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课程--胜妙独处

文摘   文化   2024-10-15 10:14   江苏  

       一个人时当如何独处呢?按经典记载,莫过于保持正念。那么,又当如何保持正念呢?用时下流行的话语说就是“活在当下”。

      有的讲师认为这应该是不回忆过去,不思考未来,只是尽情尽兴地沉浸在对当下快乐的享受中的。更有甚者,把这当作他们理解的东方正念。这显然是对正念活在当下的误解。

      东方经典关于“不忆过去”,“”不念未来” ,以及“当下”的早期讲述,来自于“跋地罗帝(即独处的意思)”偈。

      经典中记载,有一次佛陀考察尊者阿难如何理解跋地罗帝偈的内容。阿难尊者首先背诵了偈颂内容:“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为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如是行精进,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这段偈诵的大意:切不要去把心住在过去,也不要对未来有所期望。过去的事已结束,未来还没到。对当下的一切,你应该这样来思考:一切念都不是坚固的,智者就会觉察到这些都是有生有灭的。如果作这样的修行,怎么会去烦恼死亡呢?不去理会它,自然就没有苦了。照这样精进的修行,昼夜都不应该懈怠。所以要经常说起这个跋地罗谛偈。  

      佛陀接着问:“阿难!怎样是‘念过去’呢?

      “世尊!对记忆或过去经验中的色、受、想、行、识,起欣喜、欢悦、欲爱、执着、沉迷,就是‘念过去’。

       “阿难!怎样是‘不念过去’呢?

       “世尊!对记忆或过去经验中的色、受、想、行、识,不起欣喜、欢悦、欲爱、执着、沉迷,就是‘不念过去’。

        “阿难!怎样是‘愿未来’呢?”

        “世尊!期盼将来有令自己欣喜、欢悦、爱着、乐住的色、受、想、行、识,就是‘愿未来’。

         “阿难!怎样是‘不愿未来’呢?”

        “世尊!不去期盼将来有令我欣喜、欢悦、爱着、乐住的色、受、想、行、识,就是‘不愿未来’。

         “阿难!怎样是‘染着于现在’呢?”

        “世尊!对眼前的色、受、想、行、识,起欣喜、欢悦、欲爱、执着、沉迷,就是‘染着于现在’。

         “阿难!怎样是‘不染着于现在’呢?

        “世尊!对眼前的色、受、想、行、识,不起欣喜、欢悦、欲爱、执着、沉迷,就是‘不染着于现在’。世尊!我在讲堂就是这样为比丘们解说的。”

       由此可见,基于正念的练习,是不忆过去,不念未来,不染着于当下,有的只是随缘顺势对当下身受心的觉知。而西方的部分讲习者,不知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原版经典,还是故意只截取了不忆过去不念将来,加上一个染着享受当下,就很容易变成及时行乐主义了。

      不染着当下的原因,是因为各种感受都是迅速流变的。尽兴越深,染着就越深,也越难以自拔一旦发生变化时,经历的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等情绪就越激烈。此刻染着上瘾如此之深,将来如何能做到不忆?未来如何能做到不念?这在逻辑和实践上都是走不通的。这种享受沉溺当下的理论,只是把染着,沉溺,上瘾后的麻烦丢给了几小时后,几天后,或者几年后的自己而已。

      正念的活在当下,不是逃避快乐,也不是逃避痛苦。我们的活在当下,是通过正念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乃至尽形寿的日常练习,逐渐做到对当下感受的如实觉知,从而能把各种感受的流变都能转化为觉知的安稳。

     所以很多西方练习者介绍的活在当下,往往是沉溺当下,享受当下,但求当下尽兴,等无可避免的遇到烦恼了,再用正念修止的功夫亡羊补牢一下。而真正的正念者经验当下,觉知当下,不染着当下,当时不染,过时不恋,轻安自在的“活在当下”。这与很多西方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有间禅舍
️心有善愿,天必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