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肾三脏虚劳症中医医案

文摘   2025-01-24 06:58   江西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张某,男,46 岁,南昌人。于 2024 年 7 月 28 日初诊。

主诉:自觉身体虚弱,精力不济近三年。,伴有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等症状。

现病史:初诊时望诊,患者面色略显苍白,神疲之态可察。舌象表现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闻其言语,声音低弱,气息不足。切诊其脉象,沉细而弱。询问得知,患者日常工作劳累,长期熬夜,近半年来常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且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伴有食欲不振。

既往史:患者既往无重大疾病史,但有多年慢性胃炎病史,偶有胃脘部不适,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长期劳累、熬夜,耗伤正气,损伤心、脾、肾三脏。劳则气耗,加之年近五旬,肾气渐衰,肾阴亏虚,髓海失养,故而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之症。心主神明,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导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故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声音低弱。综合来看,此乃气阴两虚,累及心、脾、肾三脏之证。正如《景岳全书》所言:“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又云:“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髓聚为脑,故肾阴不足则髓海空虚,诸症丛生。”

中医诊断:虚劳病,证属气阴两虚,心脾肾三脏俱损。

治疗法则:摄阴得效,佐以益气,合补三阴之脏。以滋阴益气、养心健脾补肾为法。

处方:党参 40g、山药 60g、龟甲 24g、麦冬 15g、莲子肉 30g、五味 6g、芡实 30g、白扁豆 15g、山茱萸 15g 。共 15 剂,水煎服用,日一剂,分 2 煎 2 次服用。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案评方解: 患者久劳伤正,夜不安寐,暗耗心血。心主神明,血亏则神不守舍,故多梦易醒。劳则气耗,脾胃为后天本,气虚运化失司,致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声低息弱。又年近五旬,肾气渐亏,肾主骨生髓,腰为肾府,肾虚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综上,乃气阴两虚,累及心脾肾三脏之症。气阴两虚,劳伤日久,耗气伤阴,心失养、脾失运、肾失藏,诸症遂生。当以滋阴益气、养心健脾补肾之法,令气阴复、脏腑和、正气充,则诸症可愈。


《本草从新》谓党参,具补中益气、和调脾胃、除却烦渴之能。脾胃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党参甘温,助脾胃运化,以生气血,中气足则诸脏得养,故为君药。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脾为中土,灌溉四旁,山药补脾,可使水谷精微布散心肾;其补肾之功,亦助肾封藏。与党参相伍,增强健脾益气之力,为臣药。


龟甲咸甘,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肾为先天,肾阴充足,可滋养心脾之阴。麦冬甘寒,润肺清心,养阴生津,上润心肺,下滋肾水。二者协同龟甲,滋阴之力更著,共为佐药。莲子肉养心安神、益肾涩精、健脾止泻,于养心安神中,助心血濡养;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强化肾之封藏与脾之运化;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益气,使脾胃健运而湿邪得化。

山茱萸酸温,补益肝肾,收敛固涩。肝肾同源,补肝即益肾,且涩精以敛阴,防止阴精外泄。此数味共为佐药,诸药合用,补中益气以培后天,滋阴养血以滋先天,使心脾肾三脏气阴得补,脏腑调和,虚劳之症自缓。


二诊:患者诉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多梦情况减少,腰膝酸软亦稍有缓解,但仍感乏力,食欲未完全恢复。望诊面色较前红润,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此乃药已中的,气阴渐复之象,但正气仍未充足,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守原方,党参加至 50g,增强补气之力;加焦三仙各 15g,以促进消化,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续开 15 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食欲恢复正常,腰膝酸软基本消失,头晕耳鸣症状显著减轻,此为病已向愈之象。以二诊巩固治疗 15 剂,以善其后。嘱患者日后注意饮食起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

中医罗华昌
罗华昌,执业中医师,从医近三十年。观点认为正气虚,不良生活习惯是造成现代人身体出现疾病的主要因素,重视中气和肾气为中心的基础上对各种支气管炎,胃病,肾炎,乳腺增生,盆腔炎,不孕证,风湿,皮肤等疾患擅长,对现代的青壮年亚健康调理也研究颇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