女友下了班,回到家吃完晚饭、换了衣服,带了一个小小的包裹,骑着自行车来到我家。

    我吃完了晚饭,换了一件新衣服,就和"新娘"一起,共同接待宾客了。我的一位同事给组织了一下聚会,"婚礼"就算开始了。

    不知我的学生们怎么打听到消息的,晚上来了几十名男女同学,把屋里挤得满满的,弄得特别热闹,一下子大大增加了"婚礼"气氛的热度。

    女方单位——天津市教育局也来了几位同事,局长杨坚白在聚会的开始讲了话,对新婚夫妇作了热情的祝贺,然后就开始了简单的仪式。逗笑的情节由此开始,笑声响彻屋里院外,长时间停不下来,直到很晚很晚。



七十年代小白楼音乐厅


    第二天星期日,我们休息一天,双方父母见了面,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顿喜面。虽然见面程序简单,但是双方的家长都兴高采烈,对于我们大胆革新的"婚礼",十分满意。

    星期一,我们本来应该有三天的婚假,但是我们没有在家休息,而是打破了常规、放弃了婚假,和往常一样照常上班。

    至此,结婚一事,就算完成。双方父母没有为我们的事儿操心受累,更没有因为高额费用的问题而发愁为难。

    仔细想想,父母已经为我们操心受累二十多年了,我们这样办理了婚事,也算对父母尽了一份大大的孝心。后来,我们双方的兄弟姐妹们在结婚时,基本上都效仿了我们的做法,在大家庭和各自的小家庭中,形成了崭新的好家风。



         《百味》读后感(选登)


曲丽敏(耀华中学前校长):

    曹老师您好:刘老师的书今天一早寄来了,迫不及待翻看,爱不释手,我感觉就如同倪萍的“日子”、“姥姥的语录”一般,既白描叙事又深含哲理;既朴实无华又感人至深,佩服刘老师和曹老师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年逾九十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我好好品读和学习,谢谢您。

    我马上继续研读,读这样的书充满乐趣。

    曹老师,我一气儿看完,赞叹刘老师的人生智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角色中,从始至终、从内到外所体现的善良、勤勉、公正、宽厚、睿智、定力等明显的性格特点以及由此所展现出的处事方式和行动准则,非常难能可贵,九十载的生活积累蕴含深刻的感悟,着实需要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认真研读、细细品味、好好学习。[强][强][强]


宋宏祥:

敬爱的刘老师:

    得知您出书之事。我很兴奋!为您祝贺为你贺喜!

    九旬恩师不辞辛苦日夜辛劳,回忆往事搜集素材,联络友人补充历史资料,伏案执笔彰显您老文学才华功底!笔耕不辍做此决定真是人间奇迹!

    您是木斋元老,

    您是24中历史活字典见证人,

    您是木斋各届教师佼佼者!

    您是几届学生的偶像与楷模!

    您是学生可亲可爱的大朋友,

    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活到老学到老!

    您著书这一壮举,学生无法效仿只能是仰慕学习!

    一百多页17000多字著作这是一项工程!是您的血汗铸就的!是您的魄力胆量所至!您老好伟大!佩服至极!

    刘嘉祥老师真棒!有生之年做您的学生深感荣光,自豪!

    凡与我有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得知您著书之壮举无不拍手称快赞赏有加,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这是恩师馈赠给学生最珍贵的礼物!我会精心珍藏认真拜读,写点心得向您汇报!

    再次感谢您费心费神费力还破费钱财!给您的学生一份精神财富!《百味》一书也给我们后代留下一本可读性指导教材,福及子孙!

叩谢刘老师曹老师!

保重,大安!

学生宏祥谨上。


李锡君:

    刘老师好!上午收到了校友从天津寄来的书,谢谢🙏

    我会认真的拜读还要让孩子们也看看,有这么一位九十高龄的太爷爷是怎样的经历、怎样的学无止境、怎样的善于积累总结提高自己,达到最高的境界[强][强]值得敬佩、值得学习是我们这一辈也是下一辈学习的榜样!

    拜读后再谈感想[玫瑰][玫瑰]

魏康利:

    七绝·读《百味》有感
    先生佳作总关情,
    真心一片系笔锋。
    回眸历经多少事,
    教书育人诉忠诚。


赵英机:

    读老师大作《百味》书,感知老师的光彩人生。感谢恩师暮年再给学生们送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流芳一世百味书,
    嘉境大作暮年出。
    祥云普照人生路,
    师育桃李送菽粟。


荣乃萍:

    对刘老师的大作,师生评论很是到位,众多高手,文才颇佳。在此,我有一联赞《百味》:

    老师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


郑威亚:

    “百味”读后感
    恩师大作“百味”书,
    字里行间真情露,
    九十高龄仍耕耘,
    吾辈敬意肺腑出,
    辛勤浇灌育桃李,
    言传身教榜样树,
    时时捧书品百味,
    心潮涌动多感触。
    夫妻之情恩爱久,
    相濡以沫春秋度;
    四代之情倾真心,
    教育高尚人品铸;
    师生之情如亲人,
    多少往事家珍数;
    朋友之情不忘怀,
    相互扶持全力助;
    同志之情无杂念,
    携手共奋友谊书。
    恩师大作实百味,
    今后仍要细拜读,
    光阴似箭日月梭,
    前行继续迈大步,
    恭祝恩师葆健康,
    返老还童青春驻!
               

范伟:

    刘老师好,我也收到了您的大作,迫不及待的粗略浏览,被深深感动着……感谢您九十岁高龄,写出与母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回忆录,令学生对您更加肃然起敬。

    千年的文字会说话。有您这本大作,会使我们更加不忘母校,永记恩师。


尹慧珠:

    热切期盼的刘嘉祥老师《百味》一书出版了,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这是老师一直以来的愿望,也是学生们的期盼。

    书中记录了老师从童年到青年直至老年的求学、工作、生活经历,是一本难得的人生好教课书,是赠送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连日来,我的思想一直沉浸在老师的《百味》书中。受刘老师的信任我和王秀成一起承担了发放书籍的工作,这个过程就是向老师学习的过程,是与书友交流的最好机会。

    老师的《百味》一书受到校友们极大的追捧,老师的人格魅力受到大家的称赞,从中我受益匪浅,更加敬佩我们的老师。

    《百味》书边发、边读、边交流。读《百味》书品味着百味人生。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情节,有着不同的味道,体味着不同的人生,章章节节、段段落落、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家庭、对学生、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打动着人们心灵。

    老师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进取和奋进中,90岁高龄出版《百味》书,就是最好的印证。老师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给社会传递着正能量,老师无微不至关爱学生的点滴,由小爱凝聚成“大爱”。

    学生感受最深的就是《百味》第五章“我和我的学生”,老师执教时把全部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直至退休仍热爱着教育事业,关爱着学生。鼓励指导学生写文章,传授给学生保健知识等。

    当我反复拜读了老师那句“不久将会成为开败的花朵落到地里化成泥土,那时,我也要成为营养,保护好下一代的花朵更好的开放!”时,从心酸到心疼、直至热泪盈眶……多么高贵的品质,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令学生感动!感慨!愧疚!

    老师呕心沥血著《百味》,用心良苦育后人,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要把老师的正能量和无私大爱传递下去,努力做最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影响身边的人,尤其是教育好自己的后代努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吉明:

    拿到《百味》一书后,爱不释手。首先见到书面上刘嘉祥老师的照片倍感亲切,可以说我是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书。

    书中记录了刘老师教书育人的敬业经历,记录了对师生相互关怀的师生之情,记录了对家庭亲人的关爱之情,记录了对美好生活的乐观之情。

    刘老师在九十高龄之际出版此书,令人敬佩。                                  我们是七三届(原为七二届)初中毕业生,阅读此书,刘老师在校时的情景又回绕在我的脑海中。我们在校时刘老师是我们一连的指导员,负责教政治课,当时我是一连的副连长。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拉练,我和刘老师,储玉林老师(连长),黄国铸老师,戴成瑞同学(连部通讯员)住在一起。这也是我第一次和刘老师近距离接触,我们居住的房子条件比较艰苦,大冬天的没有炉火,不像其他同学住在老乡家里屋里暖暖和和的。睡觉时我都不敢脱衣服,就这样我和衣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床,刘老师风趣的说“吉明你知道吗?你都当“团长”了,原来晩上睡觉我身子团在了一起,大家听了哈哈哈大笑。

    每回忆起到这件事,我都被刘老师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正因为刘老师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在九旬高龄出版《百味》一书。刘老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此恭祝刘老师健康长寿。  


穆宁(国家一级演员):

    刘老师好!《百味》一书让我进一步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老先生。

    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是那样真实、那么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有几处看的惊心动魄,心率加快,好在都化险为夷。这也正是刘老师的神来之笔!

    其实最主要的是我在书中读到了爱,知道什么是大爱,不论是同事间,师生间,夫妻子女间,都是用爱心来相处。 我相信有爱的人就会一生平安,家和万事兴。[爱心][玫瑰]   

    您在书中还介绍了我的信息,占用了书的宝贵空间[呲牙]。您对学生的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谢谢!🙏    《百味》是用平和的聊天记录形式谈人生路程、哲理,很亲切有趣。

    在此祝福刘老师和师母曹老师及刘医生(您女儿)全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到永远![抱拳][Party][福][玫瑰][愉快][愉快]    

    对了,看到您的大家庭这么有爱和睦相处,我几次眼睛湿润……都是那么善良可爱![玫瑰][玫瑰]    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情感价值太重要了!书中告诉我们,家教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    

    我更不会忘记恩师您的伯乐之举,使我有机会成为一名演员,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创作中 体验角色的不同人生,慢慢成长、提升认知。

    还记得您的关心爱护,去我家进行家访,不是因为我不听话或犯什么错,而是让我母亲照顾好我的身体(可能那时比较瘦弱些吧)。这一切经常在脑海中浮现过“电影”!感恩怀德呀[抱拳][抱拳]


董承武(66届 初三五班):    

    已经通读一遍,首先对刘老师惊人的记忆力表示钦佩,许多往事娓娓道来,连人名都没有记错。

    其次是多灾多难,坎坷不断,但每次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最后就是乐观的心态,耄耋之年仍然自强不息!代我向曹老师致谢,并祝刘老师伉俪百年好合,福寿康宁!


谢学鉴:   

    嘉祥兄好!太难得了,近70年断了联系,今天能得到您的消息,欣喜若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您的大作《百味》小弟再三拜读,回忆往事,五味杂陈。

    读到以鑫老姑从台湾回大陆探亲,小弟感慨万千,更不知道老姑与姑夫以后又曾多次回津。只是因断了联系,未能给我的恩人磕头感恩!日后望多联系,畅叙亲情。 代问阖家幸福安康!多多保重!    

    拜读《百味》,您的家风细节感人肺腑,正因如此,身体力行,并且约定成章,感染后代,因此硕果累累。敬佩之至。 您与夫人是全家的精神财富,行为的模范,望多多保重身体,怡享天伦。



   本期编辑:王秀成

   

《北宁故事》之“母校情深”专刊,纪念你的金色年华,倾听你的人生感悟。

欢迎投稿,欢迎留言。期待你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宁故事》。

投稿邮箱:tjxzjf@163.com

微 信:xiuzhujunfeng

           y15602054837



北宁故事
人文-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