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有些佛教徒一直在用“痴心度众生”,替未学佛者担心,替同修担心,替下地狱的担心,替上天堂的担心,替已涅槃的佛陀担心……虽常觉不妥,但又无从劝解,只好由他去。近日安闲了些,便想起笔谈一下我对“担心”的感悟:
其实,我个人对“担心”这件事,算是有些体验的,因为我的母亲从我幼年开始,她只担心我两件事——这也担心,那也担心。直到父亲去世,她似乎整个人都心灰意冷起来,不光对生活失去了很多热情,对我也彻底放手不管了。我没有智慧转化她的担心,是我最有悖孝道之处。
至于我自己,当然不可避免地继承了母亲的这一特色。但我当然不屑于为身边的小事担心,于是顺理成章忧国忧民起来。尤其当了十几年“慈悲的”法师,为他人排忧解难还可以成为专业、赢得认同,更是让我乐此不疲。
直到近几年,我才认识到,担心(或忧心)其实与外在发生的事情无关,只与内在的生命品质有关。担心所反映的是人内在的执著和缺乏安全感及信任,因而这种对自己的担心,就会外投为对求助者、对信众及对社会、对世界的担心。
最近受大环境影响,各种负面消息不断,引起许多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担心,以至惶惶不可知终日。一般的看法都认为担心是由“关心”引起的,关心而不得其解,就演变成担心了。其实,担心并非关心的进阶版,而恰恰是反义词,因为与担心正好相反,关心是一种放下自我后才能产生的能量,它带有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
从结果来看,担心和关心更是天壤之别。简单说,担心是一种负面能量,对担心者或被担心者都有害无益,它带来的更多的是压力和负担;关心则是一种正能量,对关心者和被关心者都有益无害,它带来的是温暖和支持。
担心一旦成为习惯,就特别容易上瘾,甚至成为一种强迫性控制:为人父母的担心子女;为人老婆(公)的担心老公(婆);身为主管的担心员工;身为国民的担心国家;身为佛教徒的,则担心六道轮回里的众生;身为人的则担心世界、宇宙……杞人忧天,没完没了。
担心还会引发“吸引力法则”,担心日久,终于“心想事成”,不是所担心的事真的发生,就是把自己弄得疾病缠身。除此之外,担心还会传染,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导致整个社会都病了,不衰也难。
我自从看明白担心为祸之深又无所不在后,就时时保持警觉,每有类似念头或情绪升起,都会立刻分辨到底是关心还是担心,确认是关心就放行,有担心嫌疑者,马上循迹追查,看它从何而来,必在源头处“缉捕元凶”才罢休。
这么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和自己、和别人、和世界都更能相处自在,受益无穷。愿读到本文的您,能把担心放下,把关心提起,最后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担心。与君共勉!
诗云: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