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内分泌 | 糖友眼睑下垂?这背后的原因竟是……

健康   健康   2025-01-08 19:20   广东  


王阿姨糖尿病多年,自两年前糖尿病酮症入院后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王阿姨很少看专科医生,也不怎么监测血糖。


近期王阿姨和朋友们组织一起出去旅游,在旅途中王阿姨出现疲倦、头昏头痛等,一开始并未上心,以为只是单纯的旅途劳累。可随后出现了左眼睑下垂,睁眼无力,不想家人担心,也没有及时就医。但病情发展迅速,左眼完全不能睁开,王阿姨在和家人视频中也无法继续隐瞒家人。


终于在家人劝说下,在旅游当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包括颅脑CT及眼科的相关检查,并未见异常,医生给予西药诊疗无明显改善。王阿姨一家人越发紧张,搜集了多方资料,最终选择飞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疗。


在王阿姨住院期间,通过眼科、神经科等多学科诊疗,考虑王阿姨为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则是王阿姨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糖尿病相关神经病变。通过多学科合作,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包括调整降糖方案,中医药包括汤剂口服、针灸、刮痧、火龙罐等外治法。仅方案实施的第三天,王阿姨明显感觉睁眼有力,可在一定时间内自主持续睁眼,这无疑让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糖尿病对人体的影响无处不在,尤其是糖尿病神经损害时,可能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和症状。那么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又有什么表现和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类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周围神经病变: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根据病变的分布,又可分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近端运动神经病变、局灶性单神经病变等。DSPN通常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最开始影响下肢远端,逐渐向近端发展,形成典型的“袜套样”和“手套样”感觉。常见的症状包括四肢末端的麻木、刺痛、烧灼感,触觉和温度觉减退或丧失。严重时可出现肌肉萎缩和无力。


自主神经病变:包括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胃肠系统等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例如,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等。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轻瘫、便秘或腹泻等。泌尿生殖系统则为尿失禁、尿潴留等。


中枢神经病变:涉及颅神经、脊髓及脑部的病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变等。如记忆力下降、行动迟缓、痴呆等。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如胰岛素)以及适当的运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轻高血糖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神经营养和修复:使用神经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以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改善循环和抗氧化:使用改善循环和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如银杏制剂、硫辛酸),以增加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和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应用止痛药物等。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注重辨证施治,具体方法包括: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选用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具有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作用。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神经功能。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


外治法:如中药熏洗、刮痧、火龙罐等,通过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症状。


总之,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多样,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畅情志、戒烟限酒等,以预防和延缓病情的发展。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采用中医药辨证和中药烫熨、熏洗、针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对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医治疗,保护胰岛功能,强化控制血糖。

 糖尿病胃肠病变,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长期便秘、腹胀。

 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药内服和梅花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外治保守治疗,减少截肢风险。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见腰背及双下肢疼痛乏力等。

其它诊治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炎、甲亢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特发性水肿、高泌乳素血症等。


专家简介

刘振杰 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痛风、多囊卵巢、甲状腺炎等内分泌病代谢疾病。


供稿: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彭幽
执行编辑:庄映格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广东省中医院
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