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是被“好与坏”教育长大的。老师会在成绩单里按照“标准化模式”点评到:优点……缺点……,很多人于是就带着这些被烙印上的优缺点,活了大半辈子。当我步入社会,我发现在天才或成功人士身上也有着极为明显的“缺点”,甚至这些“缺点”有时反而还促成并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如果让他们遵循“标准化”的社会教育,反而可能庸庸碌碌一辈子。这不禁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种教育方式。
毫无疑问,我身上也有很多缺点,但由于天性及客观条件如此,我很难改变,更无力战胜自己的缺点;直到后来,我试着接纳它们,发现原来接纳即战胜;现在,当我完全接受它们后,发现自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缺点。
原来,好与坏都是人们的偏见,人生最大的骗局就是:有好与坏,有优点和缺点。
可能有的人还是不能认同这个见解,一心想要挣脱这样的事实,让生命在某些方面,呈现出所谓的好的意义。
其实,承认并接纳世界的不好不坏,恰恰可以呈现出一个生命的意义。当我们无差别的接纳这个世界时,我们才能经验到最诚挚的慈悲与爱。
初学佛时,我被教导要把每件事、每个起心动念都严格的区分出好坏,对错和善恶。那时的我,每天忏了又犯,犯了又忏……活得焦虑、迷茫且充满对立。后来,深入了解中国佛教思想后,意识到这些“二元对立”思想可以起到“止恶扬善”的作用,但若固着于此,就会障蔽我们见到真实。《坛经》中,六祖慧能就对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那么,如果用没有“二元对立”的视野,将会看到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当看到狮子吃掉羚羊,他不会用杀戮有错,谁有缺点,谁好谁坏来评判,他看到的是大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当看到生死涅槃,他不会一味地鼓吹救赎与彼岸,不再用生是好,死是坏;涅槃是好,轮回是坏,来定义生死和涅槃。而是如《圆觉经》所言:“不厌生死,不爱涅槃。”视生死与涅槃不二。
……
试问:你凭什么挑剔这个世界?你的挑剔是基于对自己的好,还是对大家的好,还是对地球的好?……你以为的好,真是究竟意义上的好吗?
如同你无法挑剔一朵花开得还不够美好,你应该同样无法挑剔一个生命、一段过往和一个人。好与坏的挑剔,总是让人与“坏”相遇,与残缺相遇,与伤感、忧郁和抱怨相遇。而真正的慈悲和爱,所要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爱心泛滥又喜欢意淫的“想给一切动物穿秋裤”。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谈不上好与坏,与其花掉大把的时光去追逐好的事物,不如在这不好不坏的世界里,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