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来看高血压的诊断和测量推荐意见!

文摘   2024-10-04 18:07   天津  

高血压不仅是中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主要针对高血压领域有关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内容,提出推荐意见。下面一起来看高血压的诊断和测量推荐意见。



临床问题1
 

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合理水平?


推荐意见

  • 推荐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1B)。

  • 推荐收缩压130~139 mmHg 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的血压水平为高血压前期(1B)。


临床问题2
 

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简化心血管危险分层?


推荐意见

  • 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划分为高危和非高危(GPS)。

  • 高危患者:(1)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 者;(2)收缩压 130~139 mmHg 和(或)舒张压 80~89 mmHg 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 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 非高危患者:收缩压 130~139 mmHg 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临床问题3
 

血压测量方法和设备如何推荐?


推荐意见

  • 测量设备:推荐成人采用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1B)。

  • 测量方法:(1)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3~5 min,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1D);(2)选择合适的袖带(气囊长度为臂围的75%~100%,宽度为臂围的37%~50%,袖带气囊宽12 cm、长22~26 cm 适用于大多数成人)进行血压测量,上臂围>42 cm 者可选择腕式电子血压计(1B);(3)测量血压的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勿挽袖子),袖带下缘置于肘窝上方2~3 cm(1C);(4)每次测量血压至少获得2 次血压读数,每次间隔1~2 min,取2 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 次与第2 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 mmHg,建议测量第3 次,取后2 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首次测量血压时应测量双上臂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2C);(5)推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获得3 次血压读数,取3 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1C)。


临床问题4
 

在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过程中,是基于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监测还是24 h 动态血压监测?


推荐意见

  • 高血压的诊断可依据OBPM、24 h 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如有条件优先选择24 h 动态血压监测(2C)。

  • 对于高血压管理,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若条件不允许,建议根据OBPM 结合24 h 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管理(2C)。


临床问题5
 

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的测量时间和频率如何推荐?


推荐意见

  • 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 次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 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2 min,取2 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2 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 mmHg,则建议测量第3 次,取后2 次读数平均值;测量血压前30 min 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5 min(1D)。

  • 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1B)。

  • 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 h 内测量(2D)。

  • 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 d进行家庭血压监测(1B)。

  • 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2 d 的家庭血压监测(2D)。


以上内容来源: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9):985-1032.


>>>直接点击阅读: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不仅是一本有着40余年历史的学术杂志,是一个让医者捕捉更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信息的平台,是一个让医者学习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平台,更像是一个标记中国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进展的符号,正在书写新时代内分泌学的波澜壮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