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曾听过这样的话语:“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你的爱人、孩子、财富,乃至你的身体都会尘归尘、土归土。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无永久的拥有权。”可在这短暂而充满磨难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时常还是会紧紧抓住自己的执念不放,苛求完美,纠结过去,住于未来,就是不肯面对当下。
时值国庆,好友相聚,又听到一位朋友讲述自己对伴侣的种种不满,以及婚姻生活的不如意。每逢这种时候,我就不禁想起一则段子:女婿向岳父抱怨自己老婆,说她经常如此这般,有时居然如此那般。岳父听完后回答到:“你说的都对,所以她才会嫁给你啊!”
这则段子道尽了人生:你所遇到的人、所发生的事,当然不尽如人意,但毫无例外,都“配你刚刚好”。这就是人生实相。
人常感到无奈或忍不住抱怨,正是因为看不见这个无所不在的人生实相。因此,他们的人生充满了“不得不”:遇见了这种人真的倒霉,但不得不;发生了这种事太离谱,但不得不;从事这个工作太委屈,但不得不……
不得不,就是半吊子人生,意味着对自己的处境既不愿意面对、接受,又无法处理、放下,卡在半空中,除了无奈和抱怨,还能做什么呢?
这种时候,唯一的出路只有“转念”。因为不得不的感受,大部分出自未被认真检视过的念头。所以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及作家拜伦·凯蒂才会建议:先用书写的方式,在纸上尽情地宣泄,把各种不满的想法和不顾后果的做法淋漓尽致地写下来,再通过反复的自我诘问,一一认真检视。
我对她的建议深表认同,因为人之所以“不得不”,正是因为半吊子,除非真实地全然面对,否则转念必不彻底,起不了太大作用。拜伦·凯蒂的建议完全吻合“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才可能尽最大努力”的原则,真实不虚。
根据我的实践经验,通常所有的“不得不”在经过反复检视后,都会看到自己的不切实际和不成熟。抱怨都是因为自己的“不受”,无奈都是因为自己的“不做”。世上所有的事,只要甘愿受、欢喜做,就没有“不得不”。可我们内在那个长不大的小孩却一直在闹情绪、耍性子,岂不是可悲又可笑?!
我自己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迄今也尚未完全过关,但只要觉察自己升起了无奈的感受或产生了抱怨的情绪,我就告诉自己又半吊子,又“不得不”了。二话不说,立即转念。常做“转念作业”的人,一定能看见:人生真的没有不得不,只有不接受和不愿意,接受了就不会抱怨,愿意了就不会无奈。
“不得不”真的是人想出来的。以后遇见“不得不”,不要再闹情绪、耍性子,转念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