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守车,换大米

文摘   2024-10-22 11:02   天津  

点击《北宁故事》四个蓝色小字 ,关注公众号,加入铁路大家庭。


            搭守车,换大米

                  信宝忠

 


    前些年,一部由小品演员郭达主演的小品“换大米”,勾起了70年代我们坐着货车去芦台换大米的真实往事。


本文作者信宝忠(三排左一)七十年代与班组同事合影。


    七十年代计划经济,由于粮食凭本定量供应,对于当年我在铁检车繁重岗位工作的我来说,每天不足一斤的口粮根本不够吃,我就到昌黎买些土豆吃。

    定量供应的大米、白面细粮少,玉米面、白薯面和高粱米等粗粮多,人们总想用省吃俭用的玉米面换点大米或白面吃。于是我和工友们就下夜班背着玉米面口袋乘坐货车尾部加挂的由运转车长出乘使用的守车,利用机车在浒苔站用水鹤加水的机会,搭乘守车,到芦台站下车与当地农民换大米。

    那年代用1.5公斤玉米面可以换1公斤大米,用于改善一点家人的生活。



    我们组一位姓焦的师傅,看到工友们陆续用换来的大米蒸大米饭吃的津津有味,挺羡慕,心里想:‘我也利用休班时间到芦台换一次大米’。

    于是一次上夜班,他就从范各庄的家中用自行车驮来一袋50斤的玉米面,准备第二天下夜班后,坐货车尾部的守车去一趟芦台跟当地村民换一些大米吃。

    第二天下夜班后,焦师傅扛着一袋玉米面兴冲冲的登上开往天津方向的守车,按一般规律,每列货车途径芦台站时都要停车需要机车加水。

    临近芦台站时,焦师傅就起身做好准备下车,想到这次就能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货车输入芦台站时,列车却没有停车,眼瞅着列车按正常速度在芦台站一晃而过,这下焦师傅一下子愣了神,“明明在芦台站停车加水,赶上我咋就不停车呢?”。


    一个多小时后货车到达天津东站下九股列检所,焦师傅扛着一袋玉米面气喘吁吁来到列检所值班室,经打听,得知有一列开往古冶方向的列车计划在芦台站停车加水,焦师傅扛着玉米面又登上了守车。心想坐这趟车到芦台换大米时间还来得及,这回说啥也得吃上大米。心里不免乐滋滋的。 

    货车一路向古冶方向驶去,一路上焦师傅坐在守车不停地望着窗外,恨不得马上到芦台换大米,临近中午货车快到芦台站,焦师傅提前做好下车准备,谁知货车丝毫没有停车的迹象,在芦台站呼啸而过。



    这下焦师傅真慌了神,说好了在芦台站停车加水,怎么又变卦了?下午两点多钟,货车到达古冶下行列检所,焦师傅垂头丧气扛着玉米面袋下了守车,步行10多里地来到古冶东列检所,骑上自行车驮着玉米面回到范各庄的家。


    第二天,焦师傅上班来到班组,工友们得知他“换大米”经历的遭遇记”人人笑的前仰后翻,都说焦师傅闲着没事扛着一袋玉米面去天津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责任编辑:朱河


《北宁故事》致力于发掘铁路历史,讲述铁路故事,传承铁路文化,凝聚正能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宁故事》,加入铁路大家庭。

联系我们:tjxzjf@163.com

                 xiuzhujunfeng(微信)


北宁故事
人文-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