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款千古名方,让你一辈子不生一切感冒

文摘   2025-01-25 07:03   江西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感冒,这一常见病症,四季交替之际尤为多发,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医文化源远流长,针对感冒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众多经典方剂。这 16 款防治感冒的千古名方,或扶正固本以增强抵御之力,或解表散热以驱散外邪,或调理脏腑使气血顺畅。无论是风寒束表,还是风热犯肺,亦或暑湿外感,都能在这些名方中寻得应对之法。


16 个防治感冒的经典方剂


1. 玉屏风散 - 守护正气的坚固屏风


出处:《究原方》
组成:防风 30g、黄芪 60g(蜜炙)、白术 60g。
功效:玉屏风散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风,能益气固表止汗。黄芪大补元气,强化卫气,是加固城墙的基石;白术健脾益气,助力黄芪夯实正气根基;防风走表祛风,防止外邪潜藏。适合体质弱、易出汗且易感冒人群,长期服用可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几率。

2. 桂枝汤 - 调和营卫的温和调理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桂枝 9g、芍药 9g、炙甘草 6g、生姜 9g、大枣 4 枚。
功效:桂枝汤以调和营卫见长,是温和解表的典范。桂枝解肌发表,芍药养血敛阴,二者一散一收,调和营卫,如同默契的舞者协调气血运行。生姜、大枣协助调和,炙甘草使药性平和。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能温和调节营卫,让邪气外散,恢复营卫和谐。

3. 银翘散 - 风热感冒的清热先锋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 30g、银花 30g、苦桔梗 18g、薄荷 18g、竹叶 12g、生甘草 15g、荆芥穗 12g、淡豆豉 15g、牛蒡子 18g。
功效:银翘散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先锋。银花、连翘像勇敢的卫士,迅速清除风热之邪;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荆芥穗、淡豆豉增强解表之力;竹叶清热除烦,桔梗宣肺止咳,生甘草调和诸药。对于风热感冒初起,能快速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4. 小柴胡汤 - 和解少阳的感冒妙方


出处:《伤寒论》
组成:柴胡 24g、黄芩 9g、人参 9g、炙甘草 9g、半夏 9g、生姜 9g、大枣 4 枚。
功效:小柴胡汤擅长和解少阳,是应对感冒邪在半表半里的妙方。柴胡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郁滞;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人参、炙甘草、大枣扶正祛邪;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能平衡阴阳、调节气机,缓解感冒时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状。

5. 麻黄汤 - 解表散寒的强力猛将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 9g、桂枝 6g、杏仁 6g、炙甘草 3g。
功效:麻黄汤是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的猛将。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如开路先锋迅速打开毛孔散寒邪;桂枝助麻黄发汗;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协同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缓和峻烈。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能迅速驱散寒邪,恢复肺气宣降。

6. 桑菊饮 - 风热轻证的温和凉茶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 7.5g、菊花 3g、杏仁 6g、连翘 5g、薄荷 2.5g、桔梗 6g、甘草 2.5g、苇根 6g。
功效:桑菊饮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特色,像一杯温和的凉茶。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苇根清热生津,甘草调和诸药。对于风温初起的轻证,能有效缓解咳嗽、微热等症状。

7. 败毒散 - 扶正祛邪应对气虚外感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 30g。
功效: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专为气虚外感风寒湿证设计。羌活、独活等驱散风寒湿邪,柴胡、前胡解肌发表,人参扶正祛邪,使祛邪而不伤正。适用于体质虚弱、外感风寒湿邪,出现憎寒壮热、肢体酸痛等症状。

8. 藿香正气散 - 胃肠型感冒的救星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 30g、白芷 30g、紫苏 30g、茯苓 30g、半夏曲 60g、白术 60g、陈皮 60g、厚朴 60g、桔梗 60g、藿香 90g、炙甘草 75g。
功效: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是胃肠型感冒的常用方。藿香芳香化湿、外散风寒,紫苏、白芷助外散风寒,半夏曲、陈皮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健脾运湿。可改善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导致的恶寒发热、脘腹疼痛等症状。

9. 参苏饮 - 气虚痰湿感冒的调理方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6g、紫苏叶 6g、干葛 6g、半夏 6g、前胡 6g、茯苓 6g、枳壳 4.5g、桔梗 4.5g、木香 4.5g、陈皮 4.5g、炙甘草 3g。
功效: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针对气虚外感且内有痰湿者。紫苏叶、葛根疏风散寒,人参扶正,半夏、前胡等理气化痰,枳壳、木香理气宽中。能缓解感冒时倦怠无力、咳嗽痰白、胸脘满闷等症状。

10. 葱豉汤 - 简单高效的风寒轻症良方


出处:《肘后备急方》
组成:葱白 30g、淡豆豉 15g。
功效:葱豉汤虽药味简单,却解表散寒效果显著。葱白发汗解表、通阳散寒,淡豆豉解表除烦。二者搭配,对于外感风寒轻证,如微恶风寒、稍有低热、头痛等,能快速发挥作用,使寒邪随汗而解,适合轻症感冒初期。

11. 麻杏石甘汤 - 邪热壅肺的退热平喘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 9g、杏仁 9g、石膏 18g、炙甘草 6g。
功效:麻杏石甘汤是治疗邪热壅肺的经典方剂。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与大量辛寒的石膏配伍,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调节肺气宣降;杏仁降利肺气,协助麻黄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适用于外感风邪、邪热壅肺,出现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等症状,能迅速清泄肺热,平息咳喘。

12. 柴葛解肌汤 - 外寒里热感冒的解困方


出处:《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 6g、干葛 9g、甘草 3g、黄芩 6g、羌活 3g、白芷 3g、芍药 6g、桔梗 3g。
功效: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主要针对外感风寒郁而化热之证。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热邪找出路;羌活、白芷发散风寒、止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芍药、甘草敛阴和营、缓急止痛;桔梗宣肺利咽。可有效缓解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等症状,使外寒得解,里热得清。

13. 新加香薷饮 - 暑天感冒的清暑祛湿剂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香薷 6g、银花 9g、鲜扁豆花 9g、厚朴 6g、连翘 6g。
功效:新加香薷饮专为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而设。香薷解表散寒、祛暑化湿;厚朴行气化湿、宽中除满;银花、连翘、鲜扁豆花辛凉透表、清热解暑。其特点是既能应对夏季外感寒湿,又能清解暑热,适用于夏季感冒,缓解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等症状。

14. 防风通圣散 - 表里俱实感冒的全能方


出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 15g,石膏、黄芩、桔梗各 30g,滑石 90g,甘草 60g,荆芥、白术、栀子各 7.5g。
功效: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泻热通便,可应对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方中多味药协同,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解,泻热通便除里热积滞,清热泻火、利湿,养血和血,健脾燥湿。对于感冒时出现憎寒壮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等复杂症状,能全面调理,使表里之邪各有出路。

15. 九味羌活汤 - 风寒湿蕴热感冒的化解方


出处:《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 9g、防风 9g、苍术 9g、细辛 3g、川芎 6g、白芷 6g、生地黄 6g、黄芩 6g、甘草 6g。
功效: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且内有蕴热者。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防风、苍术助发汗祛湿;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宣痹止痛;生地、黄芩清泄里热,防燥烈伤津。能全面兼顾,缓解恶寒发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等症状,化解内外之邪。

16. 升麻葛根汤 - 透疹解表的风热适用方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升麻 30g、葛根 45g、芍药 30g、炙甘草 20g。
功效:升麻葛根汤以解肌透疹为主,也可用于风热感冒。升麻解肌透疹、清热解毒,引领邪气外出;葛根解肌透疹、生津止渴;芍药和营泄热,与甘草配伍护营阴、缓挛急。对于麻疹初起疹发不出,或风热感冒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能透邪解表,缓解不适。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 16 款千古名方虽各有奇效,但每个人体质、症状不尽相同。感冒看似平常,实则复杂多变,受季节、地域、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因此,应用这些方剂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辩证指导,精准用药,方能药到病除。

中医罗华昌
罗华昌,执业中医师,从医近三十年。观点认为正气虚,不良生活习惯是造成现代人身体出现疾病的主要因素,重视中气和肾气为中心的基础上对各种支气管炎,胃病,肾炎,乳腺增生,盆腔炎,不孕证,风湿,皮肤等疾患擅长,对现代的青壮年亚健康调理也研究颇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