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家乡的变化

文化   2024-12-05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家乡的变化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明的深化,素质的提高这些悄然发生着的变化,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看得见的变化和看不见的变化已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儿,1996-2024这二十8年来,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家乡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得见的变化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乡间气息,他们似乎换上了新装,变成了另一翻模样,乡间的小泥路变成了铺满水泥的小路;木头瓦房变成了一两层的小平房;交通工具不在是可怜的马儿,而是汽车和大货车;耕地不在是辛苦的牛儿,而是采用机械替代。看不见的变化有:网络的发达,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书信传情,取而代之的是电话、QQ、微信等聊天工具,让相隔两地的人可以面对面聊天,缩短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那时候刚从外地回到老家,由于家里有三个孩子,所以妈妈就不得不在家照顾我们三姐弟读书,爸爸长期在外打工,每年最开心的事就是爸爸回家的时候,因为爸爸回家就意味着新年将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有新衣服穿,有糖果吃。可由于爸爸长期不在家,所以买回来的衣服经常是不合身的,不过我们依然很高兴能够穿上属于自己的新衣服。那时候生活条件并不富裕,能每顿吃上白米饭就算是一种奢侈,为了能让一袋米吃得更久一点,做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在白米饭里加一点玉米粉,老家叫它“两糙饭”小时候一点也不喜欢吃这个饭,总觉得“两糙饭”在嘴里无法下咽,吃饭的时候如果在我的碗里加“两糙饭”我就不吃了,在那以后,妈妈做饭的时候总会在旁边留一点没有混玉米粉的白米饭,然后在另一边多混一点玉米粉,白米饭就留给我吃,自己就吃混得多的“两糙饭”,但现在回老家总想吃妈妈做的“两糙饭”。


在小学二年级以前,我们那个村还没有第一台电视机,那时候小孩们的娱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常喜欢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满地坝(屋子前留出的空地,比房子的地基矮一点)奔跑、跳皮筋、踢毽子,那时候比的是谁跑的更快、谁跳得更高更远。每到下午六七点天黑的时候,大人们会拿出板凳坐在垓阳(房子外边一小块留空出来供人走路的地方,跟房屋地基一样高,比地坝稍微高一点)上乘乘凉、聊聊天,或者看着小孩子们玩游戏,然后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那时候的生活是那么地简单而快乐。


二年级的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是大爸在镇里买的背着走了四五个小时才到家,每到临近天黑时,总会有小孩迫不及待的跑到地里去叫大爸早些回家开电视看,然后整个屋子里都堆满了老老少少的人。


三年级的时候,家里盖了平房,还记得当时盖房子所需要的砖、沙、水泥这些材料还是马儿从老远的地方去驼回来的,由于没有公路,没有汽车,马儿便是主要的运输工具。记忆中关于木头瓦房印象最深的便是“门槛”,通常那种房子的门都会有高低不同的门槛,因为小时候经常在门槛旁摔跤,所以记忆深刻,现在盖了平房就再也不用担心摔跤这个问题了。


初中的时候便开始间断的离开老家去很远的镇上上学,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儿,特别舍不得离开,一到晚上就会哭,会想念爸妈,想念家里的一草一木,然后还哭着给家里打电话。由于交通不方便,只能放假的时候回家,每次回家都需要翻山越岭步行四五个小时才能到家,到冬季昼短夜长的时候,往往还没到家天就已经黑尽了,那时候常常会在书包里备一只手电筒。到了高中的时候,交通就已经变得方便了许多,回家的路程基本就已经缩短了一半。



至今已毕业多年,自从读大学后便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交通,因为公路的修建,大大的缩短了回家的时间,现在坐车可以直接坐到家门口,再也不需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以前家里的木头瓦房基本都变成了现代化的平房,统一的新农村化“复古房”,外观看起来很复古,窗户有各种不同的雕花,在刷上一层黑红的油漆,屋顶盖上灰色的瓦片,色彩的搭配给人一种美的既视感。乡间的小泥路变成了水泥路,家里勤劳的人儿们把水泥铺成的小路两旁的杂草除掉,改种了许多的菊花和说不出名字的花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人陶醉又让人心旷神怡。乡间小路、田间菜园、还有门前花园,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一般。


这二十几年来变化着的不仅是家乡的外貌,更有家乡的文化。近一两年,村里每年年前面都会集体举办一场文艺演出,由政府出资,学校、医院、烟草站等各个部门一同筹划,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看热闹,村里老老小小都会前往观看。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演绎一场搞笑的小品,为此,村里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腰鼓队,每场表演上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看似一场简单的活动,却凝聚了一个村的力量。


总觉得老家的年味比城里的年味浓。现在过年总成了爸妈在家期盼着外出的子女能早早回家过个团圆年,大年三十那天,妈妈依旧还是会早早的就起床准备新年的美食,什么蒸三香、炸酥肉、蒸扣肉……等各种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不同的是,以前过年的时候桌子上看不到海鲜,因为集市上没有卖的,现在因为网络的发达,早早的就在网上买好寄回家,过年的时候就有海鲜可以吃了。三十那天忙碌的不仅是妈妈,爸爸也闲不下来,忙着写对联、福纸、贴对联,打扫卫生……到了晚上的时候一家人挤在堂屋(客厅)看春晚,过了十二点的时候一起放鞭炮、烟花,老家的年味依旧那么浓。


发展必然会伴随着改变,唯有不断的改变才能造就美好的今天。这一系列发生着的改变是国家综合素质增强的完美结合,是网络科技发展的臻美序曲,它们改变得热烈而坚定。


作者简介

暂无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暨首届“长江之声”诗歌朗诵征稿大赛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