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在中医的传统方剂宝库中,金液丹以其独特的炮制工艺和显著的疗效而备受瞩目。金液丹:硫黄十两(现代用量300g)。经复杂炮制后,有温阳补火之效。可解虚寒之症,如阳虚畏寒专,补肾阳亏虚,宗筋失养, 有很好的温阳补火的效果。对四肢冰凉,精神萎靡,纳差泄泻等效果·良好。但需注意,天然硫磺难觅真品,且其对肝脏有毒,副作用大,仅作知识了解,切勿随意使用,以防危及健康。
制作金液丹需用十两硫黄,硫黄作为这一方剂的核心成分,其性大热且纯阳,犹如自然界中炽热的火源,对于驱散人体的虚寒之邪有着关键作用。首先,要将硫黄仔细研磨成极为细小的粉末,这一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致,确保硫黄的药效能够充分释放。随后,把这些硫黄粉末小心翼翼地放入瓷盒子中,瓷盒质地细腻且性质稳定,能够为硫黄的炮制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接着,用水和赤石脂混合成糊状物,将瓷盒的口子严严实实地封住,赤石脂性温且具收敛之性,与水混合后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硫黄的燥烈之性。在此基础上,再用盐泥将整个瓷盒包裹得密不透风,盐泥的咸味可入肾经,增强方剂对肾阳的滋补作用,同时其坚固性能够进一步保护瓷盒内的药物不受外界干扰。完成这些步骤后,将封好的瓷盒放置在太阳下晒干,借助太阳的纯阳之力,初步激发硫黄的药性。
然而,这仅仅是金液丹制作的前期准备。接下来,要在土地里挖掘一个合适的坑,将一个小罐子安置其中,再把封好的瓷盒放入罐子里,周围用米填满。米作为一种常见且平和的食物,在此时充当了缓和药性、提供温润环境的角色。一切就绪后,便开始用火慢慢煨制,这一过程长达七天七夜。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需保持一种持续而稳定的温热状态,让硫黄在这种温和而持久的热力作用下,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硫黄的药性在热力的催化下不断升华、融合,原本普通的硫黄粉末逐渐转化为一种具有神奇功效的丹药。
金液丹对于那些身体虚寒、阳气不足的人来说,堪称是一味良药。这类人群往往表现出畏寒怕冷,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手脚也总是冰凉的;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活力与朝气,时常感到疲倦乏力,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日常的活动;饮食上,可能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身体营养供给不足;睡眠质量也较差,容易惊醒,且多梦,难以获得充足而深沉的睡眠,使得身体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和恢复。金液丹的温阳补火之力,能够缓缓地渗透进人体的脏腑经络,驱散体内的阴寒之气,让肾阳得以振奋,重新恢复其温煦周身的功能。它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使得原本因虚寒而凝滞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从而改善身体的虚寒状态,让人们逐渐恢复健康与活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液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现代已经很少有人用了。硫黄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尽管经过了复杂的炮制过程,但其药性依然较为峻猛。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出现上火、烦躁、口干舌燥等症状,甚至可能对胃肠道、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因此,我们在欣赏和学习中医传统方剂时,要始终秉持着谨慎的态度,仅作知识了解,切勿随意使用,以防危及健康。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中医罗华昌,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医罗华昌所有,侵权必究!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人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目的,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如果你既不★星标我,又没点赞或"在看"我的文章,系统会默认你不需要了解中医罗华昌的相关资讯,最后就收不到我们的文章更新推送
200斤体重新冠高热不退中医一剂解除医案!阴 挺 中医医案大量岗梅芦根治高热不退医案!经期头痛中医医案!严重虚烦失眠中医医案!狼疮肾炎胃不舒体力差医案!中药治疗严重眩晕病恢复医案!
大量茯神严重失眠中医医案! 治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有殊功! 为治风眩、风虚、心虚之要药。严重坐骨神经痛中医医案。五年顽固性房事射血精中医医案胸痹心绞痛医案! 龙眼肉,治一切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及血不归脾诸症!小便流白浊医案!妇女产后小便失禁中医医案!脑外伤后遗症致头痛医案!男子淋病中医医案!男子淋病中医医案!老年阴痒白斑医案!胃痞津液亏虚便秘中医医案!胸痹(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医案!口含二片洋参片治晚上口干失眠医案!肺结节及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病例一个月治愈医案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尿频中医医案。眩晕高血压中医医案眩晕高血压中医医案小儿夏季热医案!小便淋沥不利医案小便淋沥不利医案老人阳强症中医医案。梦遗滑精中医医案。月经推后量少中医医案。
多囊卵巢综合症中医医案玻璃体浑浊飞蚊症中医医案多年胃痞痛中医医案慢性唇风中医医案严重失眠中医医案。产后严重眩晕中医医案口干汗多尿多医案
【中医需要很专业 中医可以很有趣】
关注我们——系统学中医,轻松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