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北宁故事》四个蓝色小字 ,关注公众号,加入铁路大家庭。
国难当头,心奚能安
——记天津铁路分局老战士奚能安
崔石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奚能安(中)与战友合影留念。
一、砺剑
1937年秋天,当日本侵略军沿着平绥铁路、正太铁路气势汹汹向山西太原扑来时,八路军129师386旅迎着国民党军的溃散队伍坚决向北挺进。
他们按照中央军委、毛主席“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部署,在太行山中潜行,悄悄绕到了日军的侧后方,准备向其软肋猛击。
386旅是129师的主力,大多数成员为“老红军”。他们不仅身经百战,而且许多人爬过雪山、走过三次草地,任何艰难困苦也摧毁不了他们的意志。
386旅也有一些新战士,他们多是长征途中自愿加入的。奚能安就是其中一员。
半年前奚能安还在流浪。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出生的,今年多大岁数。凭儿时的模糊记忆,家里空荡荡的,中间有一个炭火盆。冬天,直到屋顶的小窗户射进阳光后,屋里才暖和一些。但外面似乎总有绿色,没见过下雪,应该是在南方。至于是湖南、湖北,还是四川、贵州,就不好确定了。
由于家里很穷,他很小便被送到寺庙,或许卖给了寺庙。后来,寺庙在战乱中毁了,他便四处漂泊。有一天,他饿得走不动了,倒在路边。红军正巧经过这里,有人给了他一个饭团。吃完了,他马上能站起来了。于是,他就跟着红军走了,一直走到陕北。
网络图片
他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从市井上的传闻和标语中,他得知红军走到哪里,哪里的佃户就能分到田地,或少缴地租;打工的、流浪的人们受欺负也少了。他所痛恨的那些土豪劣绅、民团狗腿子、兵痞、警察……大多数吓跑了;勾结白军回来报复的,都被红军打垮了。要想报仇伸冤,就得参加红军!
红军是一个流动的“全日制”大学校。只要不打仗,指战员每天都要学习。行军时,战士的背包后面都别着一个硬纸板,文化干事写上一个生字,让后面的人默念、记认。 到陕北以前,奚能安几乎等于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尤其“奚”字,写出后只有他自己认识。参军后,奚能安成了“插班生”,一边学文化,一边学政治、学军事,进步很快。他脑子里存了好多问题,又总想弄明白,所以课下他常向教员请教。
由此,奚能安知道了自己姓名的含义。
他恍惚记得母亲说,自己的名字是请一位教书先生起的。那位先生当时正看报纸,气得直捶桌子。他说帝国主义在巴黎开了一个什么会,太欺负中国人了。先生叹口气说:“国难当头,心奚能安?!……既然姓奚,就叫奚能安吧!”
文化教员告诉他,帝国主义列强1919年操办了一个所谓的“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坐地分赃。日本接管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青岛、胶州湾、胶济铁路都归它管了!日本从那时起,就暴露了要吞并整个中国的野心,而大多数中国人仍很麻木,从上到下,不作任何准备。
内战打了十多年,如今中国不仅东北沦陷了,华北也岌岌可危!蒋介石仍把主要力量用于“剿共”!
奚能安心情很激动:“中国人不都是糊涂人——那个教书先生早就看清楚了:国家照这样下去,肯定要灭亡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也全完了,他怎能安心?!”
奚能安由此也算出了自己的年龄:“我是1919年出生的!今年已经18岁了!18岁,正是为国家出力的时候!”
通过学习政治,奚能安知道了像他这样的穷孩子,中国有千千万万。八路军不少指战员曾是孤儿,不知自己的父母什么模样;有些从小给地主放羊、干活,每天累得贼死,甭说工钱了,连一次像样的饭都没吃过;有的本来一家好几口,后来连病带饿,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他们十三四岁就参加了红军。
政委告诉大家:虽然八路军关注民生,扶危济困,但八路军不是慈善会,不是灾民收容所,而是要把所有穷苦人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彻底推翻他们的统治,努力建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有饭吃、有衣穿,自由平等的新社会!——奚能安心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当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从抗战大局出发,主动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一部分,许多干部战士想不开,甚至痛哭。
奚能安更是舍不得摘掉缀有红星的八角帽。八路军129师东渡黄河之前,刘伯承师长在雨中向全师官兵作了动员报告。他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民族矛盾放在第一位。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这样一来人们的思想才通了。
陈赓将军
奚能安所在的129师386旅,旅长是陈赓,英勇善战全军闻名。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后,刘伯承及时来到386旅传达了详情。
陈赓认真研究平型关战斗的经验,针对日军武器先进、协同作战、作风凶顽骄横等的特点拟定了作战方法,要求部队有针对性地进行军事训练。
奚能安很兴奋:“全国人民在看着我们八路军,盼望我们多打胜仗。小鬼子们,尝尝我们386旅的拳头吧!”
他尽管手里只有红缨枪和几颗手榴弹,但把“老红军”们使的“汉阳造”步枪早就摸熟了,打靶的成绩很不错。他还每天练臂力,争取把手榴弹扔得更远。
二、出击
1938年2月,386旅按照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指示,准备在邯长公路(河北邯郸至山西长治)的神头岭地区打一场较大规模的伏击战,以支援友军在正面战场的行动,打乱日军向河南、陕西进犯的计划。
八路军伏击日寇(网络图片)
之前三个多月,386旅在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等处打了好几个漂亮仗。他们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选取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伏击或重叠伏击。
奚能安觉得在秋后的田野上,红缨枪不仅容易暴露,而且格斗中也显眼。于是把红缨枪的红穗儿都去掉了,变成了梭镖(也称长矛)。
在第一次战斗中,他随着老红军们一起冲锋。那些日本兵虽是辎重队的,反应也很快,他们躲在马和骡子后面,不断还击。奚能安趁一个日本兵换弹夹时,一个箭步冲过去,把他刺死了。他一点儿没有惧怕,因为他眼见几个老红军倒下了——他们都是自己的兄长啊!都是长征过来的革命种子啊!
八路军伏击日寇(网络图片)
奚能安缴获了一支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他很快将它摆弄熟了。“汉阳造”是中国汉阳兵工厂仿制德国的,原来认为它够先进了,中国大多数军队都使用它。没想到“三八大盖”比“汉阳造”射程更远,准确度更高,装弹更方便。由于它枪身比“汉阳造”几乎长一尺,拼刺刀时也占优。奚能安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皇上”!
武器好,再加上胆大心细,舍得用功,奚能安几乎每战都能打着几个鬼子。现在他已成为386旅772团的一名班长。尽管他的班里都是新战士,但由于多数来自游击队,有一定的基础,他很快使他们达到了正规军的要求,并努力发挥他们的特长。
神头岭战斗打响了!敌人长蛇般爬行在山梁上的队伍,没想到路边的废旧工事里突然钻出一些八路军战士,向他们猛烈射击、投弹。
最近处只有十几米,日军的飞机大炮、掷弹筒毫无用武之地,当时就死了不少。386旅实施两侧夹击,几十把军号同时吹响冲锋号,加上遍地喊杀声,震得敌人魂飞魄散。活着的只能趴在汽车底下、死骡死马后面顽抗。
隐藏在稍远处山坡后面的772团主力以最快的速度向这儿跑过来。日军清醒后,开始突围,抢占附近的制高点。
陈赓及旅部人员同一部分敌人遭遇了,打得很激烈。772团团长叶成焕知道消息后,对指战员们大喊:“陈胡子和敌人干上了!赶快支援他!” 大伙儿一听就急了,马上跟着团长冲去。
陈赓将军
因陈赓很爱开玩笑,别人对他也不拘谨。他脸上有一圈儿浓密的连鬓胡子,特征很明显,从红军时人们就叫他“陈胡子”。每当战斗到了艰难时刻,眼看就要顶不住了,战士们一听“陈胡子来了!”,马上精神倍增。他们知道陈赓手里有制胜法宝。这回陈赓将772团主力作为神头岭伏击战的总预备队,该出手时马上出手了!
奚能安这个班冲得很猛。他知道日本鬼子大多崇尚“武士道”,即使部队被包围了,快完蛋了他也不投降,和你拼命。
他们不仅善于格斗,而且经常三人一组,配合默契,与他们规规矩矩拼刺刀很容易吃亏。再者,现在部队扩充很快,尽管缴获了不少枪支和刺刀,但数量仍然不够,一些人还得使大刀和红缨枪。
奚能安原来到处流浪,知道各行各业的招数,于是让新兵把过去常用的家伙都带来。并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安排。
这就有意思了!打枪准的多给他一些子弹;胳膊有劲儿的提个篮子,专扔手榴弹,先给鬼子打懵了。近距离时,有的用猎枪,打出一片铁砂子;有的用弩射出利箭。然后用大刀砍,用梭镖刺。出其不意,各显其能,打得日军鬼哭狼嚎,“铁三角”也不灵了。
预备队经过几次冲杀,夺下了制高点,堵住了缺口。神头岭一战,共消灭日军1500多名,而且缴获了大量物资。转天日军开来汽车运尸体,二十多辆汽车用了两天才拉完。
胜仗(网络图片)
三、恶战
之后,386旅又打了响堂铺伏击战,战果也不错。奚能安的职务也提升了,他可以参加全旅排长以上会议了。通过旅长、政委等人的讲话,他可以经常听到来自延安和八路军总部的声音,充分了解形势与任务,以及本旅、本团的作战计划和战后总结,政治水平、指挥能力明显提高。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日军在汪精卫叛国集团的支持下,铁蹄踏进了华南,武汉、广州沦陷。国民党出现了投降倾向。八路军为了增强全国人民的信心,在华北频繁出击。
日军转身对129师所在的晋东南地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九路围攻”。386旅几乎天天作战,多是遭遇战、阻击战,由于对方的飞机、大炮、坦克和毒气弹有条件使用了,虽然他们消灭了不少敌人,但自己损失也不小。每一次恶战后,386旅的干部都损失不少,党员占60%以上。如今排里基本没有老红军了。
蒋介石给八路军的武器弹药很少,八路军自己的兵工厂能力有限,只能以缴获来的作补充,很难满足需要。打伏击时,地形再好,战士们最多三次齐射后就得冲出去,进行白刃战,因为谁都没有几颗子弹了。由于火力不行,386旅多次不能按计划速战速决。
长乐村追击战就是这样。打了四个小时,才把截住的敌人基本消灭,没等打扫战场,敌人的大批增援部队就赶来了。团长叶成焕带着一个连,掩护主力撤退。他想敛一些“战利品”,走得靠后,结果头部中弹,次日便牺牲了。指战员们无不为之恸哭。大家都知道武器弹药多么重要——多一颗子弹,就可能少牺牲一个人!多一颗手雷,就能多炸死几个鬼子!另外,防毒面具、军毯,牛肉罐头、压缩饼干和药品,也都是八路军非常需要的,不能眼睁睁放弃。
叶团长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叶成焕虽是团长,但只有25岁!
叶成焕临终前对周围的同志们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干!”奚能安牢牢记在心里,并发誓:“只要活着就要战斗,抗战到底,革命到底!”
1939年,386旅主力来到冀南地区,与先来的386旅“东进纵队”一起,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272团等部队与日伪军及反动的会门武装进行了多次激烈战斗。
奚能安在巨鹿县的一次突袭中,指挥得当,取得了一定战果,但自己的脑门中了一枪。人当时就昏迷了。由于敌人的增援部队来了,部队只能迅速撤离。战士们将他抬到附近的一个村子,交给了一户信得过的石姓老乡。
老乡照顾八路军伤员(网络照片)
幸运的是子弹从后面又出去了,而且在里面没有翻滚,前后伤口都不大。像是“三八大盖”远距离射出的。虽然是“贯穿伤”,出血不多,但后来听医生说也很危险,一感染就不好办。石家把奚能安藏在地洞里。他们每天精心照料,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小米、南瓜熬成粥,石家的女人一勺一勺喂他;他们还想法淘来鸡蛋,给他补养身体……很快他就痊愈了!
临走时,奚能安热泪簌簌。之后,奚能安每逢填表,在“籍贯”或“出生地”一栏写的都是:“河北省巨鹿县”。
四、破击
随着战争的深入,战线的拉长,敌我双方对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的重要性,都更加重视了。
八路军129师所处的位置相当重要:东面是平汉铁路(北平至汉口)——日军向中南、华南进攻的主要运输线;西面是同蒲铁路,贯穿整个山西,直抵黄河风陵渡;北面是正太铁路——从河北省进入山西省的唯一通道,也是敌人掠夺山西煤炭资源的主要出口;南面是道清铁路(河南省滑县道口镇至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敌人外运焦作铁和煤炭的通道。
扒铁路(网络图片)
破坏这些铁路,消灭沿线据守的日伪军,不仅可以大量消耗敌军的人力、物力,支援友军在正面战场的行动,延迟日军的战略计划,而且可以提振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逼迫国民党蒋介石放弃“和谈”打算。
另一方面,日军对八路军129师制订了“囚笼”政策,即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据点、碉堡为锁,企图将129师的晋冀豫各抗日根据地进行隔离,然后将129师师部及386旅等部队逐个消灭。
为此,敌人还修建了一条“白晋铁路”(山西省祁县白圭镇至长治市),切入了八路军的腹地,连八路军总部都受到了威胁,129师必然要反封锁。
所以,从1938年初至1945年抗战胜利,129师与日伪军的多数战斗发生在铁路两侧。著名的“百团大战”主要任务就是破击正太等铁路干线,拔除相关据点。由此,奚能安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战斗在铁路两侧(网络图片)
386旅在周围的几条铁路上频繁进行“破击战”。指战员带领游击队和老百姓,先拔道钉,然后把钢轨一节一节拨到路基边上,让老百姓往远处抬,越远越好。
如时间来得及,便运到八路军的兵工厂,用这些钢材做武器;来不及就找地方埋了,或扔到井里。
民兵和百姓们,把枕木弄成一堆一堆的,都点火烧了。如果有功夫,把通信电杆也拔了,将路基铲平了,甚至挖出许多坑,使敌人更不容易修复。
386旅还经常炸火车、炸桥梁,攻车站、端炮楼,使各条铁路终日不得安宁。有的一个月走不了几趟车。
某日星月朗朗,奚能安望着大平原上闪闪发亮、伸向远方的钢轨,不由地感慨:“火车真是个好东西!拉这么多货,一天能跑好几百公里!日本鬼子要不进中国,我们怎么会把铁路都扒了?把火车头炸了?
真是可惜!”他现在挎着一支盒子枪,经常带领队伍守在铁路拆除点的周围,保护群众。对来犯的敌人他们酌情处理,打得赢就打,打不嬴就撤。不过,临走时常给鬼子留点儿“礼物”——地雷。
奚能安(中)与战友
1941年,日酋冈村宁次集中了几十万人,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在艰难的突围战中,八路军和游击队伤亡很大,根据地面积急剧缩小。之后,敌人在铁路、公路旁增加了大量壕沟和碉堡,将占领区切成一个个小方块儿,建立保甲联防组织,进行严密的控制。
386旅顽强与敌周旋。1942年组建了许多精悍的武装工作队,由得力的营团干部领导,他们像一簇簇利箭,射到了敌人后方。奚能安就是一名武工队队长。
武工队(网络图片)
奚能安和队员们身穿便衣,深入村庄、集镇进行抗日宣传,让百姓们知道八路军、新四军仍在各地英勇战斗;日本侵略者将战线拉得很长,它的人力、资源日益枯竭,离灭亡的时刻不远了。
他们将警告信悄悄送到伪军头目、土匪头领的家里,劝他们及早回头。对顽冥不化者坚决除掉。帮助地方政权恢复建制,壮大自卫力量。
武工队指导民兵在山区进行麻雀战、窑洞战;在平原广挖地道,户户相通。并将许多大车道挖成两米多深,宽度只能走马车的沟堑。里面曲折拐弯,暗藏射击孔。
汽车装甲车进不来,碉堡炮楼看不见;若是钻进来步兵,走不了多远就进了“鬼门关”。
八路军、游击队又能任意驰骋了。他们积蓄力量,消耗敌人,为战略大反攻作准备。奚能安参加了干部培训,通过学习毛主席《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结合八路军的作战经验,认识到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主客观一致才能克敌制胜。而且弄清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关系,明确了前进方向,坚定了理想和信念。
五、转行
东北战场的奚能安(中)与警卫员
抗战胜利后,中央军委从多处抽调干部支援东北,其中包括奚能安。1947年,奚能安成为东北野战军哈尔滨兵站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级别为“正师级”。
他和知识分子出身的刘巨英成了好搭档。兵站负责管理并分配武器及军用物资,他们每天忙得很:这个部队要大炮,那个单位要汽车,有时相互还争抢……他们必须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分配。
奚能安虽然更喜欢打仗,但这时也很高兴:他看到了许多没有见过的武器,有日本的,也有苏联的。他觉得自己成了“大财主”!他有时摸着野战炮的炮筒,不由想起了抗战时:386旅奉命拆除某段铁路,民兵、老百姓们还没接近路基,附近据点里的日军就开炮了。掩护他们的部队马上躲到沙包、土岗后面,准备拦截敌军。谁知敌人的炮弹像长了眼睛,成群飞了过来,落在他们中间——原来敌人炮兵已经测好了距离,定好了标尺。战友们牺牲不少,但还得完成任务。“
我们那时如果也有大炮,先把敌人的炮队消灭,把敌人的炮楼端掉,会少死多少人!” 辽沈战役期间,兵站与铁路部门密切协作抢装抢运,努力满足前方的需要,为部队打赢阵地战、城市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战事平息后,刘巨英成为沈阳铁路局局长。奚能安对自己的两个警卫员说:“你们一直跟着我,打了那么多恶仗,也该换个位置了,搞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铁路,铁路大有前途。你们俩到刘局长那报到吧!我跟他说好了。”两个警卫员都不舍得离开。奚能安绷起了脸:“服从命令!”
四野大军入关(网络图片)
东北野战军(四野)大军进关后,奚能安以为自己任务完成了,很可能回到战斗部队,谁知竞成了北宁铁路的“接管军代表”。
随着解放步伐,他带领有关人员从山海关到天津,一站一站地接管,然后尽快恢复运输能力。
北平和平解放后,奚能安马上到了前门火车站。当时的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对他有所耳闻,便与四野领导商量:“这个人太有能力了——到哪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很快就能打开局面。把他留我这儿吧!”于是,奚能安不得不离开部队了。
共和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滕代远
六、坎坷
奚能安在东北结了婚。妻子原来也在386旅,1947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
奚能安到铁道部工作后,家落在了北京。他虽然不愿转业,但还是像在部队那样,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他与妻子开玩笑说:“搞铁路运输比扒铁路难多了!我这文化水平,光规章制度就够我学十年八年!”
岂知没多久,就来了运动。他觉得当前铁路运输相当紧张,既得保证国内工农业生产,又得支援抗美援朝,各单位各部门的学习不一定都排得那么满——下了班就开会,晚上写检讨,人人过筛子……开火车、修火车的若休息不好,怎能保证行车安全?
他没想到,自己只是在小场合说了几句话,竟然传了出去。机关开会批判他,说他和运动唱对台戏。他说自己只是对“层层加码”、“一刀切”有看法,认为这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结果,奚能安不仅党籍没了,而且被“发配”到沧州机务段。由副部级一下降到科级。
他很生气:在陕北时,部队也搞运动——“肃清张国焘流毒”,批判军阀作风,大家主要是学习,提高觉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上只对确实严重违犯纪律的人进行处理,让大家受到教育。对一些人想搞山头主义、不利于团结的苗头,陈赓和政委都给压下去了。
现在呢?——只要你说的话与报纸上不完全一样,就有路线问题、立场问题!正好给奸人提供了机会。
同时他也感到困惑:不少人好像没有脑子,随风倒。他们的识别能力,连根据地放哨的儿童团都不如!
不过,奚能安很快就想开了:枪林弹雨十多年,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十分之一!当年头上那颗子弹如果稍微偏一点儿,打在要害处,自己也早就成灰儿了——这点儿灾算什么?!
再说也没一棍子打死:在机务段当段长,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干了的——我也正好锻炼锻炼!
机务段老照片
奚能安到位后,深入车间及班组,有时还添乘,跟着机车跑,了解单位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然后和在部队一样召开大会,进行思想发动。让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工人骨干充分发表意见,谈认识,找差距,定措施。之后按照既定目标,自己和党委书记带头狠抓落实。
他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有时晚上还到地区食堂、浴池、行车公寓等处转一转,看看后勤保障如何,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他始终和职工们吃一样的饭菜,该交多少钱一分不少;别的也不搞“特殊化”。
仅一年,沧州机务段的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上级一看:“行啊!”,又让他到古冶机务段当段长。
古冶机务段历史更长、人员和设备更多,基础不错,但能力没充分发挥出来。他觉得只要解决好人事安排和管理中的矛盾,把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古冶机务段很快就能跨入先进行列。果然只用了一年,他的预测就成了现实。
古冶铁路老照片
后来,政治上那股“风”有了缓和。有关部门认为对奚能安的问题应当有个说法。查来查去,找不到他犯了什么罪。认为他所以倒霉,主要原因就是“抗上”!
1961年,奚能安恢复了党籍,任天津铁路办事处副主任。1963年办事处改回天津铁路分局,他是第一副分局长,主抓生产运输。他觉得这几年在基层工作也有好处,自己对铁路管理体制的运行效果、一线干部职工的现状及愿望有了深入了解,对做好领导工作很必要。
他觉得天津市不错,天津分局的人也挺好;这个岗位也适合他,便把家迁到了天津。其实铁道部准备过两年将他调回部里,但一次新的、更大的运动又来了!
红色海洋汹涌澎湃,很快便冲垮了原有系统。奚副局长随着局长、政委一起“靠边站”了。他不仅经常挨斗,而且一度被停发工资。最让他心痛的是部队那些功勋卓著的老首长、老战友也在遭难!
有一天,从北京来了两个人,追到他家里,要调查陈赓的某段历史,让他交待一些问题。堂堂陈赓大将,谁不知道他的功劳?!他的品德?!——鞠躬尽瘁,伤病缠身,58岁就去世了!本应立碑的,碑没立,还要掘墓吗?!
奚能安后来明白了:有的人想贬低陈赓,然后借机贬低甚至打倒一串儿人,以抬高另一拨人,包括他(她)自己,实现各自的政治野心。
当外调人员软硬兼施,极力想挖出有用材料时,奚能安怒不可遏,“砰!”地一声拍了桌子,茶碗跳起老高。他站起来,右手习惯性伸到胯部。
他的孩子看个满眼,他知道父亲的配枪如未上缴,真有可能崩了他们。
奚能安痛斥来者:“当时日本鬼子在中国时,你们的爷爷都在干什么?在当亡国奴!你们调查这个,调查那个,不如回去调查你们的父母,了解你们的爷爷辈儿,当时在哪当顺民,都干过什么?!”吓得那二位不敢再问,赶紧走了。
部里有人知道其背景,为了保护奚能安,把他弄到天津市边上的柳林疗养院躲起来了。当北京那拨人还想找他时,部里告诉他们奚能安得了肺结核,病情危急,而且传染,最好不要接触。
奚能安避了好几个月,势头才过去。不是那拨人发了善心,而是他们又被别人整了。奚能安默默地叹气:“国家啊,总这样折腾行吗?”
七、赤诚
七十年代初,奚能安回到原岗位。由于运动仍在进行,各种管理未归位,分局年度完成运输指标有的方面竟然倒退到十年前。
为了尽快将货运搞上去,奚能安深入各装货站、编组站进行调查,与分局运输科及调度室共同研究,增加了不少直达列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在客运方面上,分局单独设置了客运科。
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整顿了站车客流组织,旅客发送量明显增长,1973年旅客列车运行正点率达到了85.7%,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那时奚能安很少回家,回来也常在半夜。到了冬天,他就像在部队,披一件长长的棉大衣;晚上困了,靠哪一眯,它就成了棉被。春运期间,谁要想找他,那就更难了——他经常与车站领导一起到候车室、站台上查岗,置身于滚滚人流中。
笔者与奚局的三儿子志强是同学,而且有四年多,两家同住一个大院儿。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从没见过奚大爷。志强有两个哥哥,一个插队落户;一个去了甘肃生产建设兵团,生活很艰苦,喝碗水都得花五分钱。
他的姐姐是张家口地区先进知青代表,在报纸上有整版的事迹报道。
奚娘倒是总看见,在家里忙家务。据说她原来有工作,是铁路某单位的人事主任,后来孩子一多,上不了班了。
可以理解,奚大爷就像我们院儿多数老干部一样,回家只是吃饭、睡觉,其他指不上。
对社会,对时代,奚能安有许多想法,却只能憋着,忍着。他从报纸上看到,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军国主义开始复活。而我国却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国民经济停滞不前。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的教训都忘了吗?!
直到“四人帮”垮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才吐出胸中的闷气。他觉得小平首长很英明:将全党、全国人民的精力都引导到经济建设上来了!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我国一定会快速发展,走向繁荣富强!
1980年7月,天津铁路分局召开了老战士协会首届会员大会。出席会议的都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并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和锻炼。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刘建章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
奚能安被选为天津分局老战士协会常务理事。刘建章见到他很高兴,因为刘建章曾在河北省景县组织抗战工作,景县属于冀南地区,他们过去就相互有所了解。
刘建章在讲话中希望老战士们身体都棒棒的,努力发挥余热。重点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搞好年轻干部的“传帮带”。
奚能安笑着鼓掌。实际上他去年患了癌症,但只要不很难受,仍然到分局安全监察室进行业务指导。
1981年,奚能安病逝。天津铁路分局发出讣告。在天津烈士陵园举行的告别仪式上,从北京等地赶来了奚能安的家属从没见到的人:海军政委、二炮司令员,
好多部队首长,当年都是奚老的战友或部下。
还有铁道部物资局局长、大连铁路分局局长,俩人痛哭流涕,说他们曾经是奚老的警卫员。他们不相信首长这个岁数就离世了,一定是累的,或者心情不好。
而奚能安的嘴角隐约露出一丝微笑,似乎在说:“我很高兴——我一直在战斗。过两天,我又受陈胡子指挥了!……任重道远,你们要好好干啊!”
《北宁故事》致力于发掘铁路历史,讲述铁路故事,传承铁路文化,凝聚正能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宁故事》,加入铁路大家庭。
联系我们:tjxzjf@163.com
xiuzhujunfe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