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记:山西(2)

文摘   2025-01-07 07:05   内蒙古  

去年国庆节,自驾去山西旅游,为了避开节日期间旅游热点扎堆拥挤,选择了以走山西省西部为主的旅游线路,从呼市出发,七天的节假日期间,去了北半个山西的不少景点,回来后已写了一篇山西游记,然而还是意犹未尽,在山西旅游感想过剩的驱使之下,再写一篇。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其旧址包括: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区的兴县蔡家崖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国庆节期间,还是有不少游客和我们一样,远道而来,边旅游,边了解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历史。

八路军指挥系统表

自蒋介石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分裂,打了十年内战,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7年,在日寇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发生了“西安事变”,大敌当前,为了民族大义,国共两党摈弃前嫌,又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改编后,成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组成了115120129三个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

三大根据地示意图

八路军19379月进入山西省后,林彪担任师长的115师,建立了晋察冀边区根据地,刘伯承担任师长的129师建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八路军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战斗,是1151937925日的平型关大捷,这是全面抗战以来,一次较大的对日作战,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并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蒋介石的贺电是:“电悉,接诵捷报无任欣慰,着即传谕嘉奖。”     

李井泉和姚喆的宝贵照片

贺龙担任师长的120师,进入山西省西部后,开始建立晋绥边区根据地,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于1938年派358旅副旅长李井泉率领大青山支队向绥远省的大青山进军,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两年后李井泉调往其他地区工作,姚喆接任骑兵支队司令员,肩负起大青山地区的军政领导工作。

全面抗战初期,面对穷凶极恶日军的猛烈攻势,闫锡山指挥的晋绥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陕西省境内,另一部晋绥军,在傅作义的带领下,也退到了绥远省西部的河套陕坝地区,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晋绥地区坚持抗战,不但不后退,还多次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并不断发展壮大。

大青山巴总窑子李井泉司令部旧址

我们生活的土默川北部大青山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根据地之一部分,绥远省和其它根据地一样,以八路军为主的抗日军民,在大青山地区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历程,已深深的刻印在内蒙古革命斗争史中。

从博物馆展出的八路军指挥系统中,我们还看到,新中国1955年授衔时,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九位来自八路军指挥系统。

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塑像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文水县周西村南。西距文水县城17公里。

文水县一千多年前,出了一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距今七十多年前,又出了一位当代英雄人物—刘胡兰。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都是在崇尚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众多英雄人物的社会氛围中成长进来的,对英雄刘胡兰的名字和事迹,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

馆内展出内容

刘胡兰牺牲时,还未满十五岁,面对凶残的敌人,却是慷慨赴死。她的年龄和所具有的精神意志,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是无法完全体会她是怎么做到的。生在战争年代的刘胡兰,九岁就担任云周西村的儿童团长,在抗击日伪势力的斗争中,她站岗放哨、侦察敌情、张贴标语、宣传抗日、掩护干部,配合抗日武装铲除汉奸和对敌斗争,直到后来担任村妇女干部。

刘胡兰很小的年龄,却做出很大的事情,这不是凭空而为,而是在危险的对敌斗争中不断磨炼而铸就的。为了信念,刘胡兰面对眼前已有六人牺牲,在敌人血腥的铡刀前面,却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断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无不令人敬佩,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战争年代,才会成长出这样的英雄。

刘胡兰牺牲后不久的19472月,《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了刘胡兰牺牲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华北大地。

三代领导人为刘胡兰题词

19473月下旬,因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对陕北延安的进攻,党中央主动辙出了延安,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在陕北转战途中,得知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之后在不同时间里,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朱德、董必武等都曾为刘胡兰题词。

其中董必武的题词是:“刘胡兰同志纪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出自《论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孔子和孟子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只要为了正义事业,就不惜牺牲生命。

在题词碑廊中,还看到有乌兰夫的题词。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牺牲了生命。刘胡兰英勇牺牲后,她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提词,她的一生尽管非常短暂,却不愧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个国家,英雄是坐标、是旗帜、是凝聚力,只有崇尚英雄的民族,才会国家有力量,才能成为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

则天故里园林(则天庙) 

则天故里园林也称则天庙,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现存建筑为金皇统五年(1145)重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藉贯是山西省文水县。则天庙在距文水城北5公里的南徐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则天庙规模不是很大,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十分精致。

武则天雕像 

走进院内,迎面是一尊武则天雕像。雕塑者为了显示人物面部与体态之美,雕像不穿衮袍,不戴冕冠,凤冠与龙钗都是缩小了比例的象征性头饰。雕像基座正面刻有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题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无论是宋庆龄的书法和题词的内容,都是则天庙的独特景观。

则天庙正殿门

正殿内武则天塑像

则天庙正殿门两侧有一幅“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 liú ]”的门联,也不知是何人何时从两首唐诗中选出来的,形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集句联,恰到好处的评价了武则天。其中上联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借与形容武则天的美艳出众;下联选自王维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借指武则天权倾天下,各国达官贵人纷纷前来拜见,说明武则天的治国能力,不输历史上任何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伟人毛泽东对武则天也有过深入研究,其中有一段评价是:“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上,人们连想都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几千年的封建男权社会中,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深知自己身后肯定会褒贬不一。陕西的乾陵,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是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了充分的臧否空间,用来评说自己的功过是非。单凭这一点,武则天就不愧为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值得称赞。

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明清建筑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黄河左岸,依山傍河。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晋商宅院房屋,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碛口古镇是黄河中游兴起于明朝中后期,兴盛于清朝的一个重要水旱码头。在明朝中后期的1570年,明隆庆皇帝顺应民意,与蒙古安达(也 是今天塑立在呼市旧城大召广场的阿拉坦汗)和议,从此不在敌对,解除兵戈,开放边贸“以有易无,则和好可久,”边贸由此兴盛。具有很强商品意识的晋商,抓住了商机,把生意从长城里做到了口外,黄河水路就应运成为当时货物的主要运输通道,货物从碛口装船可直达塞外包头后,向更远地区集散,凭着黄河水运,碛口发展成为北方的商贸重镇。

古镇街巷 

保存完整的古镇,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许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都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古镇街道上,游人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走进了历史,回到了明清年代,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来到黄河边,看着已停用多年的码头,望着奔腾而去的黄河,想象这里曾是商贾云集,船筏穿梭,装卸繁忙,驼铃回响的热闹景象,如今却都已成为过去。因为解放后铁路公路发展很快,河运才逐渐衰落。靠水运而兴起的碛口古镇,因水运的衰落而衰落。然而,碛口古镇保留下来了这么多二三百年前的建筑,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形成了无言的历史,可在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中,重新开发利用,造福于人。2003年,碛口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古老的碛口古镇,又开始了文化旅游的新篇章祝愿碛口古镇焕发出新活力,绽放出新光彩。

 孔祥熙宅园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时期被称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是山西省太谷县程家庄人。他在太谷县有一处宅园,位于县城西南隅,该宅院建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是太谷县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具有清代风格的建筑群。原是山西著名士绅孟广誉之宅园。有句话说的好,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孟家是因家道中落卖掉,据传孔祥熙1930年花了不少银元,从孟家手中购得了此宅园。 

建筑风格迥异的孔祥熙宅园 

孔祥熙宅园是了解清代建筑的宝贵实物,被当地学校确定为传统文化教育和写生基地。因宅园建设时间较长,建筑风格和用材上前后并不完全相同,造形各异,风格多样,整体典雅纯正,细部玲珑剔透,并富有现代气息。孔祥熙购得后,实际上也没住过多长时间。孔祥熙1928年,已是国民政府的要员,1933年,又开始担任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十多年,而国民政府首都是在南京,那个年代通讯技术又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孔祥熙是不会在山西老家办公的。

孔祥熙夫妇与蒋介石夫妇在太谷孔宅

1934年冬,孔祥熙夫妇曾陪蒋介石在太谷孔宅住过一段时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该宅院曾为日寇、蒋、阎的医院、兵站、特警所占,到是一直没空闲过。1947年,孔祥熙最后一次回到老家太谷,办了三件事,一,祭祖;二,会见老友旧交;三,安排房屋善后事宜。之后便移居美国,一去没再回来。

解放后,房屋收为国有,太谷师范学校曾占用多年。旧宅还是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经过修整后,现为国家重点文物。

镇馆之宝

战国时期的刀币

孔祥熙是民国时期金融界的领袖,是钱能生钱的金融家,为国民政府管钱多年。自2000年开始,一位热心的钱币收藏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孔祥熙宅园内,开办了一个钱币博物馆,用以展现中国的钱币史。 西晋有个叫鲁褒的文学家,写过一篇有名的《钱神论》,对钱的描写入木三分,说钱是“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可为神物”人见人爱的好东西。博物馆里展出的最早金属钱币,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布币和刀币。其镇馆之宝,则是一枚距今已有近1500年,北周时期重达5公斤的“永通万国”大币,证明当时中国已有很高的铸币技术。此钱币博物馆,还被省内外多所财经院校定为教学基地。

参观山西清代大户人家的宅院,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了解一些钱币的发展历史,不也是很有意义的吗?

常家荘园

从明朝后期兴起,到清朝逐步走向繁荣的商品经济,在山西应运而生了一个有名的晋商群体。走南闯北,把生意还做到了国外。当晋商们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后,便回到家乡,大兴土木,建起了深宅大院。单是晋中地区,就有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家;李家大院和常家园。

山西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的说法,乔家一个院是指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因是三十多年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拍摄地而出名,后又有《乔家大院》的电视连续剧,更是名声大振。

而“常家二条街”,是说榆次区号称“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常家庄园。常氏家族秉承‘学而优则商’的经营理念,以茶叶为经营主业,其业务范围,南到福建广东,北到俄罗斯北欧。集中了数代优秀知识人才经商,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团队。积累了巨大财富后的常氏家族,也在家乡建起了大院,后被称常家荘园。尽管后期遭战乱和社会变动的影响,破损很大,现在只完整的遗存下来半条街,还不及原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仍不失为晋商文化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也无愧是晋商文化的代表。

门楼侧砖刻欧阳修《醉翁亭记》 

常氏家族持之以恒的遵循“学而优则商”经商理念,并在常家大院里,形成了一种氛围,优秀的中国文化,随处可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常氏家族经商团队每个人心中。常家荘园高大门楼两侧的院墙上,就雕刻着宋代欧阳修著,苏轼书的《醉翁亭记》,常家南下北上的生意人,风尘仆仆归来看到之后,能暂时忘却商战的中疲劳与得失,会像欧阳修一样,有一种奔放洒脱漂逸的自乐之感。

石芸轩书院前院 

为培养常氏家族“学而优则商”的高素质经商人才,保持常氏家族事业的经久不衰,常氏家族不惜投入重金办教育,打造了中国民间最大的“石芸轩书院。”保证了常氏家族子弟从小就在环境优美的书院中,接受最好的教育。书院同时也是常家人聚会,吟诗作画、陶冶情操的地方。从这里培养出的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常家的经商队伍,支持了常氏家族两百多年的经商事业。

听雨楼

书院正面的主体建筑,为七开间两层的“听雨楼”,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一首七言绝句诗的最后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之意境。意思是秋天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下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落的响声了。

法帖长廊

御笔亭四十四帝帖局部

常家将本姓的、本地的、和全国各地不同时代的书法名家的名篇,收集分类雕刻在前院两侧的长廊墙上,以便永久保存,供后人学习和欣赏。东西分别是“听雨楼法帖”廊和“常氏贵墨法帖”廊。正廊是“石芸轩法帖”廊,皆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珍品。其中“石芸轩法帖”廊中有个“四十四帝帖御笔亭,”雕刻着从汉朝至清朝两千多年里,一共四十四位皇帝的书法。是常家不惜重金,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文物价值。 

常家荘园鸟瞰

常家荘园规模宏大,不可能一次建成,虽建设时间较长,但也不是硬性堆砌,而是重点突出,布局疏密相间,亲和自然。如荘园的大门楼,高大雄伟,十分震撼。园内不但各种功能性的房屋建筑十分齐全,又在多处空余地块上,恰到好处地栽种了花草树木,用来点缀美化环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除此之外,还在园内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

园林一角

园林是由静园、杏园、狮园三个园子组成,楼台亭阁、雕梁画栋与名花古木、高阁低亭相结合,创造出精致而恢宏的人文自然景观。既展现了北派园林之豪放,又飘逸着南方园林之妖美,被誉为北国民居第一园。

园内花园小径间,点缀以小溪碧波,随处可见砖雕影壁、花木雕刻,期间还嵌有格言警句,寓教于景,寓教于乐,无不蕴含着主人对高雅艺术和中国文化的追求。

后花园的狮园里,有一百零八只十分可爱的石狮子,形态各异,却都是笑口常开,象征着祥瑞、平安、如意。2004517日,十一世班禅活佛莅临常家荘园,并为系红稠的狮子开光,赋予了灵性。

秉承着读好书才会经好商的常氏家族,凝财聚力建成的常家荘园,处处包含着中国文化,不仅是常氏家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中国明清建筑艺术的瑰宝。它见证了晋商的辉煌历史,也展示了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

点击页面底部的合集“山水之间”(蓝字)可以继续阅读作者的其它作品

长按或扫描这个二维码

欢迎您参与文化茶座

文化茶座
感市井百态,悟人生冷暖, 发原创文章,交各界好友。 欢迎关注“文化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