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禅修课程”的专栏里,分享了许多有关历史、认知以及生活情境方面的文章,这是因为广义的禅绝不单单仅是打坐,取舍之间皆透露着禅的智慧和妙用。我试图借助这些事件和问题,带大家来品味和感受“禅”的魅力。禅可以是霸气、犀利,敢与天地争锋的,禅也可以是柔和、细腻,朴实无华的。
不过,我并没想通过这些分享来改变或帮助谁,因为在我看来,助人是人生的大功课,而且需要时机成熟,即禅宗里所讲的——啐啄同时。
在学佛圈里,完全忽略客观史实,未经亲自验证,也未看到实际效用,就打着助人旗号以讹传讹、招摇撞骗的比比皆是。这种行为除了换来自己多巴胺的暂时性刺激,对他人往往并无任何助益,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拿我自己来说,在我身边最常发生的现象有三种:
其一、某人带着问题A来找我,后来发现是问题B;解决了问题B后,才看到问题C更严重;不对,问题D才是关键,最后问题ABCD缠在一块,忙了半天,仍然无解;
其二、帮某人解决了某个问题后,过了一阵子,他又带着同样的问题来找我或其他法师反复求证,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没完没了……对他来说,没了问题就会无聊,似乎只有活在问题里,才能感受到被关切,才有存在感;
其三、某个人带着某个问题而来,说这是他唯一的难题,如果解决了就雨过天晴,结果难题虽然处理了,他仍然水深火热,一点没好,还想把我拖下水。
可想而知,这样的“助人史”相当乏善可陈,既不光荣,也没乐趣,更无成就感。说得直接点,就是纯粹的浪费彼此的时间,只能用“一无是处”来形容。
经过反省后,我发现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来求助者,通常自己都不知道真正问题之所在。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他们面前不过是条绳子,而他们却因为误以为是蛇而害怕。他们因噩梦而受苦,却不知连痛苦都是虚假的。”这样的忙要怎么帮?第二,我自己助人的起心动念,多半都是应付、讨好、生硬且教条,手段粗糙又卑劣,完全没真正看到对方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既不够真,也不够深,这怎么会有好结果呢?可当你足够真诚和深入时,求助者又开始对你有投射和移情,想要占据你更多时间,甚至是你本人。当你基于自我保护表明边界,对方就把你拉黑,不欢而散。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有时看似帮人,最后很可能反而还耽误了人家。就像是孩子的功课不会做,让父母帮他把功课做了,父母是不可能帮他做的,因为一旦帮他做了,他以后永远都不会做 。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所以不会这样做。而我们对待求助者,真是不用心到了极致。
我如今了解到,凡发生的事都是功课,只有通过做功课,生命才能前进;只有生命前进了,同样的事才不会再发生,或即使发生也不再困扰或烦恼了。而且,多数造成麻烦的事情,都已是“结果”的呈现,通常“原因”都不在这些事情里,而在更深的源头处。只有找到源头,“结果”才会消失。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明白真正的助人要靠不断地修炼自己,修炼自己的起心动念,修炼自己的生命境界。除非你能看到别人问题的源头,你的起心动念是出于爱,你的生命境界足以不被他人所影响,否则很难真的帮到人,更难以应对帮到人后的一系列牵扯和麻烦事。
助人是一种很深的修行,修的好时,求助者和施助者同时获益,已分不清到底是谁在帮谁;修的有问题时,要么借“助人”来满足自恋;要么因“助人”被他人道德绑架,把自己的身心拖垮,骑虎难下;要么“助人”后,与被助者纠缠不清,反目成仇。……
总之,助人未必乐,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莫草率行事,自身修的好才能“助不带业”。以上是我在助人方面的体验和感受,提出来与君共勉!
诗云:
莫道帮人必快乐,
好心未必结善果。
关系当中学问深,
助不带业真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