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记:长沙

文摘   2024-11-19 06:06   内蒙古  

 

贾谊故居

连环画《三国演义战长沙

长沙是一座千年古城,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就知道中国有个长沙城了。回到五六十年前,刚上小学识字还很有限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后,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看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连环画)了。一套《三国演义》,从第一册《桃园结义》看起,一直到最后一册《三家归晋》结束,一共六十册,其中有一册《战长沙》,是说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之后,刘备为了扩大地盘,就派关羽攻取长沙。自信的关羽,只带了五百名校刀手,不但很快拿下了长沙城,并还为刘备收了一员大将黄忠。战长沙》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至今,已经过了一千八百多年。

长沙在春秋战国时期,行政上隶属屈原所在的楚国,是湘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今年四月,我从海南返回内蒙古时,专门去湖南长沙一游,到实地去感受深厚的湘楚文化和三湘大地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

美丽的长沙城

长沙主城区地处湘江与浏阳河形成的盆地东缘,地势平坦,长江的支流湘江,由南向北从主城区西侧穿过,并有岳麓山相伴,是一座有山、有水,有绿洲、有灵气的城市。古老的长沙城,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美丽城市。

长沙的老街道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仍然保留着一部分老城区,老街道,规模要比我们老归化城的塞上老街大很多。老城区的街道两侧布满了地方特产的门店,游人熙熙攘攘,非常红火,热闹非凡。就像外地来到呼市的游客,一定要逛一趟大召寺和塞上老街一样,长沙的老城区,也是游客到长沙旅游必去的打卡地之一。

贾谊塑像

在老城区的太平街上,有一个不太显眼的院子——贾谊故居。历史上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有不少游客,慕名来参观贾谊故居。贾谊从小就博览群书,思想敏锐,才华横溢。可惜只活了三十三岁,就英年早逝,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论著。他的一篇《过秦论》,论述严谨,纵横捭阖,政治观点鲜明,语言神采飞扬。如把统一六国前秦国的国势形容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太有气势了。然而谁能想到,一个统一六国后的强大秦帝国,很快就分崩倒掉了,“为天下所笑,何也?”今天我们许多人, 还能回忆起在中学课堂上,老师讲授《过秦论》的情景。贾谊在《过秦论》中大气磅礴的纵论历史,并尖锐指出秦朝覆灭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朝虽已覆灭两千多年了,后人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李商隐《贾生》诗

贾谊的才华和治国之论,一直被历代传颂。特别是到了唐朝,更有一批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都用他们擅长的诗歌来怀念贾谊。其中李商隐写的一首题为《贾生》的诗,更是广为后人传诵: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这首咏史诗,说汉文帝虽能求贤爱才,可是和贾谊谈到半夜,问的尽是些和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鬼神之事,讽刺了汉文帝并不能真正使用人才。

鲁迅对贾谊也有过极高的评价,说贾谊的文章是:“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认为贾谊的思想,对后人的影响和作用,实在太深远了。

毛泽东《七律·咏贾谊》诗

伟人毛泽东读了贾谊的文章后,写了一首《七律·咏贾谊》诗,评价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伟人赞扬了贾谊的才华,对贾谊治国理政的主张当时未能得到采用施展,并还常被猜忌的境况而惋惜,千古同惜,贾谊怎么也步了屈原的尘埃。

贾谊故居院内的石刻名言

在贾谊故居院子里的一块巨石上,还刻着贾谊“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的精辟论述,意思是说民众的安定与动乱,在于官员的作为;国家的平安与危险,在于当权者政事的治理。这种治国理念,至今都具有现实意义。贾谊之所以被后人推崇了两千多年,最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思想。

岳麓书院 爱晩亭

岳麓山门

长沙著名的岳麓山景区,在湘江西岸,从主城区到岳麓山景区有公交地铁相通,交通很是方便。因为岳麓山积蓄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湖南省最重要的几所大学(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都在岳麓山。这里有很多可游的历史文化景点,而最主要的当数岳麓书院和爱晚亭。

俯瞰岳麓书院

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分别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北宋初年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为湖南大学的一个学院。

岳麓书院大门

中国古代大学的门脸都不大,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的谦虚内敛,而文化内含却非常丰富。如"岳麓书院"门额四字就为宋真宗赵恒所赐。我们今天有句耳熟能详的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于赵恒,历史上的赵恒,是一位好文学,善书法皇帝的说法,可见并不是虚有其名。

就岳麓书院大门两侧的门联,看似随便,却也十分讲究,都是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其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原意是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的局面。

四大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确实培养了众多人才,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出自岳麓书院的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另两位是顾炎武和黄宗羲),著述颇丰。2017年,我国领导人在新年贺词中还引用了王夫之“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名句,大致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太阳每天升起都是新的,世间万物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

岳麓书院内学堂

从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岳麓书院又培养了大批有影响力的人才,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曾国藩、左宗堂、谭嗣同、梁启超等,每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很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曾国藩的儒学,造诣颇深。梁启超曾总结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只有两个半圣人,梁启超所说的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剩下的那半个圣人,就是曾国藩了,能与圣人为伍,即便只是半个,那也很了不起。其中的圣人之一王阳明,还曾任过岳麓山书院的先生。

左宗堂塑像

今天,面对台湾的分裂势力,许多人又怀念起了从岳麓书院走出来的左宗堂。1860年,阿古柏占领新疆,并勾结英俄意图分裂新疆。左宗棠在清政府积贫积弱,内外交困,国力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力主平叛,维护统一。1875年,已六十三岁的左宗棠,不畏强敌,豪情万丈,以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的决心,抬棺西征,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联想到今天日益猖獗的台独势力,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我们有一万个理由,绝不能让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爱晚亭

毛泽东手书杜牧《山行》诗

出岳麓书院西门,在不远的青枫峡小山上,是清代岳麓书院院长罗典清1792年创建的爱晚亭。爱晚亭古朴典雅,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一到秋季,因亭的四周遍布红叶,原名称红叶亭。后湖广总督毕沅,联想到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改名为爱晚亭,这一改,使亭子更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境。亭正面的鎏金“爱晚亭”匾,现为伟人毛泽东所题。

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爱晚亭,作为岳麓山的一个重要景点,亭名和周围环境,又与杜牧《山行》诗的意境高度切合。伟人青年时代在长沙求学时,常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到此抒发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革命成功后还特别为爱晚亭提字,也给爱晚亭留下了很深的历史文化印迹,是值得一游的景点。

第一师范

现在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简称第一师范。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学校前身为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院,与岳麓书院是一脉相承。之后几次更改校名,1949年改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校名不变,老校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学习的教室

伟人毛泽东1913年春求学于此,1918年夏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当了两年图书管理员,接触到了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1920年秋,又从北京回到长沙,至1922年冬,在第一师范工作,第一师范是毛泽东前后求学和工作近八年的母校。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志存高远,17岁离开家乡韶山,到东山学校读书,二十岁又来到长沙继续求学,最终选择了师范专业,第一师范是毛泽东一生中学习最长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深情的回忆:“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学校寝室毛泽东床位

毛泽东不但在课堂上专注学习,还对同寝室里的同学提倡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之事的“三不谈”,引导同学专心学习。毛泽东在读书期间,还经常洗冷水浴,认为冷水浴“足以练习猛烈与不畏,又足以练习敢为”,是一种锻炼身体和意志的好方法。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的谈话中,回忆起自己在第一师范读书时说:“我在这个学堂里有不少进步,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古文的教员,因为我写的一些好古文。但是我无心读古文。我当时正在读表兄送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新民从报,是梁启超编的。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一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

学院内景

毛泽东很快就接触到了更新的思想,又对斯诺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被我抛弃的康有为和梁起超,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的谈话,都被斯诺写入了他的《西行漫记》一书中。

毛泽东 何叔衡照片

毛泽东是在一师学习和工作期间,完成了从一个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1920年秋,由北京返回湖南后的毛泽东,与何叔衡等展开了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在行动上组织创建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毛泽东与何叔衡,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南的早期组织,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毛泽东为第一师范制定的校训

新中国成立后,曾是毛泽东同班同学的周世钊,任担第一师范校长,请毛泽东给母校题写了校名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

徐特立提写的校风

曾在一师担任过毛泽东老师的徐特立,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的危机时刻,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还参加了长征,解后放为母校题写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事”校风。

解放后,毛泽东还曾先后六次莅校视察。

橘子洲

在长沙城西宽阔的江面上,有一个叫橘子洲的江心岛,是长沙城的又一处风景名胜。由南至北,四面环水,绵延长约5公里,像一艘巨舰,冲浪在江心。游人来到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面对北去的湘江流水,极目远眺,山水如画,景色怡人      

美丽的橘子洲公园

橘子洲本是湘江中一个大自然造就的江心岛,上世纪60年代初,长沙市政府在岛的南部建成了橘子洲公园,1998年更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配套建成的主要景点有洲头颂橘亭、汉白玉诗词碑、铜像广场、藤架广场、毛主席畅游湘江纪念点、揽岳亭、枕江亭、盆景园、大门广场等,供游人浏览和欣赏。

橘子洲头伟人巨幅塑像

游人登上橘子洲,除了游览别具一格的美丽风景,都会聚集到南端的橘子洲头广场,瞻仰以青年毛泽东为原型完成的巨型雕塑像。高大的伟人雕像,面向东南,凝神聚思,富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伟人青年时代胸怀大志、风华正貌的气概,与橘子洲景区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汉白玉诗词碑

伟人在第一师范求学和工作期间,曾多次携挚友畅游湘江,登洲游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1925年,当时正在湖南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准备动身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启程前,他重游了橘子洲。伫立洲头,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江水,回想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思考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胸怀激荡,情绪高昂,挥笔书就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洲以人传,词壮名城。词的上阕描写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生机盎然的秋景;下阕则怀念同学少年的生活,抒发救世济民的远大理想,洋溢着激流奋进的豪情壮志。

长沙的风光秀美,给人以赏心悦目。从两千多年前的贾谊,到岳麓书院走出来的大批国之栋梁人才。而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在长沙的学习和工作期间,完成了从一个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长沙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到长沙一游,真值。

相关链接

国内游记:绍兴
国内游记:杭州西湖
国内游记:山东泰山
国内游记:甘肃
国内游记:南京
国内游记:桂林
国内游记:山西
国内游记:江西
国内游记:延 安
国内游记:厦 门
国内游记:曲阜孔庙

国内游记:韶 山

长按或扫描这个二维码

欢迎您参与文化茶座


文化茶座
感市井百态,悟人生冷暖, 发原创文章,交各界好友。 欢迎关注“文化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