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本文共计2306字 ▏阅读需要约3分钟
文_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院红色金融团队
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的分割包围与严密封锁,各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及货币管理工作呈现出了相对独立和分散的状态。当时,解放区的货币有东北币、关东币、长城币、晋察冀边币、冀南币、西北农民币等。各区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价缺乏统一性与稳定性,区域之间货币流通困难。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捷报频传,华北、西北、华东等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多种货币并行流通的金融模式严重制约了解放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发行统一货币成为当时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华北财经会议:开启货币统一新篇章
1947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召开华北财政经济会议的指示》,决定召开以交换各区财经工作经验、讨论各区货币、税收、资源互助等内容为议题的华北财政经济会议。
会议期间,中央为统一华北各解放区财经政策,调剂各区财经关系和收支决定设立华北财经办事处,并任命董必武为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到会后董必武指出,货币发行不能操之过急,当前的首要工作是协调各解放区之间的货币比价。当各解放区之间货币比价稳定后,再考虑货币发行问题。经商讨,与会代表们一致决定各解放区货币仍实行“相互支持,互不流通,及按自然比价兑换的原则,以便相互间的物资交换”的政策。中共中央正式批准了这次会议决定的各解放区货币兑换的比价。
1947年8月1日,董必武将“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列入《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并将该规程上报至中共中央。8月16日,中央回复并批准了该《规程》,并要求各中央局及各区财经办事处遵照执行。这一重要批示犹如一声号角,华北财经办事处正式将筹建中央银行的宏伟蓝图提上了日程,开启了中央银行的规划与筹备工作。
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奠定发行货币基础
1947年9月14日,中共华东局工委负责人张鼎丞、邓子恢致电华北财经办事处:“建议立即成立‘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以适应战争,愈快愈好”,指出为给货币发行提供组织支持,筹建中央银行势在必行。然而银行命名成为筹建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晋察冀边区银行副经理何松亭与南汉宸商议后,建议将统一银行命名为“中国人民银行”。董必武对此建议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新成立的全解放区银行命名需兼顾当前货币统一需求及未来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愿景,使之能作为国家中央银行的备选。选用“中国人民银行”之名,既彰显了其人民属性,又能与蒋介石政府的中央银行相区分,同时预留了作为新中国国家银行名称的空间。1947年10月2日,董必武在获得刘少奇的支持后,向中共中央发电报,建议“组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并推荐银行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该提议随后得到了中央的正式批准。
中国第一套人民币诞生地——石家庄小灰楼。
随后,华北财经办事处决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由现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南汉宸领导,从晋察冀边区银行抽调人员参与,共同推进中国人民银行的筹备事宜。筹备期间,南汉宸与董必武等人经过讨论,决定新发行的统一货币名称为“人民币”。
伴随华北重镇石家庄市的解放,晋冀鲁豫与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从此,民商往来障碍破除,货币流通日益频繁活跃。经上级批准,1948年4月12日,冀南银行和晋察冀边区银行迁至小灰楼,开始合署办公。同年7月22日,这两家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由南汉宸担任总经理,胡景沄和关学文为副经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也迁至小灰楼。同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小灰楼正式宣告成立。
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全国解放的金融曙光
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国人民银行的同时,人民币的设计工作亦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在晋察冀边区印刷局局长王文焕的举荐下,两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大师——王益久与沈乃镛,携手担纲起了这一历史性的重任。在设计初版票币图案时,设计者本打算遵循惯例将国家领导人像印在票币上,被毛主席婉言谢绝。因而第一套人民币没有毛主席像,却有诸多涉及工业、农业,展现劳动人民生活景象的图案,生动展现出中国解放事业及社会百态。
董必武题写中国人民银行名称。
1948年12月1日,在人民银行成立当日,第一版人民币经由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分行(今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桥西支行)正式步入市场。华北人民政府特发“金字第四布告”,明确指出新币(即人民币)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币,统一流通。人民币发行后,逐步回收边币、北海币等旧币,旧币与人民币比价固定,照样流通,不得拒收。这一布告打消了人民群众对于人民币的顾虑,对人民币的稳步发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套人民币交由各解放区印钞厂印刷,受到交通运输、印刷技术、时间等多方面限制,产生了62个版别,各版别在印刷技术、纸张、油墨、防伪等各方面均略有差异。尽管如此,技术上的局限并未削弱第一套人民币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它的问世,犹如一道曙光,打破了战乱时期货币体系的混沌局面,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稳定与可靠的计价与结算媒介,为迎接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货币基石,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我国货币体系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其深远影响至今仍熠熠生辉。
七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人民币也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壮大,由最初的根据地货币到现在开启了国际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金融的治理观念。此时回望来时路,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逻辑,更好地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金融贡献。(执笔人:李晖)
本文刊载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2024年第12期
责编:赵晓璐 设计:李佰玲
主编:李婉娜
关注现代商业银行,看更多原创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