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怀总是诗

文摘   2024-12-21 06:02   内蒙古  

少年情怀总是诗

文/王利君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在青春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总有一种关怀让我们心存感激,总有一种诱惑让我们难以割舍,总有一种放弃让我们泪流满面……青春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岁月之河,带着我们坚定地奔向浩瀚的生命海洋,一路蜿蜒曲折,却又风光无限。青春如花似月,青春的心弦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轻轻拨动,给我们这些少男少女带来了无尽的兴奋和惊喜,也带来了一时的焦虑和烦恼,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不可能避开这段复杂的心路历程。那么,青春期的男女同学之间能否交往?该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如何把握与异性同学的友谊与情感?

这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杏繁梅瘦种性别,一气生杀均天机。从性别角度来说,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创造出了男人和女人。孩提时代的我们也许没有过多的性别意识,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在一起快乐地玩耍,正所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青春期,男生女生的性别特征会更加明显。这不仅表现在男女生生理性别差异上,最显著的就是青春期男女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而且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在性格上,男性比女性更争强好胜、固执、紧张和多疑;而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幻想、自律、谨慎和随和。因此,在遇到挫折时,男性比较主动、好强,能直面挫折,不轻易放弃,但也容易妄自尊大、固执已见、狂热冲动;女性则严于律己、耐心细致,但也容易藕断丝连、产生幻想、飘忽不定、优柔寡断、缺少主见,渴望得到外部的帮助、暗示和建议。

有人说“男生的思维是直线,女生的思维是毛线”,这话一点不假。因为男生善用理性逻辑思维,女生善用感性发散思维;男生更看重相处的感觉,女生更看重相处的感受;男生就事论事,直接简单,女生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在男女性别的社会期望上,人们对男性角色的期望是自立、自强、精干、乐观、冷静、有权势等,而对女性的期望是温柔、贤惠、文雅、富有情趣,小鸟依人、多愁善感等。因此,从孩童时代开始,男孩子表现出摔打、攻击他人等行为,人们的容忍度要高于女孩子;而女孩子表现出哭哭啼啼的行为,人们的容忍度则要高于男孩子,甚至会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安慰,结果强化了双方各自的行为。于是,就形成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有人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来比喻男女之间在生理、心理及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也有人用阳刚与阴柔、火与水、理智与冲动等词语来形容男女的对立和矛盾。其实,这些标签化、简单化、脸谱化的概述,不仅无法让我们真正认识到男女性别的差异,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面性,也极易造成男人的傲慢和对女性的轻蔑。其实,世上没有绝对的男女整体优劣,只有不同性别的个体差别。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我们能轻视她的侠义英武么?王亚平飞天逐梦太空授课,我们又能否认她的聪慧过人么!因而,我们在平静而欣然地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正视男女之别,发挥各自优势,做好上天赋予给自己的角色,男性的缜思明辨与女性的细致入微,男性的粗犷豪放与女性的温柔贤淑,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男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个世界才会因此而变得美好、和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我们渴望、喜欢与异性同学交往,这是随着我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一种必然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人类社会原本就是男女两性的集合体,如果没有异性交往,就抹杀了人类社会的七彩阳光。如果我们因为种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如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思想而压抑自己的这种想法,必然会影响我们正常心理的发展。男女同学的交往也是正常的必不可少的一种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对于每一个社会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必然会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发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知道了男女同学之间,不应该回避交往。与异性相处,可以增进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学习对方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可以增强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甚至遭到质疑,也让有些家长乃至老师产生担忧,于是出于保护和引导,有的校园不惜为男生女生之间装上了一道道“防火墙”。例如某校就有这样的校规:男女生不得成对儿出现在校园里;男女生身体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男生女生不得同桌吃饭。又如某校针对男女生交往提出了“八提倡、八不提倡”之规范如下:

一、交往对象:提倡男女同班同学多交往,不提倡男女生跨班、跨年级,更不提倡跨校,甚至跨行业交往。

二、交往范围:提倡男女生集体交往,不提倡男女生单个密度交往。

三、交往场合:提倡男女生在校内交往,不提倡男女生在校外,尤其在娱乐场所交往。

四、交往内容:提倡学生交往多谈学习、工作等健康内容,不提倡同学交往谈吃、谈穿、谈玩。

五、交往形式:提倡学生交往重精神轻物质,不提倡学生交往送礼。

六、交往举止:提倡男女生交往讲究文明,举止言辞得体,不提倡男女交往动手动脚,肢体接触。

七、交往指导:提倡男女交往应主动听取长辈的指导,不提倡背着长辈特别是监护人交往。

八、交往虚实:提倡男女生交往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不提倡男女生在网上交往。

……

诸如此类的校规和交往规范,孰是孰非,自当见仁见智。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言谈得当,举止得体,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产生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青春成长中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把对异性同学的欣赏和对美好的向往理解为爱情,则既是一种对爱情的误解,更是一种对友谊的伤害。少年有梦,青春有格。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要知道,青春是一条渡我们走向成熟的桥,也是一条我们无法留住的岁月的河。青春的青苹果,谁采摘了,谁就会品尝生活的酸涩,而尝不到熟果的甜蜜。错过今天不成熟的情感,还会有明天的“芳草”。如果错过了青春一一这段学习的最佳时间,我们将抱憾终身。当你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请你一定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正如一首小诗写道:

“不要以为我细小的手指可以抹平你心中的创伤。/不,它能承受的只是拿书握笔的力量。/我脆弱的心灵载不动你的款款深情,驶向海洋。/我不想自己的小船过早地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请原谅我的沉默,失去我你并不等于失去一切。/如果真的如此不幸,只能说你还太幼稚。/把我连同你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那时,你会发觉阳光依然灿烂,所有的日子依旧美好。”

有道是,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真正的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从不同角度对其大加讴歌赞美。她可以天真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她可以挚爱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她可以平凡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她可以相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她可以珍惜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然而,爱情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当你怀揣小鹿陶醉于眼前的美妙,或者多愁善感忧虑于将来的得失时,请你不妨扪心自问:你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成熟了吗?你们在经济上能够独立吗?你们的感情发展会影响各自的学业吗?你们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所以,孩子,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你要学会慎重对待,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如果急于用千丝万缕的柔情编织爱巢,在那里窒息的不仅仅是“爱”,还有本该朝气蓬勃的青春。

男孩,女孩,请用理智鼓起你们青春的风帆,让生命之舟驶向辉煌的彼岸!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人生总会有很多种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一条道路,每一条道路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孩子,你是愿意做一个不跟异性同学交往的枯燥古板之人?你是愿意做一个沉湎于早恋而放弃美好前途的可悲可叹之人?你还是愿意做一个有真诚笑容、有丰富情感但能永远把握自己的人?天涯何处无芳草,无须急在少年时。

时间是最好的溶剂,将喜欢留在心中,将美好留给明天。男生,女生,只要让我们荡起双桨,用理想导航,用理智掌舵,用责任和能力护航,相信你就会避开青春的暗礁,冲过情感的险滩,驶向人生美好的明天,收获爱情丰硕的果实。岁月无声,花开有期,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节选自王利君著《孩子,老师对你说》,未刊稿,第十一章)

拓展阅读

少年经磨方成器

少年同行乐相知

编后话
作者王利君是一位在职的中学教师,也是一位写作爱好者,我曾和他说过,他的写作水平在我所熟悉的写作爱好者中是一流的,他自己还有点不自信(或许是谦虚)。收到他给我发来的这部书稿《孩子,老师对你说》,粗略浏览后,我更是坚信了我的看法,他不仅文字功底了得,还是一位爱思考、有见解、有责任感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全书三十章,数十万字,不说内容,光说这样规模的教育学专著,呼和浩特市本地人中,我所知道的只有一部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老师是知名教育学专家,她的这部成名作是从家长的视角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而王老师的《孩子,我对你说》是一位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切身体验,既有认识的深刻性、理论的前瞻性,又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一些著名的教育学专著,如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美国小威廉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等,都是写给教育工作者们的;连尹老师畅销全国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是写给家长的。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写给孩子们阅读的教育学专著,在王老师这本书之前并未见过。因为是写给以初中学生为主体的孩子们,此书语言亲切,说理浅显,例证基本上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书到手,即有爱不释手之感。只是普通作者,出版之难,限制了好书的传播,令人深感遗憾。还希望有远见的出版商慧眼识珠,有机会让这样一部优秀书稿早日问世。经王利君老师同意,《文化茶座》先行一步,选择几章陆续发表,与文友们一起欣賞。
全书目录

长按或扫描这个二维码

欢迎您参与文化茶座

文化茶座
感市井百态,悟人生冷暖, 发原创文章,交各界好友。 欢迎关注“文化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