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兴趣的写作也是激活生命的好方法。而且通过纸质媒介或互联网,能够使作者的思想或主张有机会得以永续流传。文章是作者生命的延续。
2.男人在心仪的女人面前不遮掩欲望或敞露脆弱,往往是以激情和自信为前提的。而激情和自信是健康人士的专利,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爱。
3.一种语言就是一个社会,多掌握一种语言等于多了解一个社会,所以学习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是多么地重要!
4.信息茧房所构成的回音室效应,比井底之蛙更加难以突破,因为它有最强算力加持。人工智能自动投你所好,禁锢我们于无形。郑永年教授说,若人人都靠刷手机了解世界,就会使我们从此进入弱智时代。
5.真正的美国精神是这样的,如定居在慕田裕长城脚下的萨洋(Jim Spear)先生,以赢得中国人的好感来感染中国人。美国若有千分之一这样的人,美国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的幸运是当下的美国人多半是八国联军的后代,时时刻刻做着换醒中国人的工作。
6.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程序(次序)问题。先什么,后什么,结果大不一样。
7.名门望族除了财富支撑外,还得拥有亲和力与道德情操形成的独特的家族精神。现代富豪多半是暴发户,重财不重德,这样的家族与名门望族相去甚远,传承也不会久远。
8.社会真相:善良与邪恶并存,靠近哪个圈子,多半是个人的选择。
9.有志向的人随时都要注意养成宽广的认知范围和长远的观察视角,不执着于一时一事,才能容得下大事大目标;就是要能够忍耐和宽容,看重未来的结果,而非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时说:“一入了这人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千万不能只入了“这人”的格局,即限定在一种模式里,时间长了形成习惯,想走出来也难。
10.忠诚是中国文化基因里的政治正确。忠诚的对象永远是形而下的、具体的、可感可见的;就是说,忠诚的对象从来不是一个哲学概念。(此处话里有话,我不敢明说)
11.刘宏毅老师认为“儒行”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并把改开前三十年归为“儒行”,这是一个认知上的创举。确实,假如没有三十年的“儒行”,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加入西方阵营实行市场经济,恐怕真的国将不国了。
12.用“心想”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有温度有感情的,由此派生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传统的关注重点在“心”不在“脑”,以致“五脏六腑”中没有脑这个器官。为什么?值得专家们研究。
13.礼是中国人真正的根本大法。《周礼》不仅具有宪法意义,而且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完备而成体系的成文宪法。
14.生命的积淀是趋向于悲情的,所以才有近期网上的流行语:少年人哭着哭着笑了,老年人笑着笑着哭了。
15.陌生感可以提升思想交流的层次。陌生感能让人保持应有的矜持,人在衿持状态下思维相对敏感,语言相对精致。而与熟人在放松状态下,就少了这种收获。(此句是梦中得来)
16.国人现在最缺的两点,一是“廉”,二是“耻”。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全民无耻,全民不廉,此乃江湖之现状,谈何仁义礼智?
17.耻笑别人,盼别人都不如自己,可能是人性本有的缺陷。歌手同时也是中国影协副主席的黄晓明甚至说:“人生无非就是我笑笑别人,别人也笑笑我。”此处之“笑”绝非友好。
18.中国人并不中,认识事物总是倾向于两个极端,要么肯定,要么否定,叫做“一分为二”。其实“一分为三”才是真实的世界,在两端之间有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不论是待人、处事,或认识问题,如果把注意力放在中间地带,就和谐、顺畅、平和了。
19.自由与开放时代,大地上有香花也有毒草,然而更多的是普遍装点着世界的无名小草,这不仅需要我们识辨,还需要我们适应。
20. 人生没有现成的路,一直走下去就是人生的路。
这是第50篇《若有所思》,写第一篇时,我没有想到会写出这么多。每一篇20条左右,合起来就是1000来条。前19篇已经收入拙著《王若三随笔集》(2021年3月中国书籍出版,各大电商平台有售),收入时有删节。体会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毛主席语),也怕“坚持”二字。认真了,坚持了,就会有收获。内容上很杂乱,“若有所思”就是“若三有所思”,肤浅、随意、不成熟是其特点,所以就杂乱。这一段一段的话不是心灵鸡汤,也没有资格成为心灵鸡汤,可我的思考是认真的,写出来的过程也是认真的。如果有人潜下心来品味,就会有所启发,或许从此喜欢上了“若三有所思”也不一定。
欢迎您光临文化茶座
感※谢※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