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旭诊室故事 | 代谢“三高”肥胖因,调理三焦降体重
健康
健康
2025-01-03 07:30
广东
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栏,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62岁的王女士诉7月中旬与邻居争吵后出现头晕、乏力,伴双上肢麻木,当时测血压175/102mmHg,自行口服降压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但头晕、乏力及肢体麻木感无明显缓解,遂于2022年8月25日至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邹旭教授特需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头晕、乏力,双上肢麻木,右前臂甚,血压控制欠佳,近期血压波动于150~175/92~112mmHg,血糖未监测,纳尚可,眠差、难入睡,大便2-3次/日,便质偏烂,夜尿2~4次;腹型肥胖,体质指数:27.68 kg/m²。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尺脉弱。【辅助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8.7%,空腹血糖 13.89 mmol/L,甘油三酯 3.6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21 mmol/L,余检验结果正常范围。【既往病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甲亢等。邹教授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西医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眩晕,以三焦寒热辨证,证属“寒热错杂—上热下寒”,治以温肾健脾、利湿祛浊,方选渗湿和里汤合归一饮、五苓散加减,共14剂,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同时,邹教授嘱患者加强生活干预以减轻体重是改善病情的根本,建议每日少食多餐,减少鸡蛋、牛奶、麦片以及虾、蟹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同时坚持每日适当运动,晨起晒太阳1-2小时扶助阳气。2022年9月20日二诊:患者诉诸症缓解,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复诊,遂于当地诊所按原方取药续服,头晕、乏力明显好转,偶有右前臂麻木,纳眠可,二便调。感染新冠病毒后头晕、双上肢麻木症状加重,血压波动于110~165/ 65~95mmHg。刻下症见:头晕、乏力,双上肢麻木,时有胸闷心悸,腹胀、纳差,时时欲吐,腹泻2-5次/日,排泄物清稀无味,夜尿2~3次。舌嫩红,苔白微腻,脉浊、尺脉微弱。治疗上,嘱继续坚持生活干预,方药于初诊方去滑石、通草、猪苓、泽泻,减大黄用量,加大归一饮用量;煎服法同前。 2022年10月4日三诊:患者诉头晕、上肢麻木感已尽消半月余,血压控制于120~130/75~90mmHg,偶见心悸,纳眠可,大便一日一行,便质可,小便调。舌嫩红,苔薄白腻,脉滑。体重较前下降约8kg,体质指数:23.95 kg/m²。于外院抽血复查:甘油三酯 2.58 mmol/L,空腹血糖 6.9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7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5.6%,其余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治疗上,于前方基础上减归一饮用量,加鬼针草、柴胡、黄芩,并嘱继续减轻体重;煎服法同前。 后患者未见复诊,遂于2022年12月中旬线上随访,患者诉三诊后诸症好转遂未再复诊,抽血复查:甘油三酯 2.5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93mmol/L,糖化血红蛋白 5.4%。现已停服中药,近期血压波动于124~135/75~90mmHg,空腹血糖波动于4.7~6.5mmol/L,嘱继续加强生活干预,控制体重。
邹教授强调,本案患者年过半百,命门阳气渐衰,“火不生土”则脾阳不充,且患者素体肥胖,脾土运化不足则易内生痰湿,加之久居岭南湿重之地,复外感湿邪,寒湿之邪侵及下焦使下焦寒盛,格阳于上发为本病,病性属上热下寒。下焦命门阳气衰微,水液失于运化,可见大便溏薄;阳虚不能固摄则饮多溲多;寒湿邪气内阻肢体经络,阳气不能通达四末,肢体经络失于濡养,故双上肢麻木、乏力;下焦寒盛格阳,上袭清窍则头晕、血压升高、情绪易激,上扰心神则失眠;舌脉均为上热下寒之佐证。治疗上,邹教授认为该病属虚实、寒热错杂之证,治以温肾健脾、利湿祛浊,方药予渗湿和里汤平泛滥之水湿,归一饮复命门之元阳,五苓散两善其功,酌加黄连、大腹皮、瓜蒌皮等以增强涤痰祛湿、分消走泄之功。诸药合用,通补并施、寒温并用,如此则“水”“火”归于平衡,阴阳调和。2诊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诸症加剧,考虑余毒未清,加之彼时六气客气为太阳寒水,命门阳气愈衰,故减大黄苦寒之力,加大归一饮用量以增加升发阳气之功。3诊时患者诸症缓解,正气渐复,故减归一饮用量以“少火生气”,加大清解之力以透邪外出,遂加鬼针草清热利湿解毒,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透邪外出,使邪气祛、元气复乃愈。
邹教授指出,该患者体型肥胖、机体运化功能下降是“三高”难以控制、反复缠绵的根本原因,治疗上当以减轻体重、提高机体代谢能力为重,而生活干预是减轻体重的基础。经过近3月坚持减轻体重及中药调理,该患者体重较前明显下降,代谢指标进行性改善,症状也得到较好控制。研究表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已经开始药物治疗的“三高”患者,通过积极控制体重有可能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用,而尚未开启药物治疗的“三高”人群,早期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或许可以避免药物的使用。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或糖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在个体聚集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为基本病理机制。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防控形势严峻,成年人患病率已达33.9%,且随着超重或肥胖人群增加,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据估计,全球约有超过1亿儿童和超过6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而我国是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同时,肥胖症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预测,2030年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65.3%,学龄儿童达到31.8%。邹教授认为,代谢综合征虽由相互影响的多种疾病共同组成,但其核心原因应当在于肥胖。《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表明此时已将“肥胖”作为一病理状态。病机方面,邹教授认为“肥胖”为虚实夹杂之证,气虚、阳虚为之本,寒饮水湿为之标,中焦脾胃功能运化不及为持续、反复肥胖的关键所在,阳气亏虚则气血津液失于温化,聚成寒湿,停聚体内发为肥胖。临床上,邹教授常以五苓散合归一饮加减治疗肥胖所致各类疾病,《金匮要略》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中茯苓、白术健脾气而输津四布,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使水饮从水道泄出,少佐桂枝以温阳化气、化有形为无形,归一饮则旨在“少火生气”,引动生发之机。此外,邹教授强调,许多肥胖病人每逢寒冷或冬季时节血压、血糖往往波动较大,难以控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寒主收引而经脉拘急”,天气寒冷引起血管收缩以及刺激相关激素的分泌而升高血压和血糖;另一方面,“肥人多痰湿”,天气寒冷则皮肤致密不通、溪谷化生不良,痰湿日久化热留恋体内而不得透泄于外,也易引起血压、血糖升高。邹教授指出,此类患者血压血糖难以控制时增加降压或降糖药物往往疗效欠佳,而通过减轻体重可改善类似情况反复。最新指南建议,对于超重或轻度肥胖的患者可将减重目标设定为3-6个月减轻基础体重5%-15%并维持,过度肥胖者可设定更高目标。中医认为,肥胖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劳倦、年老体衰以及先天禀赋等,除了中医药干预外,邹教授还尤其重视生活干预在减体重中的作用。控制饮食是控制肥胖最基础的干预措施,可通过一些医学膳食方法制定每日饮食方案,如限能量饮食(即在营养素比例平衡的基础上将日常饮食能量减去30%)、“轻断食”(也称间歇性断食,一般采用5+2模式:1周中5天相对正常进食,其他非连续2天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男性600kcal/d,女性500kcal/d)等;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需适当增加主动运动,减重期间成年人应该进行150~420分钟/周的有氧耐力运动;体重维持阶段,应该进行200~300分钟/周的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骑车、游泳等持续性、运动大肌肉群的运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即使短时(4天)没有睡好,就会导致体内脂肪的快速堆积,使体重增加,主要与体内瘦素和饥饿素水平失调有关。美国国家睡眠基金建议,成年人每晚至少睡7~9小时。还有研究发现,起床后接受光照120分钟,可促使体内瘦素分泌,有利于减重降脂。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障碍和各种消极情绪会导致饮食行为异常和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继而增加肥胖风险,同时,超重、肥胖或减重失败等经历会带来自卑、自责等负面心理感受,形成一恶性循环。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减重过程中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也具有重要作用。邹教授建议,减重过程中全身性肥胖人群可以体质指数(BMI)作为标准,腹型肥胖人群可以腰围作为标准,拟定目标体重。BMI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BMI=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²)],我国2024版《肥胖症诊疗指南》规定,BMI<18.5kg/m²为低体重状态,18.5kg/m²<BMI<24kg/m²为正常体重,24kg/m²<BMI<28kg/m²为超重,BMI≥28kg/m²为肥胖症。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 cm(男性)和<80 cm(女性),腰围≥90 cm(男性)和≥85 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参考文献
[1] 万光敬,尚宝令,康泽霖,等.邹旭基于三焦为“水火之腑”论治代谢综合征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4,30(09):131-13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肥胖症中国诊疗指南(2024年版)[J/OL].协和医学杂志,1-60[2024-12-15].
[3] Gaskin CJ, Cooper K, Stephens LD,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published internationally: A scoping review. Obes Rev. 2024 May;25(5):e13700.
[4] WANG Y F,ZHAO L,GAO L W,et al. Health policy and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of obesity in China[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21,9(7):446-461.
邹旭教授主编的新书
国医大师邓铁涛
百岁养生二十四法(视频版)
出版啦
欢迎扫码了解百岁养生智慧
邹旭,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心病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专科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心血管病、疑难危重症、传染病等中西医结合诊疗36年。
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会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名中医。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医生”。十次驰援新冠疫情一线,带领雷神山医院C6病区医疗队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