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

文摘   2024-08-13 18:54   天津  

自2022年开始,我国高血压领域多个学术团体及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在2018版指南的基础上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历经约3年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于2024年第7期《中华高血压杂志》正式发表。


与2018版指南相比,2024版指南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血压领域的防治理念、现行政策与防治方法的进展。在篇幅上明显增大,框架拓宽,内容丰富,细节更详,方式求全,接近“百科全书”。


2024年8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形式召开。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顾志冬教授,以及指南修订委员会代表吴兆苏教授、王拥军教授、华琦教授、吴静教授等分别进行了致辞。


199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指南》,并分别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多年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诊断评估、分级分层、预防干预、治疗管理指南。《指南》在临床一线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我国高血压和慢性疾病管理、基层指南撰写、临床路径制订、医保政策实施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王继光教授致辞中介绍了《指南》的发展历程和2024版《指南》的修订过程。


“自2022年第一次修订工作会开始,至更新修订完成,共进行了20几场研讨会议,63名专家参与了撰稿,超过110名专家参与了指南修订建议和研讨。2024版《指南》全文14万字,参考文献765篇,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独具创新的指南,兼具教育性和实用性,适合专业与基层医疗及防治人员共同参考学习。”


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南

2024版《指南》符合国家政策和卫生服务体系要求,体现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与人群特点。

  1. 高血压诊断标准维持140/90 mmHg不变,但强化血压管理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理念得以体现,推荐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应该降至<130/80mmHg。

  2. 高血压分级保留3 级高血压。因为我国3级高血压患者超过2千万人,这部分患者的诊断和干预策略与风险较低的1、2级高血压有着显著不同,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患者并进行积极监测与治疗,避免发生靶器官损害。

  3. 重视高盐饮食、肥胖、增龄等我国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分别给出了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4. 采纳了中国人群的相应标准,包括根据中国人群研究结果把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肥厚的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界值更改为男性≥109g/m2和女性≥105g/m2;纳入了来自中国人群的点尿评估食盐量公式。

  5. 充分依据我国自己的高血压研究成果, 超过36%的参考文献第一作者为中国学者,并纳入了中国最新的RCTs结果,如SSaSS(替代盐)、DECIDE-salt(减盐)、CHH(健康饮食)、STEP、CHINOM、ANTI-MASK等研究。

  6. 对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一部与时俱进的指南

2024版《指南》是与时俱进、独具创新的指南。具体新增内容包括:

  1. 新增“我国高血压防控计划和项目”章节。

  2. 新的血压测量方法: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可穿戴设备血压测量。

  3. 提出新的治疗理念:分级、分期、分型。

  4. 新增“诊室血压以外的降压治疗目标“,强调诊室外血压以及24小时血压控制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5.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大篇幅更新,更多基于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更为具体可行。

  6. 新的降压治疗方法,包括替代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中医药、经肾动脉去肾交感神经(RDN)、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

  7.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增加”心率增快”和”高尿酸血症”,并在 “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处理”章节对应新增“心率控制”和“降尿酸治疗”。

  8. 新增“改善和逆转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章节,指出靶器官损害评估应成为高血压患者随访的重要内容。

  9. 新增“高血压的特殊表型”章节,包括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10. 新增6种合并临床情况的高血压处理(认知障碍、肥胖、抗肿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免疫系统疾病、心理障碍)。

  11. 新增2种继发性高血压类型(结蹄组织病与高血压、血液疾病与高血压)。

  12. 新增“高血压互联网医疗”章节。

  13. 其他大篇幅更新的内容还包括:我国高血压人群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器械治疗、 肾实质性高血压、OSAS、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社区高血压的防治策略及规范化管理。


2024版《指南》撰稿专家代表王增武教授、王继光教授、张宇清教授、孙宁玲教授、陈鲁原教授、谢良地教授、林金秀教授、刘靖教授、祝之明教授和李南方教授分别按照章节顺序分别对指南的要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2024版指南要点


高血压流行与防控现状及心血管风险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近年来中青年人群及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已有明显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高血压“三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中青年人群“三率”较低。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等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我国政府和专业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高血压防控计划和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高血压防控水平。

图1. 中国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增高


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24h动态血压和夜间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甚至更密切。家庭血压,尤其是家庭清晨血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ESRD)、痴呆等。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联显著强于与冠心病的关联;预防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防控重要目标;我国人群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等患病率的明显上升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血压测量与诊断性评估

新指南中开辟一个专门章节系统论述血压测量,介绍了新的血压测量技术的应用。诊断性评估的目的是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图2. 高血压初步诊断评估简易流程图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以及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等合并症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图3. 基于诊室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合并症进行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降压治疗策略和目标

2024版《指南》提出了高血压治疗的分级、分期、分型的新理念,高血压的治疗应涵盖:① 针对血压升高本身的降压治疗(分级);② 针对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的治疗(分期);③ 针对高血压的病因的纠正和治疗(分型)。而这一理念在不同章节中予以体现。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在诊室血压达标的同时应关注家庭血 压和动态血压的达标 。实现24h血压完全控制应作为降压治疗的关键目标。

图4. 基于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


图5. 诊室血压目标


表1. 与诊室血压对应的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mmHg)


降压治疗方法

降压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在最近10多年的探索中,器械治疗在限定的高血压患者中积累了重要的证据。中医药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均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而发挥作用,整体观的辨治理念有助于总体心血管风险的管理 。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图6. 《指南》中提出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正常高值血压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管理应减少摄入盐和饱和脂肪,增加摄入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及膳食纤维。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尽量避免使用电子烟,以减少隐蔽性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正常高值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均应限制长期饮酒。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以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柔韧性拉伸训练。可以考虑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和冥想、瑜伽、深呼吸练习等多种方法来减轻精神压力。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


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无疑可以降低血压,并在某些情况下降低心血管风险,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以及部分心血管风险高危的正常高值者仍然需要药物治疗。一系列基于结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常用的降压药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注:A,ACEI或ARB或ARNI;B,β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CCB;D,噻嗪类利尿剂;F2,2种药物的单片复方制剂;F3,3种药物的单片复方制剂。

图7. 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的流程图


器械治疗

现有研究结果证明了RDN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对药物难以控制或药物依从性差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开展RDN。RDN需要在有丰富高血压诊治经验,能够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鉴别的科室有序开展。


中医药应用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需要药物治疗者,以及1级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具有平肝潜阳等功用且有循证证据的中成药,以改善高血压相关症状,并起到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也可以作为常用降压药的联合用药。

图8.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相关危险因素处理与改善靶器官损害

图9. 六种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处理


  • 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控制应强调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对多种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控制。

  • 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降压联合调脂治疗,LDL-C是调脂治疗首要靶点,根据ASCVD危险分层,确定LDL-C目标值。

  • 高血压伴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推荐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 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获益主要体现在高危人群。

  • 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应进行抗凝治疗。

  • 静息心率增快很可能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所有高血压患者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量静息心率。

  • 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两者常并存,并伴随ASCVD、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心血管事件风险升高


在确诊高血压后,应进行靶器官损害评估,评估结果用于高血压分期以及心血管危险分层,并可能影响药物治疗策略的决定和选择。在随访期间进行靶器官损害评估可以帮助判断治疗效果,靶器官损害的改善可能表明治疗成功,相反,靶器官损害持续或加重提示需要重新审查治疗方案以及药物依从性。因此,重复进行靶器官损害评估应为高血压患者随访的重要内容。


高血压的特殊表型与特殊人群的高血压

图10. 六种高血压的特殊表型


  • 白大衣性高血压在老年人、1级高血压及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常见。对诊室血压升高、家庭血压正常的患者,推荐进行规范的动态血压监测。对未降压治疗者,应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及延缓持续性高血压的发生;对已降压治疗者,无须强化降压药治疗。

  • 隐蔽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及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在诊室正常高值血压、吸烟、肥胖、合并糖尿病、CKD等人群中应注意筛查。在诊室血压测量基础上,利用HBPM或24h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诊断。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考虑启动或强化降压药物治疗。

  • 清晨高血压是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风险的强预测因子。家庭血压测量或动态血压监测清晨血压≥135/85mmHg则为清晨高血压,可将清晨血压目标水平设定为<135/85mmHg。建议使用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够控制24h血压的药物。

  • 夜间高血压的定义为ABPM提示夜间平均收缩压(SBP)≥120 mmHg和/或舒张压≥70mmHg。原则上,应将夜间平均血压控制在<120/70mmHg。建议采用长效降压药足剂量或联合治疗控制夜间高血压。

  • 推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目标SBP为140~150mmHg,如耐受性良好,SBP降到130~140mmHg也是合理的。青少年ISH应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密切随访;如存在诊室外血压高、中心血压高或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应考虑药物治疗。

  • 建议对所有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IDH )定期进行血压评估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心血管高风险的患者,应进行降压治疗;对年龄<50岁的患者进行降压药物治疗也是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65~79岁老年人血压≥140/90mmHg应开始药物治疗,≥80岁老年人SBP≥150mmHg可开始药物治疗;并存衰弱等老年综合征者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可适当放宽。建议65~79岁老年人降压目标<140/90mmHg,如患者可耐受,可降至<130/80mmHg;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150/90mmHg,如患者可耐受,可降至<140/90mmHg。并存多种共病或老年综合征患者降压目标需个体化,衰弱患者SBP应不低于130mmHg。


儿童与青少年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均应将其血压降至P95以下;当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出现靶器官损害时,应将血压降至P90以下。多数患儿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其血压可达到控制目标;必要时应考虑启动药物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诊室血压≥140/90 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在妊娠12~16周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预防子痫前期,直至分娩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在产后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危险因素筛查。降压治疗时,血压水平不低于110/70mmHg。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情况的高血压

2024版《指南》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情况的高血压” 从2018版的“特殊人群”中分离出来,并新增6种合并临床情况的高血压处理——高血压与认知障碍、高血压合并肥胖、抗肿瘤治疗与高血压、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与免疫系统疾病、心理障碍与高血压。

图11. 十四类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情况的高血压


表2. 部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情况的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


难治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同时符合诊室和诊室外的血压标准。需严格排除以及寻找导致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需筛查潜在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尤其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提倡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降压药以及使用药物最大剂量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需要时可考虑RDN治疗。


表3. 难治性高血压的处理原则


继发性高血压是其他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导致的高血压,涉及肾及肾血管、内分泌、睡眠呼吸、自身免疫、神经、血液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以及药物、机械血流障碍、单基因突变等病理生理状态。继发性高血压除高血压造成的心血管危害以外,与之伴随的低血钾、RAS激活、高醛固酮、高皮质醇、高儿茶酚胺、低氧血症等还可导致独立于高血压之外的心血管损害。

图12. 十类继发性高血压


2024版《指南》新增2种继发性高血压类型——结缔组织病与高血压、血液疾病与高血压;大篇幅更新了肾实质性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和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2024版《指南》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向指南修订委员会的116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发布会时,国际循环、中国医学论坛报、医学界心血管频道、爱优医、医脉通严道医生网、clinic门诊新视野等多个平台对本次指南发布会同步进行了直播,累计观看直播近20万人次。


《 高血压指南临床实践100问》已经上线,为大家学指南、用指南进行答疑解惑。扫码即可线上浏览。您可以提出新问题,也可以针对现有的每个问题解析发表您的见解。专家编委团队将积极回答和完善这些问题。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不仅是一本有着40余年历史的学术杂志,是一个让医者捕捉更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信息的平台,是一个让医者学习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平台,更像是一个标记中国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进展的符号,正在书写新时代内分泌学的波澜壮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