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材料站
文 章 信 息
配体非桥接位点助力MOFs提升储锂容量
第一作者:孙兰菊
通讯作者:吴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大学
科学材料站
研 究 背 景
近几十年来,锂离子电池(LIBs)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展现了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为了突破传统商用石墨负极材料低的比容量,科研人员正积极寻找新型负极材料。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因其多变的拓扑结构和可调的结构特性,在LIBs负极材料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MOFs中的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通常为饱和配位状态,导致其对锂离子的吸附能(ΔEa)和扩散势垒不够理想,限制了Li的结合位点数量。因此,在MOFs中构造易容纳Li的不饱和配位活性位点对于提高储锂容量至关重要。
科学材料站
文 章 简 介
近日,山东大学等学者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上发表题为“Design of Ligand‐Nonbridging Site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Boosting Lithium Storage Capacity”的研究论文。本工作设计了一种缺少桥接功能的配体,研究MOFs中非桥接缺陷位点在调控储锂性能方面的作用。
科学材料站
本 文 要 点
要点一:缺少桥接功能配体的设计
以V2CTx MXene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作为金属源和有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完全桥接的原始MOF(p-MOF)。采用Adler-Longo法,通过调控4-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醛的比例(3:1),设计了一种与TCPP同源的5,10,15-三(4-羧基苯基)-20-苯基卟啉(TrCPP)。制备MOF过程中,引入TrCPP配体,调控TCPP/TrCPP配体的比例,制备了一系列含非桥接位点的缺陷MOF(d-MOFx),其中x表示摩尔比,而d-MOF在x=0.25时性能最佳,被确定为最佳比例。
图1. (a)TrCPP配体的合成路径。(b)合成TrCPP的局部放大¹H NMR图谱;(c)p-MOF、d-MOF及模拟结果的XRD图谱。p-MOF和d-MOF的(d)UV-Vis光谱、(e)EPR光谱、(f)XPS V 2p图谱、(g)O 1s图谱。除非另有说明,d-MOF指的是d-MOF0.25。
图2. V箔片、p-MOF和d-MOF的(a)X射线近边吸收结构(XANES)图谱、(b)傅里叶变换(FT)图谱、(c)小波变换(WT)图。(d)p-MOF和d-MOF的放大结构模型,虚线框标出了配位差异。
要点二:低剂量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揭示缺陷结构
使用低温低剂量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解析MOF晶体结构。从两个样品的晶格对比中可以看到几十纳米大小的晶体域。p-MOF的HRTEM图像显示了一个周期性的、纵横交错的“X”基序,对应于底层的卟啉基序。d-MOF显示“X”部分区域缺少一个连接,这与非桥接缺陷的MOF结构模型一致。此外,通过从p-MOF区域提取的无缺陷周期性图与两张HRTEM图像之间进行模板匹配,构建了相关图。分析表明,d-MOF存在更多的缺陷。
图3. (a)p-MOF和(b)d-MOF的低剂量HRTEM图像。(c)p-MOF和(d)d-MOF的相关性图。
要点三:非桥接缺陷位点调控储锂性能
p-MOF负极在不同电流密度(0.05至5 A g⁻¹)下均表现出极低的比容量。相比之下,d-MOF(d-MOF0.25)展现出高达761、560、474、402、332、266和203 mAh g⁻¹的可逆容量,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随着TrCPP配体比例的增加,容量也随之提升,d-MOF达到最大容量。然而,由于结构严重变形,d-MOF0.125的容量有所降低。在电流密度为2 A g⁻¹时,d-MOF也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图4. p-MOF和d-MOF的(a)循环伏安(CV)曲线、(b)倍率性能、(c)电容贡献、(d)Nyquist图。
要点四:密度泛函理论(DFT)揭示储锂机制
静电势(ESP)图表明,在p-MOF中O原子是Li⁺潜在的存储位点。然而,这些O原子已经完全配位,可能会阻碍Li⁺的吸附。相比之下,d-MOF中存在非桥接位点,导致电子密度分布不均,使电子云更加集中在与额外V原子键合的羟基周围。d-MOF的Li⁺的吸附能(ΔEa)为-0.61 eV,显著高于p-MOF的-0.18 eV,这表明d-MOF能够促进Li⁺的吸附。此外,d-MOF中Li⁺迁移的能垒为0.54 eV,要远低于p-MOF的1.45 eV。这些结果表明,Li⁺更容易在d-MOF的非桥接缺陷位点之间扩散。因此,引入非桥接的TrCPP配体可以极大地提高ΔEa并降低Li⁺的扩散能垒,从而增强Li⁺存储能力。
图5. p-MOF和d-MOF的(a)静电势(ESP)分布、(b)Li⁺吸附能(ΔEa)、(c)Li⁺迁移路径、(d)相应的Li⁺扩散能垒分布。
科学材料站
文 章 链 接
Design of Ligand-Nonbridging Site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Boosting Lithium Storage Capacity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18031
科学材料站
通 讯 作 者 简 介
吴昊教授简介:化学与化工学院-前沿化学研究院教授,博导,山东省海外优青,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主要从事电催化与能源化学相关研究。2016年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为郑耿锋教授。随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Ghim Wei Ho教授组)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Husam N. Alshareef教授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篇,被引近3900余次(h因子:30)。授权专利3项。担任ACS Fall 2023、2024分会主席,国际期刊《EcoEnergy》、《eScience》青年编委。
科学材料站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孙兰菊,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相关研究。在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机理探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Adv. Energy Mater.、J. Energy Chem.、Small等国际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科学材料站
课 题 组 招 聘
诚招能源化学方向博士后。请联系:haowu2020@sdu.edu.cn
添加官方微信 进群交流
SCI二氧化碳互助群
SCI催化材料交流群
SCI钠离子电池交流群
SCI离子交换膜经验交流群
SCI燃料电池交流群
SCI超级电容器交流群
SCI水系锌电池交流群
SCI水电解互助群
SCI气体扩散层经验交流群
备注【姓名-机构-研究方向】
投稿请联系contact@scimaterials.cn
点分享
点赞支持
点在看