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小纪是历史名镇、人口大镇、经济强镇,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但怎么说也少不了一碗小纪熬面。无论是在外打拼的游子,还是生活于此的人,抑或是尝过此面的外乡人,无不交口赞誉。全国面条万千,小纪熬面在缤纷的美食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绝非浪得虚名。
小纪熬面声名远播,被人津津乐道,是色香味形的别具一格,还是另有其因的情有独钟?好吃扛饿的实用性自不待言,热情待客的情感性不用多说,但依我之见,更多的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凝结,是弥漫其间的情感寄托,是美食承载的乡土文化。把一碗面说成文化,也许被人看成哗众取宠的小题大做,但美食文化是约定俗成的共识,那小纪熬面自然也是文化的一种,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作为扬州非遗的小纪熬面里有什么文化,探究这样的问题,确有标本意义。在寻常百姓看来,文化是高大上的,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毫不沾边,只能敬而远之。在那些自称文化人的眼里,一碗面里又能有怎样的文化,这是拉低了文化档次,甚至糟蹋了文化。上百年的传承使小纪熬面生生不息,其生命力之旺盛、亲和力之绵长、影响力之强烈,为我们解析文化的构成,还原文化本来面貌,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百姓生活是鲜活的文化。小纪熬面做法大同小异,口味各具特色,不怕麻烦的自己去做,想省事的到馆子里撮一顿,已融入了日常生活。游子返乡、稀客来访、庆祝生日、乔迁之喜,都少不了一碗熬面,这是待客之道,是酬谢薄礼,是自我犒劳,折射了他们自我修养、与人相处的价值取向,积淀为风俗人情。千百年来,小纪家庭和睦、孝亲爱友、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乡风民俗,在一碗面里也能找到影子,这种日用而不知的做人本分不正是鲜活的文化吗?科技生产是时尚的文化。把一碗面与科技生产挂钩,好像是生硬的拉郎配,其实也不尽然。小纪熬面涉及选料、配送、烹饪、调味、营销、品牌等诸多环节,在众多面条中能崭露头角,一定有其拿魂的过人之处,体现了农耕文明生活智慧的创新表达。时至今日,借助科技力量使其返老还童,小纪人不妨学学柳州螺蛳粉。人家通过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运作,运用电商平台行销海内外,其经验值得借鉴。能否招商引资、鼓励能人,在工业化上大胆突破,让熬面走出小纪,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与世界分享这一养在深闺的美食,让手工制作的传统文化蝶变为科技生产的时尚文化,更好地造福于民,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文经济学的生动实践。生意兴隆是流动的文化。小纪熬面的店铺靠各自特色吸引顾客。相识的不相识的坐在一起,就着热气腾腾的熬面,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天南海北,情感在交流,信息在交汇,生意在做成。来者都是客,全凭嘴一张,吃进去的是面条,留下来的是口碑,攒下来的是财富,打出去的是广告。靠一碗小纪熬面的生意兴隆,让这门老手艺成了小纪的活广告。生态环境是最美的文化。小纪熬面之所以受追捧,与其选料用材与生态环境大有关联。活禽是散养现杀的,蔬菜是田里现摘的,猪牛肉也是从市场新买的,汤是一大早现熬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原生态,一切都是新鲜的口味。店小环境美,美在自然和谐,店牌店招从不招摇,环境布置简约大方,直观感受卫生整洁,进店体验宾至如归,店家不故弄玄虚,也不欺行霸市,中规中矩做熬面,老老实实做生意,体现了店主老实本分的独特审美价值追求,这也是小纪熬面的好滋味。人们在品尝熬面喷香透鲜的同时,也在感受优美环境,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美文化。蓬勃生机是奋发的文化。小纪熬面,夏天吃了一天有劲,冬天吃了浑身暖和,常年吃了精神抖擞。小纪人干事的风风火火、创业的不折不挠、争先的你追我赶、实干的务求必成,到处生机勃勃,可能与熬面的滋养有关,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遇到困难不喊难、碰到挫折不退缩、想到第一拼命挣、看到红旗勇于扛,为了一方百姓的幸福美满、为了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始终昂扬着精神,澎湃着激情。这种奋发有为的文化体现的价值追求是何等的荣光!
小纪熬面虽是百姓寻常食品,但细细品味,发现其中的文化丰富多彩,百姓生活、科技生产、生意兴隆、生态环境、蓬勃生机,都浓缩在一碗熬面里,有滋有味,耐人寻味。《扬州上下三千年》是朱志泊先生倾数十年心血研究,独立撰写而成的一部扬州通史。欲购此书的朋友,请联系作者朱志泊先生,可得朱先生签名本。联系电话:1377354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