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各位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胃部问题颇为常见,例如胃胀、胃痛等情况时常困扰着大家。在此,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些中医用于调理胃部问题的方剂,以便大家了解其作用,更好地应对胃部不适。
先说说枳术丸,这药主要是帮咱解决肚子胀、消化不良的问题。它的配方很简单,用 30 克炒枳实,还有 60 克炒白术。枳实这味药,能把肚子里积着的那些浊气、积食给扫开,让肠胃重新动起来;白术呢,就负责给脾胃加点劲,让脾胃的运化功能变强,把吃进去的食物都转化成咱身体需要的营养。这俩一搭配,肚子胀、不消化的难受劲儿就能减轻不少。
要是得了结胸,小肚子又胀又痛,手都不敢碰,这时候小陷胸汤就能派上用场了。它需要用到 6 克半夏、4.5 克黄连,还有一个大的栝蒌仁,得把栝蒌仁捣碎了用。半夏化痰的本事可大了,能把胸口那些黏糊糊的痰给化开;黄连苦寒,能泻火解毒,把体内的热气给清一清;栝蒌仁既可以清热化痰,又能润肠通便,让身体里的那些热毒、痰湿有个出路。这三味药协同作战,结胸带来的难受就能缓解好多。
但要是吃了小陷胸汤效果不太好,那就得试试大陷胸汤了。这方子用 18 克大黄、12 克芒硝,还有 0.75 克甘遂,甘遂得研成末冲服。大黄号称 “将军”,能强力通便,把肠道里的积滞、热毒都给排出去;芒硝可以软坚散结,让那些硬结的大便变得松软,更容易排出体外;甘遂的劲儿更大,能把胸腹里的积水、痰饮都给攻逐出去。不过这甘遂有毒性,得小心用量,得在医生指导下用。
要是不小心得了霍乱,上吐下泻的,和胃饮就能帮忙稳住局面。准备 6 克厚朴、6 克陈皮、3 克干姜,还有 1.8 克炙甘草。厚朴能行气除满,让肚子里胀满的气消散掉;陈皮理气健脾,还能燥湿化痰,把肠胃里的湿气、浊气理顺;干姜暖胃散寒,给受寒的脾胃加点热乎气;炙甘草调和诸药,还能补脾益气,让脾胃缓过劲儿来,这几味药一起,就能让霍乱带来的肠胃紊乱慢慢恢复正常。
再讲讲治消渴症的方子,消渴症分上消、中消。要是得上消,总觉得口渴得厉害,嗓子干得冒烟,二冬汤就挺对症。这里面有 6 克天冬、9 克麦冬、3 克天花粉、3 克黄芩、3 克知母,还有 1.5 克人参、1.5 克甘草。天冬、麦冬都能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给干燥的肺脏浇浇水;天花粉清热生津,进一步缓解口渴;黄芩、知母清热泻火,把体内的燥热降一降;人参、甘草补气,因为消渴耗气,得把气补上,这样身体才能恢复得快。
要是中消,吃得多还饿得快,生地八物汤就合适。用 9 克生地、9 克麦冬、9 克山药、4.5 克知母、4.5 克丹皮,还有 3 克黄芩、3 克黄连、3 克黄柏、6 克荷叶。生地滋阴清热,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麦冬继续润肺生津;山药补脾养胃,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知母、丹皮清热凉血;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苦寒药,能泻火解毒,把肠胃里的燥热、胃火狠狠打压下去;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让身体里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整个人就会感觉清爽不少。
还有个玉女煎,它是治阳明有余、少阴不足的。用 12 克熟地、9 克石膏、9 克麦冬、4.5 克知母、4.5 克牛膝。熟地补肾填精,滋补肾阴,把肾亏的地方补上;石膏清阳明胃火,把胃火降得死死的;麦冬润肺滋阴,缓解燥热;知母清热泻火,还能滋阴润燥;牛膝引火下行,把上炎的虚火拽回肾里,让身体的阴阳重新平衡。
要是身体里火太旺,到处都热得难受,抽薪饮能帮大忙。它有 6 克黄芩、6 克石斛、6 克木通、6 克栀子、6 克黄柏、4.5 克枳壳、4.5 克泽泻、0.9 克甘草。黄芩、栀子、黄柏清热泻火,把体内的实火都给灭掉;石斛滋阴清热,让被火烤干的身体重新滋润起来;木通、泽泻利水通淋,把体内的热邪通过小便排出去;枳壳行气宽中,让气顺了,火也就没那么旺了;甘草调和药性,让这些药协同得更好。
要是胃火特别大,又渴又热,嗓子疼得厉害,犀角大青汤效果不错。用 4.5 克犀角尖(现在多用广角代替,因为犀角是保护动物)、4.5 克大青、4.5 克元参、4.5 克甘草、4.5 克升麻、4.5 克黄芩、4.5 克黄连、4.5 克黄柏、4.5 克人中黄、4.5 克黑山栀,有时候还得加上 30 克石膏一起煎。犀角清热凉血解毒,力量很强;大青、元参、人中黄、黑山栀都能清热解毒,把体内的热毒一扫而空;升麻、甘草解毒,还能升举阳气;黄芩、黄连、黄柏泻火,石膏清热泻火,这么多药一起,胃火再大也能被镇住。
三黄解毒汤就简单直接,专克火毒内盛。用 6 克黄连、4.5 克黄芩、4.5 克黄柏、4.5 克黑山栀,这几味苦寒药强强联手,把体内的火毒清理干净。
要是胃火引起呃逆,一直打嗝停不下来,安胃饮能治。它用 9 克石斛、9 克麦芽、6 克黄芩、6 克泽泻、6 克山楂、3 克陈皮、3 克木通。石斛滋阴养胃,让被胃火灼伤的胃黏膜得到修复;麦芽消食健胃,把胃里积着的食物消化掉;黄芩泻火,泽泻利水,把胃火通过小便带走;山楂消食化积,陈皮理气健脾,木通清热利水,这些药一起,呃逆就能止住。
要是胃火往上冲,头疼得厉害,知味升麻汤管用。用 3 克升麻、3 克葛根、3 克赤芍、3 克甘草、9 克石膏、1.5 克薄荷,再加上 20 寸长的灯心草。升麻、葛根解肌发表,把体表的邪气散出去;赤芍清热凉血,缓解头疼;石膏清热泻火,把胃火降下来;薄荷疏散风热,让脑袋清爽;灯心草清热利水,甘草调和诸药,头疼很快就能减轻。
外台茯苓饮,其实就是异功散加了 6 克枳实,还有 3 片生姜,得用真正的人参。异功散本来就能健脾益气,加上枳实理气消积,生姜散寒温胃,对脾胃虚弱又有点气滞的人特别好,能让胃口变好,消化能力变强。
像葛根汤,能解表散寒、升津舒经,对受了风寒、脖子僵硬、后背发紧的人有用;香砂六君子汤在六君子汤基础上加了木香、砂仁,能理气化痰、健脾和胃,改善脾胃虚弱、气滞痰湿的毛病;四君子汤就是单纯补脾益气的基础方;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让心情郁闷、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的女性好受些;异功散前面提过,健脾益气;六君子汤在四君子汤上加了陈皮、半夏,既能健脾又能燥湿化痰;和中丸调理脾胃不和;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痰湿停留在胃脘,恶心呕吐、胃脘胀满;五皮饮利水消肿,对下肢水肿、全身浮肿有效;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改善肾阳不足、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泽兰汤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多用于产后瘀血阻滞、水肿;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针对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把肠道里的燥屎、实热排出去;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让湿气重、胃口差的人恢复食欲;白虎汤清热生津,对付高热、大汗、大渴;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比大承气汤稍微温和些,能把肠胃里的热结慢慢清掉。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中医罗华昌,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医罗华昌所有,侵权必究!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人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目的,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如果你既不★星标我,又没点赞或"在看"我的文章,系统会默认你不需要了解中医罗华昌的相关资讯,最后就收不到我们的文章更新推送
200斤体重新冠高热不退中医一剂解除医案!阴 挺 中医医案大量岗梅芦根治高热不退医案!经期头痛中医医案!严重虚烦失眠中医医案!狼疮肾炎胃不舒体力差医案!中药治疗严重眩晕病恢复医案!
大量茯神严重失眠中医医案! 治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有殊功! 为治风眩、风虚、心虚之要药。严重坐骨神经痛中医医案。五年顽固性房事射血精中医医案胸痹心绞痛医案! 龙眼肉,治一切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及血不归脾诸症!小便流白浊医案!妇女产后小便失禁中医医案!脑外伤后遗症致头痛医案!男子淋病中医医案!男子淋病中医医案!老年阴痒白斑医案!胃痞津液亏虚便秘中医医案!胸痹(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医案!口含二片洋参片治晚上口干失眠医案!肺结节及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病例一个月治愈医案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尿频中医医案。眩晕高血压中医医案眩晕高血压中医医案小儿夏季热医案!小便淋沥不利医案小便淋沥不利医案老人阳强症中医医案。梦遗滑精中医医案。月经推后量少中医医案。
多囊卵巢综合症中医医案玻璃体浑浊飞蚊症中医医案多年胃痞痛中医医案慢性唇风中医医案严重失眠中医医案。产后严重眩晕中医医案口干汗多尿多医案
【中医需要很专业 中医可以很有趣】
关注我们——系统学中医,轻松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