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本文共计4203字 ▏阅读需要约6分钟
文_中国工商银行非洲代表处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群体,而大型国有银行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同行者、赋能者。长期以来,中国工商银行高度重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始终坚持“不惟所有制、不惟大小、不惟行业、只惟优劣”的发展思路,相继出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国家金融惠企政策有效贯彻落实,全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作为工商银行在非惟一机构,中国工商银行非洲代表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并依托工行与标准银行集团(以下简称“标银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倾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九项工程”等国家对非战略,通过深化两行战略协同,整合彼此优势资源,主动对接在非民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全力推动在非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茁壮成长,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
2023年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了中非领导人对话会。在会后发布的《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中国将支持非洲发展制造业、数字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加强对非知识共享和技术转移,优化对非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非洲优质工业制成品进口,呼吁加快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并为非洲工业化提供金融支持,形成共助非洲工业化发展强大合力。作为标银集团单一最大股东,工行自2008年与标银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持续发挥两行战略协同优势,积极助力我国优质民营企业在非洲开拓市场,一些企业已经成长为非洲制造业的“领头羊”,为非洲制造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广州某陶瓷制造公司成立于1992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2016年,该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业务发展瞄向了非洲,相继在加纳、肯尼亚等非洲五个国家建立了陶瓷加工厂,主要经营瓷砖、洁具等建材业务。当时非洲本地并无成熟的建材工业,瓷砖等相关建材主要从中国和印度进口。随着非洲城镇化的发展,当地不断增长的建材需求与落后的建材产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该企业敏锐发现这一商机,主动将业务下沉到陶瓷制造领域,并选择与优势海外合作伙伴合资建厂,共同拓展非洲陶瓷建材市场。2022年10月,得知该企业加纳子公司扩建过程中亟需融资后,工行非洲代表处立即联系加纳标准银行了解企业授信及贷款审批要求等情况,并同时联系工行广东省分行商讨企业融资解决办法。经两行与该企业的多次沟通,并在满足两行信贷及内控等各项要求前提下,2022年末广东工行顺利开出保函,加纳标准银行也于2023年初完成该笔贷款的成功投放。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也是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尤其是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民营企业对非投资兴趣浓厚。但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全球化经验不足、对非洲当地市场不熟悉等原因,国内民企“出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迫切需要既熟悉当地市场环境又能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的国际大行作为支撑。作为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一,工商银行拥有境内机构超1.6万家,在4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413家境外机构,通过参股标银集团间接覆盖非洲20个国家,已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首选合作银行。
作为工行服务在非民营企业的重要抓手,标银集团企业与商业银行部在制定中非业务战略时就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在非业务发展。依托工行的境内渠道及网络资源,标银集团企业与商业银行部积极支持非洲企业开展对华贸易,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针对非洲企业对华贸易过程中的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信任度较差、议价能力不足等痛点,标银集团迫切希望能在中国市场寻找一位值得信赖的贸易合作伙伴,为其非洲客户从中国市场采购商品提供支持。
在一次走访义乌大市场时,两行共同会见了浙江某贸易服务公司并就中非贸易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作为浙江省首家外贸综合服务民营企业,该公司最初主要从事资源性产品及大宗商品进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在非洲、东南亚等区域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跨境贸易服务企业。在工行浙江义乌分行与工行非洲代表处的撮合下,标银集团与该企业经过多轮业务对接,共同探讨出服务非洲企业对华采购的专属方案,并将跨境人民币产品嵌入到两行业务之中,进一步提升了两行在中非跨境金融产品服务的合作水平。近年来,为帮助更多小微企业安全便捷地拓展非洲市场,该企业还推出了线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标银集团积极发挥在非客户资源优势,帮助近千家非洲客户通过该平台获取中非进出口贸易信息;义乌工行通过系统对接为该平台企业提供单证审核、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等服务。通过整合中非渠道网络及客户资源优势,两行支持该平台线上的数千家外贸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效,有力促进了中非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经过10多年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效果。近期,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交易数据显示,2024年4月人民币继续作为国际支付中的第四大货币。近年来,中非经贸活动日益密切,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屡创新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非贸易额达到2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我国自非洲进口1093亿美元,同比下降6.7%;对非洲出口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7.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中非人民币跨境结算量从2010年的5.2亿元增至2020年的790.2亿元,年均增长高达65.4%。
自2008年工行入股标银集团以来,两行持续推进人民币在非服务能力。据标银集团数据,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标银集团对中国的人民币汇款量分别为等值100亿美元、138亿美元和134亿美元。除了人民币汇款产品外,两行积极发挥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优势,持续丰富人民币在非使用场景。2022年5月,湖南某工程机械制造民营企业计划从南非采购铁矿石,并计划采用美元进行结算。考虑到该企业与南非铁矿石出口商交易稳定且业务量大的特点,工行非洲代表处主动联系工行湖南省分行建议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联动南非标准银行共同推介人民币结算产品及业务优势。经过两行的共同努力,企业选择采用人民币信用证进行结算,并续做人民币项下贸易融资业务,为客户规避了汇率风险,在美元加息的大背景下,通过人民币融资节约了融资成本。
2023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金砖峰会期间共同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联合声明》。双方承诺继续加强在能源资源、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合作。中南两国在新能源的合作硕果累累,其中德阿风电项目被誉为南中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典范。在两国新能源合作过程中也不乏民营企业的身影。
安徽某新能源民营企业成立于1997年,该企业长期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该企业南非分公司成立,致力于在非洲大陆提供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为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并支持南非绿色转型发展,近期工行非洲代表处联合南非标准银行与该企业南非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两行团队重点介绍了在新能源领域的融资政策和金融产品,并表示将积极支持该民营企业在南非的市场拓展。目前,该企业已经与标准银行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标银集团主要为该企业提供资金跨境收付及国际保函等相关金融服务。在南非电力短缺的背景下,该企业的逆变器等新能源业务在南非获得较快发展。未来,两行将依托在非渠道网络优势,支持该企业不断发挥技术领先优势,拓展非洲新能源市场机遇。
作为标银集团单一最大股东,工商银行通过参股标准银行间接覆盖非洲20个国家。自2008年以来,工商银行积极发挥标银集团在非属地优势,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出口企业安全收款提供安全保障。新冠疫情及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以来,非洲较多国家出现美元短缺问题,境内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增加。
2021年12月,广东工行某民营企业办理出口信用证交单业务后迟迟没有收到非洲某国开证行汇款,款项发生逾期。期间分行曾多次发报催收,并尝试通过代理行催款,但始终没有收到开证行任何答复。2022年1月,了解到分行收汇困难后,工行非洲代表处积极联系标行当地机构,同时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协调该国央行等各方资源,多措并举协助分行追索拖欠货款。2022年3月初,开证行最终同意将拖欠工行客户的两笔货款悉数归还。2021年4月以来,非洲代表处先后协助广东、浙江、江苏等多家分行,为当地民营出口企业成功追回近20笔欠款。
作为工商银行在非洲的“桥头堡”,工行非洲代表处还努力打造“中非智库”,为民企“出海”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对非洲热点时政、国别风险、经济金融、主要行业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工行非洲代表处不断提升非洲市场研究能力,为我国驻非使领馆、总行及境内外分行和在非客户等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决策参考。此外,工行非洲代表处联合工行湖南省分行“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在中非经贸博览会微信公众号开辟“非洲国家外管政策参考”栏目,累计共发表44个国家外管政策信息;2022年,应中非经贸博览会以及湖南工行建议,又继续推出了非洲十国国别招商引资情况及政策汇编系列报告,为中资企业在非投资经商提供信息参考。相关非洲外管政策及招商引资情况报告不仅得到了中非经贸博览会秘书处和湖南省商务厅的充分肯定,而且进一步扩大了两行在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的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下一步,工行非洲代表处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和总行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要求,聚焦民营企业在非业务需求,为全面推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本文刊载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2024年第11期
责编:赵晓璐 设计:李佰玲
主编:李婉娜
关注现代商业银行,看更多原创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