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研学课堂”学科建模深化行动⑦丨四年级语文组实践探索

教育   2025-01-02 19:20   江苏  


“儿童四学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以“引发学、设计学、探究学、展示学”构建出儿童完整学、高质量学的课堂教学新样态。用“四小学习活动”即“小先生探学”“小先生讲学”“小先生评学”和“小先生跑学”驱动实施。“儿童四学课堂”的提出尊重儿童成长,基于校本特色,响应国家需求。

2024年1月,南京市力学小学成功获批立项市“十四五”规划2023年“金陵好课堂”专项课题,以“儿童研学课堂”为抓手,努力做出“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力学”样本。南京市“金陵好课堂”首批实验学校、南京市“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优秀实践经验特等奖、南京市“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优秀团体,实践探索中,硕果累累。力学小学努力构建传承与创新、共建与共享、先进与共进、创优与共好的共同成长新格局。

本学期,力学小学教育集团“儿童四学课堂”面向集团校做好持续深化和全面推进,推出行政展示课22节,组长先锋课32节,组内人人课186节,持续深入地推进“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积极践行“儿童四学课堂”的前瞻理念,实施学教同构策略,不断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全员展示

人人都是实践者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语文组组内人人课

年级组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课题

四年级

语文组

郑茜

11月14日

周四第一节

爬天都峰

马蕾

10月 24日

周四第一节

女娲补天

邓华

10月21日

周一第四节

盘古开天地

周蓓

11月20日

周三第二节

西门豹治邺

仝子夜

10月25日

周五第二节

精卫填海

张欣

11月1日

周五第一节

女娲补天

乔婉苏

11月5日

周二第二节

麻雀

王静

11月29日

周五第一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姚舟叶

11月29日

周五第二节

王戎不取道旁李

潘晓晶

11月25日

周一第一节

王戎不取道旁李

汪艾琪

11月21日

周四第一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韩梦婷

11月19日

周二第三节

王戎不取道旁李

戴甜甜

10月22日

周二第一节

习作3:写观察日记

沈琳

11月22日

周二第二节

爬山虎的脚

侯彬

11月1日

周五第一节

习作4:

我和____过一天




教学实践

人人都是创造者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李雅君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思维引导,层层梳理

把握主要内容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而如何运用恰当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方法来习得这一语文素养是重中之重。结合文本特点,我采用表格的形式梳理每件事情的重要信息,并通过将相同或相似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将长句子在不影响其主要内容的表达上压缩成短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到使语言变得简洁的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在一件事情中主要人物是谁,以此梳理出: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来概括每一件事情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学生能将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力求语言简洁。在层层深入,不断递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讨、小组合作的方 式弄清楚了这三件事情分别是指什么。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将三件事 情连起来说清楚、说完整,并做到语言简洁,连贯。最后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来进行概括能力的提升与思维逻辑的训练。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们在落实革命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遵循文本特点和语文素养的螺旋上升规律 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连接学生已有能力组织教学过程。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优化革命文化教学的路径,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马蕾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麻雀》

用好教材、教好教材

就能轻松课堂

用好教材,首先要明确语文单元和课文教学目标,于是我认真达成课后习题的要求。我先认真研读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而《麻雀》一课的课后习题共有两个:1.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呢?2.作者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教材,很快我就打通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点,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先初步讲清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聚焦故事的主要部分,讲清作者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如果顺利达成这两个目标,自然而然也就实现了单元主旨——把事情写清楚了。顺应这样的目标,我顺理成章设计了两个教学任务,一下子教学思路便清晰并简单了,其实从后来的课堂实践中也能看到,这样的设计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实际的,孩子们对于这一习作单元的目标达成,有了很好的指引和方向。


王静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切皆在教材中

上语文课,把教材研读好,到底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全部信息都在教材之中。首先,要把功夫花在研读教材上,不需借助太多资料,静下心来,逐字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词语;其次,要把教材中的编写部分作为重点,尤其是课后的习题,往往提示了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带着学习任务再回到文本,学习重点清晰可见;课堂上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郑茜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

演一演  研一研

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部分,我让学生先自读并提出不懂的地方。如:细丝怎么变成小圆片的?为什么细丝巴住了墙,就弯曲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然后分小组表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表演,真实地感受到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动作的连续性,而且深刻地体验到这几个动作的内在力量,同时还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最后讨论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不行?通过讨论,结合自己观察所得,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到作者用词精确性和观察的细致。


姚舟叶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研究学:突破字词难题

在研究学模块中,我设计了字词小先生来解决本课难懂词语的难题。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片查找资料、查字典”上台与同学分享。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大大提升了字词教学的效率,台上小先生们在探索、开讲过程中扎实知识难点,台下小先生们认真听讲“为什么”“怎么做”。今后可将字词小先生的教学活动延续到今后课堂中,学生课前思考、课上轮流开讲。借此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字词辨析、释义与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本篇课文涉及近现代史,学生需要借助资料学习。学生对故事发生背景不太熟知,无法理解“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因而在课堂上,我出示文中句子提问“为什么会如此”,让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当时社会情况,再读标红句子体会当时人们的生存环境,理解“中华不振”。


乔婉苏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

聚焦语文要素

营造自主的研究氛围

本课作为小古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指挥少年的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对于小古文而言,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在探究学中,我设计了圈一圈、说一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针对句子中难懂的字词展开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和同学的交流中对小古文的含义了解更加清晰、深刻。


周蓓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西门豹治邺》

小先生巧评价,提升展示学效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邀请一部分孩子作为先锋做好探路和指引,例如本次教学中就邀请了复述方法小先生和讲故事小先生等,先请一些孩子们来尝试,再请同学评价,同学们在评价中也提升了小先生的技能,也给其他同学做好示范,在评价中发现了复述故事的方法和要领,给予了更多孩子展示的信心。学会评价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给予评价的抓手,例如表格式的要求呈现,让孩子们有话可说,也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现。其次,孩子们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能依据老师的评价支架,对照小先生的发言去思考。评价不是单纯的指点,更是深入思考的反馈。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及时鼓励,共研共进。


邓华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麻雀》

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打通”例文、交流平台、习作指导

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篇习作例文,掌握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并体会文中是如何将老麻雀的毫无畏惧以及猎狗逼近等关键场景写具体的。

备课时,我紧扣课后习题以及打通单元练习中的交流平台来设计教学,整体上是较为合理的。通过交流平台里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去文中对应寻找、分析,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理解课文的写作妙处。例如,在讲解如何写具体场景时,先让学生回顾交流平台提到的“写事要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还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然后在《麻雀》里找到相应的段落,像猎狗逼近小麻雀是起因,老麻雀出现阻拦猎狗是经过,最后猎狗退缩是结果,文中把各个环节里动物们的表现通过不同角度展现得很细致,学生在这样的对照学习中能较好地明白理论与实际文本的结合运用。

此次教学打通了例文、交流平台、习作指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仝子夜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

于想象中品“行” 于思辨中悟“象”

在教授《精卫填海》这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探讨精卫在日复一日衔木石填海的艰辛历程中可能遭遇的种种阻碍。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学生们从“自然环境”层面出发,设想了精卫在衔石填海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这些自然灾害无疑会使它的辛劳付诸东流。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设想更多可能的恶劣气候条件,如风雪交加、冰雹袭击、酷暑难耐等。这些设想不仅丰富了课堂讨论的内容,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精卫所面临的艰难困苦。

然而,面对如此极端的环境,精卫并没有选择放弃。这一点成为了我们探讨的下一个重点。我引导学生们思考:精卫为何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坚持下去?她的动力来自哪里?通过讨论,学生们逐渐认识到,精卫的坚持更源于她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成为了她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支撑。

在探讨了精卫的坚持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们大胆思辨:精卫能填平大海吗?这样的坚持有意义吗?面对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精卫的行为虽然看似徒劳无功,但她的坚持却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有的学生则认为,精卫的行为虽然不可能成功,但她的努力却能够激励后人不断前行,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辨的过程中,我强调了坚持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最终的结果,更在于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精卫虽然无法真正填平大海,但她的坚持却让她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象征,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种精神力量是无价的,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不断追求和传承的。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和思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欣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语文《女娲补天》

串联,设计学的有效方法

本文意在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讲述故事大意并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设计时打开学生串联学习的通道,帮助其把握知识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单一”转向“整合”,串联课堂教学板块。

1.“言”与“意”的串联

儿童阅读其实就是一个得意得言的过程。因此,在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引领儿童反复研读文本,追求“言意共生”的课堂尤为重要。设计中依托文本识字写字。本课为略读课文,没有要求写的字,但文中有16个注音的字。这16个字中有8个出现在课后的认读表中。我在设计认读这些生字时,可以串联字、词、句,联系女娲补天的故事脉络,先出示“黑黢黢、喷涌、残害、惊慌失措”,这些词语都出现在女娲补天的起因阶段;由此引出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再从一句话逐步精练到四个字“天崩地裂”或者“天塌地陷”,总结女娲补天的起因。

2.“文”与“我”的串联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而言,一方面,借助学习单,体验真实阅读。在学习单的设计时,要尤其注意留足够大的空白空间,让儿童写下思考的过程。比如教学《女娲补天》时,可以基于女娲补天经过设计学习单:(1)我认为女娲补天的过程是( )→( )→( )→( )。(2)我的依据是什么 。其中,“我的依据”一栏,就是启发学生主动写下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交流反馈,提升思考维度。学生在交流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进一步思考、记录同伴的想法,补充、修正自己的想法。

3.“学”与“用”的串联

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教育的价值是多元的。面对单元多重的教学目标,可以分项设计并整合有效议题,让教学目标更加集中,更加自然流畅地实现单元的多重教育价值。

《女娲补天》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作为一篇语文学习的课文,同样能与学生的生活相串联。比如,在介绍女娲补天的过程中,设计运用了“先……于是……接着……最后……”等串联词,来表述女娲补天的整个过程。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发挥想象来介绍女娲炼石的过程。


潘晓晶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语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关注课文习题,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在文章中,王戎仅仅是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本篇课文第三题是: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对于学生而言,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是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在探究学的小组活动中,我设计了比一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比较讨论诸小儿面对路边满树的李子的表现和王戎面对这些李子的表现展开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王戎为什么这样做,进而从王戎的身上明白了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在观察所得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汪艾琪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一件事”到“多件事”:

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新课标对于中年段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新课标理论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制定了教学目标,即“默读课文,借助主要人物和事件,掌握概括方法,进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核心,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之处。为此,我以课文课后习题一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设三个学习小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与学习中,逐步掌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落实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来展开教学,需化整为零,建构学习路径,教学中,需由一个个“小活动”来支撑与推进。学生循着思维路径,在课文的学习与探究中,逐步养成归纳思维和能力。归纳由多件事组成的文章时,先以修身课上发生的事,引导学生学习概括方法“主要人物+事件(干什么)”,再扶放结合概括周恩来听到的第二件事和看到的第三件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中,以学生思维为生发点,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概括的主要方法。


韩梦婷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

讲好小古文故事有妙招

“讲故事”是中年段语文学习中频繁出现的学习任务。小古文,与现代文学习不同,存在理解上的难度,要讲好“小古文”中的故事,对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在课堂学习中达成“讲故事”这一学习目标呢?我认为需要帮助学生搭建“讲述之梯”,让孩子能够分步破解难题,拾级而上,最终达成讲故事的学习目标。本节课中,我通过两个主要的学习任务,帮助孩子搭建起这样的“讲述之梯”。


课堂中我带领学生们,先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含义;再帮助孩子解决小古文理解中的难点与痛点;最后串联语句含义,说通全文,进行小先生开讲,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戴甜甜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

《习作3:写观察日记》

基于实践沃土

开讲展示成果  丰盈语言表达

本学期我选取了一篇习作作为自己儿童研学课堂的研究课,习作教学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和多样性,每个孩子的思想、语言、体悟各不相同,时常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别样的惊喜。因此我选取了《习作3:学写观察日记》进行教学设计,在国庆放假期间,就开展实践作业,让学生去体验。本单元的习作重点在于用日记的形式去记录自己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的成果。对比三年级学习的观察,本单元强调连续观察,观察的时间之长,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可窥见一二。因此,在课上,我将许多时间用在学生探究和展示的环节,在探究学环节,通过国庆节期间的水培绿豆实践,学生们不仅记录了豆芽的生长变化,还反思了观察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这一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通过对课文片段的分析,学生们学习了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观察内容,我强调了细致观察的技巧,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记录事物的变化以及表达观察者的情感等。在展示学环节,学生围绕自己已经记录的观察日记,进行自主修改,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也是一次开讲的锻炼,在面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时,激发起大家的兴趣,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思考,进行思维碰撞,将小先生开讲和小小组学习结合起来,在真实的实践沃土中丰盈学生的语言表达,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沈琳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

借助画图

将抽象的词语转化成形象的画面

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课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理解更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更能发展他们的智慧。借助画图,将抽象的词语与形象的画面结合,实现了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学生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段落后,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来根据书中的介绍对照图片,边看书上的插图来理解。我们先边读课文边想象,然后来对照图片检验自己的理解,并且认真听着同伴的点评,有的说:“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应该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有的说:“刚长出来的爬山虎的脚是嫩红的,可是它应该长在叶柄的反面。”“而且叶尖都是一顺儿朝下,基本上不重叠。”……就这样读读议议,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位置、颜色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侯彬

致力于学 学以成人

四年级

《习作:我和___过一天》

习作构思单:创意的催化剂

习作《我和___过一天》旨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与书中的童话(神话)人物共度一日。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题目,如何引导学生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文字,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此时,习作构思单的作用便凸显出来。构思单设计了多个板块:人物、地点、事件等。学生在填写构思单时,需要逐一思考并记录下他们选择的角色特点、希望共同经历的场景、关键的故事情节以及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的意义等。这一过程,就像是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一颗创意的种子,通过构思单的引导,让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直至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初写想象作文,学生们的习作往往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角色、场景、情节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情感表达也显得生硬突兀。而构思单的应用,就像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写作框架,帮助他们将零散的思绪整理成一条清晰的线索。

组稿:李雅君 韩梦婷

审核:韩梦婷 李雅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