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云雾中的哨卡——且坎II贾远朝

文化   2024-12-08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云雾中的哨卡——且坎

贾远朝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首歌叫《毛主席的话儿记在我们的心坎里》,由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演唱。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新疆特色,乐曲轻松而明快,内容深刻而新颖,很快就在全国上下流行开来,被各族人民广泛地传唱。

这首歌就是描写我国西部边防哨卡真实生活的,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唱的:
喀喇昆仑冰雪封,哨卡设在云雾中。
山当书案月当灯,盖着蓝天铺着地。
青石板上烙大饼,罐头盒里煮大米。
身上热汗烈日晒,满面泥土雨水洗。


意思是说,在喀喇昆仑一线,哨卡就设在云雾缭绕的冰封雪岭之间,战士们没有营房,就天当房,地当床,山当书桌月亮当灯,披星戴月地守护着祖国的万里边疆。

当年,我还在新疆的喀什学习无线电报务,晚上,军营里教唱这首歌,我心想:石板上怎么能够烙大饼,为什么要用罐头盒来煮大米呢,边防一线的生活真的就艰难到这个程度吗?这些情景无非就是作者凭空杜撰出来的吧。

可是,当我学完无线电报务,被分到处于喀喇昆仑与冈底斯山交汇的崇山峻岭之中的且坎边防哨卡时,亲身体会到地处海拔4500米的高原之上的边防战士的生活,他们受高寒气候与物资馈乏的双重限制,全凭官兵的血肉之躯和一腔热血在恶劣的环境中战天斗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完整,其生活的艰难程度,远非几句歌词所能描写出来的。


那是一个隆冬,整个阿里高原都笼罩在莽莽苍苍的冰雪世界里。我们一行16人,在喀什学完无线电报务,经过半个多月的乘车,终于回到了狮泉河的通信站。当时,通信站主持工作的罗正祥主任把我们集合起来,要把我们分配到各个电台去工作,他点到名的就让台长把人领走。可是,名点完了,人也让台长领走了,就剩我一个人还站在原地不动。罗主任上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指着旁边的一辆吉普车,用地道的江苏话说:“你到洽坎儿啊。”因罗主任的江苏话太浓,我没听出来他说的什么意思。我是一名新兵,只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敢多说,也不敢多问,直接提着行李就上了吉普车。

吉普车从狮泉河上了219国道,朝新疆方向驶去。因刚下过一场大雪,道路上积雪达到半米多深。还好,这条路来往的车较多,路上被车辆碾出了无数条不规则的车辙。吉普车就沿着219国道吃力地爬上了拉梅拉达坂。

但是,刚一过达坂,我们的车就离开了219国道,驶入了东南方向的山岭之中。这条小道完全被大雪所覆盖,看不见公路在什么地方,有些地方甚至连公路的轮廓都看不出来。驾驶员名叫汤俊,是一名老兵,多次跑过这条路,他完全凭自己的记忆在拉梅拉达坂的余脉中盘旋而下。有时,车被开进了雪窝,我们下车把雪刨出来再走。当我们的小车开过一条小沟时,由于路被冻结实了打起滑来,我们的车怎么也开不上去。这时,汤俊下车,把自己的皮大衣脱下来,往打滑的地方一铺,汽车加大油门,轰——轰——几声就开上去了。

汽车下到一望无际的河滩上,河滩的两边是耸入天际的雪山。在河滩的边缘处,紧靠一座既雄奇又险峻的黑石山脚下,有几间低矮的土坯房,房外有一个简易的篮球场,那里就是且坎哨卡的驻地。营房没有大门,只用铁丝网违起来的一个进出口,进出口处立有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且坎边防检查站。此时,我才明白当时罗主任讲的“洽坎儿”就是指的这个地方。

木牌上虽然标明是边防检查站,其实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边防哨卡,当时人们称之为“边防站”。边防站为连级建制,设置一个排,三个班,加上站部及机要、电台、医务等配属人员不过50人左右。这个边防站担负着且坎前方300多公里边防线的守卫任务。同时,这里是219国道离边境线最近的地方,又距阿里首府狮泉河较近,战略地位被认为是相当重要的。

至于边防站的名字为什么叫“且坎” ,就和它背后的这座山有直接的关系。这座山当地老百姓叫作“甲岗”,其意是凶险的黑石头。因当地没有高大的树木,有一种红嘴乌鸦常到这座山的悬崖处做窝,以保护幼鸟不被草原上的野兽伤害。当初,到这里来确定地名的人,也可能是受地方口音的误导,把“甲岗”读成“且坎”了。

边防站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我一到这个地方,就被这里火热的军营生活所吸引了。大家都是年轻人,白天在一起站哨、巡逻、训练,好不热闹。晚上,大家在煤油灯下学习,又是那么的专注,讨论起来又是那么的认真。有时是集体学习,有时又是自习。那年,毛主席发表了两首词,《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对于《重上井冈山》大家一听都知道什么意思了。可是,对于《鸟儿问答》大家就不是那么明白了。我在发言中,根据我学的古文《逍遥赋》的内容,向大家作了解释,受到了站长宋波邦的表扬,也得到了同志们的赞许。听到首长和战友们的夸奖,我心里好一阵窃喜,心想,我学的东西很快就派上用场了。


站哨,是边防站的主要任务,任何情况下哨位上都是离不开人的。并且,站哨时还得有一人带哨,随时掌握哨位上的情况,以便及时应急处理。一般情况下,带哨的是干部,站哨的则是战士。

到了边防站,看到下哨的战士每次回来,都是满身冰霜,有时连眉毛上都吊着亮晶晶的冰凌,我就很想到哨位上去看看。正好这天,一位叫文佑贵的老班长他有空,愿意同我一起到哨位去。

我俩走出营房,顺着山脚往上爬,刚爬上一个小坡,就见陡峭的山崖边有无数个巨大的石头,紧挨石头的里部,又出现了无数个洞穴。洞穴大小不一,但是里面整理得很平整,东西摆放也很规整,只是洞穴顶部和四周似乎经过烟熏火燎,到处是黑油油的。我问这些洞穴是干什么的?“你别小看这些洞穴,它可是我们部队的第二代营房。”文班长说:“当年,我们部队刚来且坎的时候,这里还是荒凉的无人区,什么都没有。战士们没有营房,就在这乱石头窝里安营扎寨,过着天当房、地当床、石头当家具的生活,那算是部队在这里的第一代营房。后来,大家住的时间长了,就用镢头慢慢地在石头旁掏山洞,经过多年的挖掘,最后搬进了山洞,终于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了。不过这些山洞现在还在发挥作用呢,里面堆放的物资,就是现在边防站的日常用品。我们现在住的土坯房,虽然有些矮小,但也算是第三代营房了。和革命前辈比起来,我们现在真是享福啊!”看了这些山洞,又听了文班长的介绍,那些老前辈的生活场面犹如就在我的眼前浮现。

通往哨位的路是在山壁的石缝中精心挖凿出来的,很多地方狭窄陡峭,必须抓住石头才能爬上去。从营房往上看,似乎就在头顶不远处,但是我和文班长费了很大的劲,用了近一个小时才来到哨位上。
哨位其实就是甲岗地区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伸出来的一个小山嘴,这里没有坚固的工事,连一座哨楼都没有。山嘴上有一墩巨石兀立于山体之外,人们便在这个巨石与山体间搭了几根木棍,木棍上盖着一块粗黑的帆布,帆布下垫出来一块平地,这就是哨兵的阵地了。我们上去后,就见一位哨兵扎着腰带,胸前挎着枪,挺直地站在这块帆布底下,两眼目视着前方,凝神静气地察看着前方几个山口,山口上只要有风吹草动,也会引起战士的警觉。这位战士由于受强紫外线的照射,嘴唇处已有象塑料薄膜一样的皮翻卷起来。面部长期风吹日晒,又常以附近的山石为伴,脸膛红里发黑,几乎和他身旁的石头颜色差不多了。

经过交谈,得知这位战士叫石运书,湖北恩施人,到这里站哨已三年多了。他一入伍,就被老解放车从新疆的叶城县拉到了且坎边防站,从来没有离开过岗位,就连离这里只有70公里的狮泉河都没有去一次。三年多来,长期经受风寒,已感觉坐骨神经有点痛,走路受到一定的影响。我问他为什么不到狮泉河去做个检查呢?他说,边防站人少,走不开,等明年的新兵来了后再到狮泉河去看一看。


这里,地处高海拔的风口之上,天气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早上我们上山的时候还是晴天丽日,在哨位上停留不到2个小时,就突然听见山谷中几声巨响,狂风陡起,哨位上飞沙走石扑面而来,使我们差点儿睁不开眼。紧接着,乌云从四方八面涌来,我们在哨位上往下看,山下的营房、草滩都淹没在云雾之中,我们脚下是漫无边际的云流,云流如沧海狂潮,波起涛涌,浪花飞溅,其气势之磅礴壮观,令我眼界大开、唏嘘不已。

慢慢地,风停了下来。但,鹅毛般的雪片从天空悄然而下,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在苍茫的天空中飘荡,把高原、河滩和哨所,一切都变成了银色的世界,只有远近高低不同的黑石山头显露出来,高原如同一幅气势磅礴的大自然画作在边防战士的眼前徐徐展开。

大雪连绵不断,不知不觉已是6天才停下来。雪霁初晴,太阳照在雪地上,高原显得更加明亮与开阔,战士们将房顶和军营内外的积雪铲除干净,然后把积雪推到一片空地上,堆砌得方方正正,让它自己去溶化。就在战士们清除积雪的空地上,忽然飞来几只野鸽子,因为他们在其他地方已找不到食物了,只有冒险到军营里来找吃的。

这时,一名战士便抓来一把马料玉米洒在空地上,再找来一个筛砂子的筛子用一根小木棍支起来,木棍上拴着一根细绳,一名战士就捏着绳头藏在隐避处。这时,天空盘旋的鸽群看到地上有食物了,便纷纷降落在空地上,拼命地抢着玉米吃。战士看到时机已到,奋力将绳子一拉,筛子扣下来,好几只鸽子成了战士们的猎物。这一天,战士们一共抓获30多只野鸽子。炊事班的同志们把这些鸽子全部烫出来,又加上几根红萝卜,放在高压锅里炖了满满一大锅鸽子汤。当高压锅盖揭开,热气四散而开,整个军营都飘荡着鸽子的香气。这时,每一个班都打回去一盆鸽子汤,战士们就着馒头,吃得过瘾,饱了肚子,也暖了身子。


但是,正是这香气四溢的鸽子汤却引来了另一种凶猛的高原动物。当晚,已是半夜2点过了,我在电台工作完毕,准备就寝时,拿了个手电筒准备出去小解。那时,全边防站只有一个露天厕所,还在营房外面,离我的住处至少有100多米,还要从厨房的外边绕过去。厨房是一套单独的房子,背面有一间简易的饭堂,饭堂朝外是一个大敞口。饭堂里没有桌凳,战士们吃饭时,每个班打一盆菜,然后把菜盆放到地上,大家再围着盆子蹲起来吃。所以,平时饭堂里就是空荡荡的。当我深夜路过饭堂时,忽然听到饭堂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我还以为是饭堂里有人在干什么。这时,我毫不迟疑地走进了饭堂,拿出手电筒往前一照。这一照不要紧,直吓得我汗毛都倒树起来。原来正是七八头饿狼闯进了饭堂,它们两眼放着凶光,个个呲牙咧嘴,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并且组成一个环形朝向我。这时,我才意识到,饿狼是会攻击人的。我立即退后几步,跳到一个土台上。此时,野狼看到了它们的退路,扑腾扑腾几下就窜出了饭堂,消失在了茫茫的雪地里。

战士们除了完成平时的站哨任务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到边防一线巡逻。巡逻的主要方向是前方的约拉山口、羌山口、都木契列、兴光龙巴一带。这些地方都山高路险、四季冰雪覆盖,再加上高寒缺氧,战士们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如果是单次巡逻,骑马当天都能回来。但是,如果是遇到会哨等特殊任务,还要在雪窝里住几晚。住的地方如果能拾到柴禾,还可以点起篝火用罐头盒煮一点米汤喝。如果拾不了柴禾,那就只有啃干粮、吃冰雪了。

但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都出色地完成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任务。1962年,在自卫反击作战中,且坎边防站主动请缨,积极配合部队打击侵略者,一举拔掉印军非法设在我领土上的据点。民族英雄司马义·买买提为掩护战友光荣牺牲,使我军在且坎前线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过后,每当战士们巡逻路过此地,大家都要向英雄致敬。边防站长蒋德仁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积极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农牧业生产,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还当选为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到北京开会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接见。后来的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也是且坎边防成长起来的一位英雄战士。

1982年,总后勤部有位处长叫刘力谦,他扛着一台摄相机,到了阿里高原,对边防一线的营房、道路、通信以及生活设施等录了一本磁带。这本磁带交到了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将军办公室。老将军看磁带时,看到阿里高原的边防站有的还不通公路,吃的东西还需要人背肩扛地送到边防站。至今还不通电话,战士们看不上报纸,收不到家信,洗不上热水澡,就连上厕所还要经受风吹日晒。没有发电机,还是点煤油灯。边防巡逻还在啃干粮、喝雪水,用罐头盒煮大米。还有且坎边防站常年驻守在一个石头窝子里,一天只能见到2个小时的太阳,很多战士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和坐骨神经病,等等。看到这里,一个一个的镜头刺痛了老将军的心。老将军拍案而起,说:“都解放这么多年了,想不到我们的边防战士还过着这样的生活,我们就是从牙缝里挤,也要挤出钱来搞好阿里高原的边防建设。”

于是,投资3个亿,调来部队和民工一万多人,在大雪还没有开山之前,就向阿里高原进军。至此,一个旷古未有、规模空前的三年边防建设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高原拉开帷幕。边防战士从此告别了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住低矮营房、点煤油灯的生活。


作者简介

贾远朝,四川广元市人,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从事宣传新闻工作30多年。著有《山水之源》、《神兵天降》、《脚下的地平线》等,《神兵天降》获五个一工程文艺类一等奖。现为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暨首届“长江之声”诗歌朗诵征稿大赛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